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体来源:
※ 联合报
2.完整新闻标题:
※ 解严30年/学者:民主变成投票主义 改革有斗争味道
3.完整新闻内文:
台湾解除戒严今满30年,学者指出,解严迄今,台湾仍未完成民主化与自由化改革,戒严
时期侵害人权的司法救济,政府应继续推动;政治人物应更有责任感,积极推动转型正义
与政治改革,在野党则应发挥监督功能,不能只是“比烂”。
政大台史所教授薛化元表示,解除戒严是一种政治改革,在台湾政治史上是非常重要的转
捩点,但外界将解严与台湾的自由民主连结得太简单,解严本身并未完成民主化与自由化
的改革。
薛化元指出,民主化部分,当年蒋经国没有想要完成国会全面改选,仅能算是有限度的改
革;自由化是更严肃的课题,解严时仍是动员戡乱时期,自然无法完成自由化改革,因此
会留下许多历史问题需要解决。
他举例,戒严时期,一般人民遭军法审判,人权受到侵害,解严后应根据自由民主的价值
,重新评估戒严时期对人权侵害的案件,循司法途径救济,向普通法院重新上诉,相关的
档案资料及卷宗,也要一并移到法院,作为审判的依据;但当年解严时,这部分遭到冻结
,政府应持续努力,完成解严后尚未完成的工作。
东华大学民族事务发展学系教授施正锋说,解严是将国民党的威权统治转换成比较民主的
制度,但现在台湾的民主,却演变成只是一种“投票主义”,选民对政策不太关注,政治
人物提出的政见,很少完全履行,政见对政党也仿佛只是“参考用”,政治人物的责任感
不够强烈。
施正锋说,即便台湾经过三次政党轮替,也只是两大党,轮流取得政治与国家预算的支配
权力而已。历任总统都没有认真推动转型正义等政治改革,“政府现在推动的改革也有点
斗争意味”,没有清楚具体的方向,社会也很无奈。他认为,政府应有更清楚的治国方向
,在野党则应发挥监督功能,不能“比烂”。
4.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
https://goo.gl/YsgAzB
5.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