[新闻] 世大运选拔黑箱?标准过高惹议

楼主: C2H2 (乙炔)   2017-07-17 18:43:44
1.媒体来源:中广
2.完整新闻标题:世大运选拔黑箱?标准过高惹议
3.完整新闻内文:
奥运是全世界最高水准的运动会,也几乎是每位选手的终极目标,既然大家都想比奥运,国际奥会为了控制比赛规模,采取总量管制的方法,雪梨奥运开始订出每届10500名选手的上限,最大项田径通常就占去两千人,第二大奖牌库游泳则是九百人,光这两项已经接近总人数的三分之一。然后再交给国际田径或游泳总会去分配每个田径项目的参赛人数,拟出参赛标准。国际奥会每届奥运都会做出人数微调,下届东京的田径项目就比里约少了105人,加上选手成绩持续进步,因此田径各项目的参赛门槛势必再创新高,符合现代奥运“更高、更快、更远”的宗旨。
至于其他综合运动会,比如亚运、东亚运或者这次闹出选拔争议的世大运,受到瞩目的程度远远不如奥运,主办单位希望各国共襄盛举踊跃参加,即使田径游泳等项目列出客观数据参考,参赛标准也比较宽松。但各参赛国家协会往往“自我设限”,列出比大会更严格的标准,避免代表团人数过度膨胀,也因此形成了“以上届决赛成绩前六名为参赛标准”的不成文规定。毕竟出国比赛,机票、交通、食宿,一笔一笔都是开销,经费不足的协会自然得精打细算,挑选有机会夺牌的选手重点投资。但相对也扼杀了其实符合大会最低参赛标准的选手出国拓展眼界,见贤思齐更努力求
进步的机会,长此以往强者愈强、弱者愈弱,选手跟世界的差距愈拉愈远,最后只能把目标放在国内的全运会赚奖金,根本不敢奢望选上国手出国比赛。
更糟糕的是,过于严苛的参赛标准如果最后无人达标,协会为了完成参赛国的义务,还是必须选出一两位代表不缺席,于是又得开会“择优”挑出几位成绩比较接近标准的选手。开会讨论的过程不一定公平公正公开,教练选手各有派系,大家成绩都差不多,为什么选你不选我?如果再加上有心人士从中操作,让选手跟协会彼此种下心结互相不信任,各单项运动都有本难念的经。
回到本届台北世大运,我们是地主,选手食宿都是固定成本,更不必负担机票钱,因此标准可以放宽,尤其像田径跟游泳是运动会的重头戏,偏偏这两个基本项目要跟全世界的选手竞争,拿名次夺牌跟跆拳道、举重等优势项目相比困难许多,许多细项都跟世界水准差一大截。因此体育署订出了培训标准跟参赛标准,让选手循序渐进挑战世大运。即便如此,也只把“上届决赛第六”的标准稍稍放宽到“第八”,培训标准则是前十六名,田径成绩相对弱势的中长距离,参赛标准还是可望而不可即,五千跟一万公尺都逼近全国纪录,近十年甚至二十年来没有台湾选手跑出世大运的
门槛。
这次世大运的培训选拔过程超过两年,虽然是大学生比赛,但大专体育总会根本没有资源跟能力应付所有单项运动的选拔跟培训,所以仍然比照亚奥运由单项协会提报计画给体育署审核后执行。体育署六月初就已经大致拟定好世大运各单项运动代表队的名单,但是却严格要求各协会不可以擅自对外透露,表示必须尊重负责报名的大专体总。
最后体育署才在上周末一口气公布22项一共368位选手全部名单,在新闻稿里强调奥运金牌许淑净、铜牌谭雅婷以及羽球球后戴资颖等原本就已经拥有知名度的明星选手争取参赛史上最佳战绩。其实如果拟定好时间表,一项一项公布各代表队的选手名单,不但可以让社会大众进一步认识比较冷门的运动,媒体也才有空间逐步检视代表队组成,一次丢368位出来,根本没有版面空间仔细介绍每位好不容易取得参赛资格的国手。
姑且不论体育署这项作法有没有鱼目混珠的嫌疑,选手自己却清楚得很。团队项目关系总教练个人调兵遣将的理念,选手即使落选也只能自叹技不如人,没有好到教练非用你不可就不会上榜;但列出客观培训以及参赛标准的田径以及游泳,成绩却是一翻两瞪眼。田径最后33人达标、再择优12人,组成45人的庞大代表队;而游泳项目却只有男子50公尺自由式的吴浚锋以及男子四百公尺接力两项达标,而女子选手不仅没有人达到参赛标准,甚至连培训标准都只有廖曼汶在两百公尺蛙式一个人过关,最后游泳协会以培训明年亚运接力的理由选进七位女子选手参加世大运,加上17位
男子选手组成24人代表队。但也因此引发蝶式选手丁圣祐的不平之鸣。
过往年代如果选手心有不甘,除非媒体代为发声,否则只能往肚里吞;但丁圣祐四月份就已经代表体育改革联会向游泳协会开砲,世大运落选后身份更敏感,自拍影片抨击协会黑箱作业,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逼得体育署紧急出面回应,承诺会研究破格征召丁圣祐,但却越描越黑,还干脆放弃除了廖曼汶以外其他六位征召的女子选手个人项目比赛,只参加名次相对比较好看的接力。自家主场却放弃比赛机会,自然又引发另一波网络抨击。丁圣祐又放话拒绝破格征召。大赛在即,代表团却自乱阵脚,仿佛重演去年里约奥运谢淑薇事件。
体育改革联会在脸书粉丝页上抨击游泳协会拿台北世大运当成亚运培训赛的说法不实,培训亚运不可能只有零星几位选手。也点出了训辅委员会的选训委员执掌选手生杀大权却有权无责,向来是协会甚至体育署为了笼络学校老师或者资深大老资源分配的位置,没有打过职业网球的大学教授却可以讨论大满贯冠军的国手资格,或者订出超高参赛标准导致无人达标,才让协会有择优操作国手名单的空间。这次世大运名单争议,也许是另一次让外界检视选拔国家队选手机制的机会。但民意代表只能质询政府单位,各单项协会依旧是自主的民间团体,如果外界不愿意投入软硬件资源
只是一眛批评,恐怕也很难改变协会的传统思维跟作法。
4.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
http://m.news.sina.com.tw/article/20170717/23078106.html
5.备注:
陈楷是台湾最专业认真的体育记者
希望立委在帮选手发声前先看看陈楷的报导
了解一下细节,以免弄错重点
作者: liudwan (dwan)   2017-07-17 18:45:00
Sina 是日文支那的罗马拼音
作者: lolic (lolic)   2017-07-17 18:47:00
中时不可信 看来体协没做错
作者: SNH48 (上海48)   2017-07-17 18:48:00
最后还不忘婊一下诺贝尔奖 不愧是中广
作者: hoks (鲁霸˙矮个儿)   2017-07-17 19:08:00
怎样算标准过高?像中长距离根本就是去当啦啦队…
作者: twpost (我的偏见)   2017-07-17 19:28:00
然后呢? 花大钱办比赛,不足额报名, 不给选手机会是怎样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