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闻] 韦杰理:台湾“海洋国家”本不同于中国

楼主: demon3200 (smking)   2017-07-10 23:37:02
※ 引述《Handway (天元突破)》之铭言:
不用说了,直接我接上面转述黄教授的文章论述林妈利跟陈叔倬的文章有何意义
以下转录自没有唐山妈?:拓垦时期台湾原汉通婚之研究
前述五节说明,台湾史上原汉通婚一直存在,但通婚者占汉人男性比例其实
很低。
平埔族亦有少数加入抗日军。如 1895 年阿缑厅港西下里沟仔墘庄平埔族加入抗日,与
林少猫合作,见台湾总督府民政部警察本署/蕃务本署编《平埔蕃调查书》(2013:86-88)。
25上述事实的逻辑后果是,与原住民通婚者占汉人人口比例很低。但经过三百
多年汉人间的婚姻繁衍,以及占人口比例很低的汉化后原住民融入汉人社会并通
婚,通婚者的血缘逐渐散布在汉人之中。今日台湾汉人应该高比例多少携有原住
民血缘,但原住民血缘平均只占一般汉人血缘相当低的比例。简言之,原住民血
缘在台湾汉人之间应该分布广泛但稀薄。
上述历史推论,在晚近的遗传研究大体获得支持。
在讨论台湾人口的遗传研究之前,必要的背景知识是东亚人种与中国南北人
口的遗传差异。
考古学与遗传学研究发现,现代人大约十至二十万年前出现在非洲。大约六
至七万年前,部份现代人祖先离开非洲,进入西亚,而后逐步散布到全球(Olson
2002: 19-38; Cavalli- Sforza 2003:94-132;Cavalli- Sforza & Cavalli- Sforza
2000:
69- 93)。亚洲现代人分两批抵达东亚。第一批早亚洲人约六万年前沿海岸向东扩
散,包括澳洲与东亚外缘岛屿。晚亚洲人则为现代东亚与太平洋人群的主体,大
约三、四万年前到达东南亚,大约两万年前冰河时期进入中国。部分人群由中南
半岛经云贵到达四川。大约一万年前,再由四川抵羌塘高原。大约七至八千年前,
部分人群由羌塘高原沿渭河与黄河东迁,进入陕甘、河南一带,成为东亚人群的
主干。五至六千年前华夏族与羌族分离。演化出汉族。苗瑶民族的祖先应是从云
贵川向东进入湖广。华南百越民族应是三万多年前从中南半岛跨越长山山脉,进
入东亚沿海与东南亚岛屿,可能曾经到达东北与朝鲜。东西两路人群在华北汇
合,发展出东亚文化(李辉、金力 2008)。
而学界已经公认,由于与不同周边民族混血的结果,中国北方与南方的汉人
在遗传上有显著的差异。华北人基因与东北亚、日韩人相近。华南人基因与东南
亚人趋近(Cavalli-Sforza 2003:173)。
台湾原住民,现在多数学者已认为属于南岛民族。南岛语族与南亚语族八千
年前可能同源。祖居地可能在今滇缅边界。南亚族群南下中南半岛或西南往印度
北部。南岛民族东移华南,七千年前到达福建,六千年前迁入台湾。部分南岛民
族继而从台湾经菲律宾迁移至东南亚与太平洋群岛(李壬癸 1999:27-8;1997a)。
考古学与遗传学的迅速发展使我们对上述人类历史与遗传的理解不断修
正,各家学者对细节的解释也常有异。但大轮廓已经浮现。在上述中国南北人口
遗传有异的背景之下,我们可以比较清楚解读台湾的研究成果。
林妈利指出:“台湾的闽南人及客家人也就是所谓的‘台湾人’,是仅几世纪
来自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地区移民的后代。研究中发现‘台湾人’13%的基因是来
自原住民,这显示‘台湾人’的基因中并没有想像中的有许多原住民的基因”。
她并指出中国南方与北方汉人基因有别。闽粤与台湾汉人其实是古代南方越人的
后代(林妈利 2010:78-95,亦见 2010:122-131)。在几年后“我们留着不同的血
液”文中,林妈利认为:“把台湾人、原住民与福建人的母系血缘的突变相互比
较,我们得出了族群间混血的程度,结果是现在的台湾人有 26%拥有来自原住民
的母系血缘”(2010:64)。个人血缘来自于父母者各半。假设台湾汉人父系血缘26
绝大部分来自大陆,则原住民血缘占当今台湾人母系血缘 26%与占全部之 13%
两种说法是一致的。
另一方面,林妈利发现,85%的台湾人带有台湾原住民的血缘(林妈利 2010:
110-12)。她也推测,台湾 90%以上的人带有越族基因。而所谓越族基因,是闽
