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纲添乱 害学生陷统独争论
2017年07月12日 04:10 记者简立欣/台北报导
12年国教历史课纲又掀波澜!昨(11)日由于有媒体批评外交部还未撤下马政府时代“援
引《开罗宣言》做为台湾国际地位”说帖,并提到即将在2019年登场的新课纲并没有列入
《开罗宣言》、《旧金山和约》或《中日和约》等;一时之间除了外交部成了风暴中心,
课纲议题也再度被卷入。
《开罗宣言》、《旧金山和约》或《中日和约》,究竟指涉哪些具体内容?它们如何定义
台湾战后的国际地位?又如何成为“台湾应归属中华民国”或“台湾地位未定论”等两派
人马的论据?
众所周知,《开罗宣言》是1943年英、美、中3国领导人在战时会晤于埃及开罗,随后公
布的文件;内容是惩罚日本侵略,要求日本把窃取的东北及台湾、澎湖等地归还给中华民
国。
问题是,《开罗宣言》究竟仅是战时声明,或是有国际法效力的条约或协定?70年后的今
天,支持和反对者仍争执不休。另一问题是,就算是条约,当事者日本没有与会,恐不能
算数。
日本表明放弃台澎
《旧金山和约》则是1951年,在美国旧金山由大部分同盟国和日本签订的国际条约,声明
日本放弃台湾、澎湖等主权。
《旧金山和约》的法律拘束力没有问题,但条约只说明日本放弃,却没说放弃给谁?这使
得《旧金山和约》成为日后“台湾地位未定论”者引用的理据。
1952年在台北签订的《中日和约》,可说是《旧金山和约》的补充,签约双方是中华民国
与日本,目的是结束两国战争状态,双方并承认日本已在《旧金山和约》放弃对台湾、澎
湖等的一切权利。
但《中日和约》留了一个小尾巴:1972年日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并声明终止1952年
的《中日和约》。这样《中日和约》还算数吗?
对《中日和约》戮力研究多年的中研院研究员林满红表示,依法律的“处分原则”,日本
无权再去处理它业已放弃的台湾主权。
回到课纲本身,由于关于台湾战后国际地位的众宣言、条约都有历史遗留问题,使得不同
意识形态光谱者各自解读。扁政府时期,首次尝试将台湾史独立成册的95历史暂纲,接手
的教育部长杜正胜,就因将《开罗宣言》、《旧金山和约》和《中日和约》等列入课纲草
案,而掀起争议。
各自表述不符初衷
扁政府时期的98课纲(修订95暂纲),要求对台湾战后地位“有关国际交涉事件,应依史
实叙述,避免主观的论述”;马政府时期的101课纲,则用肯定口气要求把“台湾国际地
位确立的过程”纳入教材,换句话说未采用《旧金山和约》论述。
日前公布的的12年国教课纲草案,对于台湾战后国际地位,国中部分是“台湾的国际地位
与外交困境”,高中部分是“国际局势与台湾地位”。换言之,不给确定的结论,据了解
国家教育研究院的态度是“不默认前提,让教科书编者与历史老师透过讨论方式,引导学
生自己去思考”,将台湾归属交给历史老师“各自表述”,这样的做法不但不符合学生探
讨我从哪里来未来到哪里去的初衷,最终可能会让下一代学子们过早的就陷入成人世界的
统独争论。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712000691-26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