粤人、台湾人与东南亚人共有的(林妈利 2010: 113-20)。
由于每次采样有异,检验的遗传因子不同,生物医学技术也不断进步,林妈
利多年各次研究结果略有差异是正常现象,但总体图像很一致。一方面,大多数
台湾汉人(她认为可能达 85%)带有原住民血缘。另一方面,原住民血缘占汉人
个人血缘的平均比例并不高,可能仅 13%。或母系血缘之 26%,连一半都不到。
因此,林妈利最后认为:“构成台湾人的遗传基因有平埔公、平埔嬷、唐山
公、唐山嬷、高山公、高山嬷,以及东南亚岛屿族群和少数外国基因”(林妈利 2010:
49)。她虽然提到俗语“没有唐山妈”,但并未表示同意此说(2010: 63-4)。
林妈利的研究近年引起陈叔倬与段洪坤的批评。他们认为林妈利认定所谓原
住民基因的标准太宽松,采样比较不足,以致于夸大了台湾人携有原住民血缘的
比例(陈叔倬、段洪坤 2008)。
陈叔倬与段洪坤根据 Y 染色体研究,显示台湾汉人与中国南方汉人父系祖
先相似度是 93%,与台湾原住民相似度仅 7%。以粒腺体 DNA 研究母系祖先,
发现台湾汉人母系祖先与中国南方汉人母系祖先相似度 79%,与台湾原住民相似
度 21%(陈叔倬、段洪坤 2008)。
陈叔倬与林妈利之间有关生物医学上的争论,吾等社会科学家无从置词。但
就本文议题而言,他们的发现并无根本不同。林妈利认定台湾汉人遗传自原住民
母系血缘比例是 26%,与陈叔倬、段洪坤认定的 21%其实很接近。
更有甚者,如果双方对于原住民占当今台湾人母系血缘比例的估计只有很小
差异,则合理推论是,对于多少比例汉人带有原住民血缘的估计,大概双方也会
很接近。陈叔倬与段洪坤抱怨林妈利宣称 85%台湾人带有原住民基因是夸大,但
并未提出自己的估算。
争论双方最大的差异,可能是政治认同。林妈利要强调台湾人与大陆人流着
不同的血液。而陈叔倬与段洪坤则强调最重要差别在于中国南北汉人之间,而非
台湾汉人与闽粤汉人之间,以致于他们说“有唐山公,无唐山妈”,是早在汉人
南迁闽粤时就已发生(陈叔倬、段洪坤 2008)。
但汉人的南北差异是研究者都知道的事,林妈利当然也知道。另一方面,林
妈利强调台湾与闽粤之间的差异,陈叔倬与段洪坤也并没有否定这差异存在。他
们真正争论的是此项差异到底对国族认同重不重要。这不是科学问题,而是科学
事实的政治解读问题。因为是政治问题,所以只要在互联网上输入前述作者们的
名字或文章关键字,就会看到许多充满火气的政治争论。
科学不能解决国族认同问题。血缘、文化与认同并无必然关系。多数加拿大
人讲英语,文化与美国极相近,彼此经济高度整合,但他们并不打算加入美国。
瑞士德语区及奥地利的语言文化与德国南部并无大异,也都属富裕民主政体,但27
德语瑞士人与奥地利人并不想当德国人。德语瑞士人宁可与语言不同的法语、义
大利语瑞士人共组瑞士联邦。印度种族及语言复杂,从白到黑俱全,但他们都自
认印度人。近年基因研究认定华北与华南的汉人遗传差异很大,但没有人因此主
张分成两国。血缘与语言都不能决定国族认同。认同是主观决定,而且受现实利
益因素的影响可能多于血缘文化因素的影响。国族认同不必强求科学依据。科学
也不必为政治服务。科学家的科学发现与个人认同应该分别陈述。
作者: jameskey (阿帕阿帕)   2017-07-10 23:44:00
pk喔
作者: bj45566   2017-07-10 23:48:00
先两边都推一个... @@
作者: a34567 (ddd)   2017-07-10 23:49:00
这台计算机的互联网不好使Zz
作者: Aotearoa (长白云之乡)   2017-07-10 23:49:00
我母亲那方有噶玛兰血统,请问我可以自称我有原住民血统吗?还是说不行,我只能依我父系这方,说我是汉人?
作者: Sinreigensou (神灵幻想)   2017-07-10 23:50:00
推最后一段
楼主: demon3200 (smking)   2017-07-10 23:50:00
林妈利说有啦
作者: david1230 (好难想)   2017-07-10 23:51:00
啊就社科评论啊....上一篇吐糟的点就是这篇评论 你还拿出来槽*
楼主: demon3200 (smking)   2017-07-10 23:54:00
他上一篇兔的是陈叔倬,甘我辟室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