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卦] 妈妈害我身体不好痛苦一辈子还要孝顺吗?

楼主: diashan (珊珊)   2017-07-09 01:47:18
你好
我知道痛苦是没办法比较的
每个人对痛苦的承受度不见得一样
就算看到有人比你还惨
你也不会因此就变得较不痛苦
其实我觉得人活在这个世上
快乐幸福与否最主要的并不在成功 财富 名利 健康等许多人追求的世俗要件上
很多拥有上述世俗欲求的人其实过得并不开心
当然不代表这些不重要 只是除了这些东西外
每个人都该去找出那个能让自己真正感到不枉此生的活着的信念
而这个信念是不受环境 身体状况囿限的
那才是会让你真正感到快乐幸福的人生意义
与你分享一个新疆年轻人程浩的故事:
http://www.readhouse.net/articles/145662516/
20岁就死去的他,用千疮百孔的一生,告诉我们为什么活着
2013年8月21日,晴。在新疆博乐市,一个名叫程浩,
年仅20岁的青年停止了呼吸。他的死去,在当地并未引起震动,
却在网络上却引起轩然大波。
得知他去世的讯息后,数十万网友自动转发了讯息,
纷纷点蜡烛表示哀悼。李开复、蒋方舟、知乎创始人周源,
对他的死感到无限惋惜。
编剧东东枪甚至说:“跟他比起来,我们大多数人,都活得太轻薄了。”
事情要从很早的时候说起,当初,有人在知乎上,发了一个带有调侃口吻的问题:
你觉得自己牛逼在哪里?这样的问题,往往会有譁众取宠的答案。
而程浩第一句上来就是:“以上所有的回答都弱爆了,“从1993年出生以来,
我就从没下地走过。医生断定我活不过5岁,可就在几分钟之前,
我还在淘宝给自己买20岁的礼物。”这个年轻人将自己的经历,言简意赅地贴在网络上,
瞬间就破了上万的点赞。“我吃过猪都不吃的药,扎过带电流的针,
练过神乎其神的气功,甚至还在孤儿院住过…”“这二十年间,
我的病危通知书,厚厚的一沓纸,老妈用十几厘米的钉子钉在墙上,
她说这样有纪念意义。”可与他所描述的惨烈人生比起来,
程浩文字里总带着一种理性的戏谑,他调侃自己是,“宅界钜子”、“职业病人”,
丝毫看不到对病痛和生活的绝望。
1993年,程浩出生于新疆一个普通家庭,起初,他和正常孩子没什么两样。
可在他6个月时,母亲李哲发现,程浩睡觉不翻不滚不踢被子,
最后整个身体完全不会动弹了。父母带着他辗转各地做检查,
但最后却检查不出个结果来。北京一家医院说他是“脑瘫”,
天津一家医院说他是“肌无力”,但都同样在后面打了个大大的问号。
父母四处求医问药,直到程浩三四岁都没有确诊。
后来爷爷奶奶又折腾他学气功,身体丝毫没有好转,父母便放弃了这种无意义的治疗。
程浩的父亲是旅游司机,常年奔波在外。母亲为了照顾他,只能做一些会计兼职。
他没办法下地,没办法翻身,我们常人轻而易举可以做的动作,
他却要耗费巨大的力气。上学自然是不可能的,到了学龄,母亲为他找来家庭教师,
可对方教完拼音,就以身体为由辞职。在母亲的指导下,程浩学会了认字,
那时,他常在身边带一本《新华字典》,没有同学,没有伙伴,
看书成了他唯一能做的事。
整个童年都是孤寂的,轮椅将他和正常孩子隔离开来了。
开始,母亲还会带他去公园,但他性子很要强,不喜欢异样的目光。
回到家里程浩嚎啕大哭,母亲李哲安慰他说:“儿子,老天从你这里拿走的东西,
妈妈会加倍补偿给你。”
母亲李哲就这样一天天照顾着他,帮他翻身,带他活动,给他喂饭。
程浩的饭量很小,可每顿饭要吃一个小时,他的嘴无法完全张开,吞咽肌肉也萎缩了,
如果喂急了,很容易呛到。那时程浩可能还没意识到,自己一辈子,
都要这样靠别人才能生存。
6岁那年,父母给他生了一个小妹妹,可是他无法为妹妹做什么,
反倒是妹妹长大了要保护他。当时程浩的外婆说过一段,听起来温馨而又残酷的话:
“我们是吃活食的,他是吃死食的,你给他喂一口,他才吃得上一口,
你要是不喂他,他就什么也吃不上。”就这么著,妹妹从小就学着照顾哥哥,
“她就是在外面买一根雪糕,也会剩一半给我带回来。”
9岁那一年,电脑刚出来,母亲便给程浩买了一台。
在那个拨号上网费用不低的年代,程浩已经可以聊天,在网上和别人下棋。
但也正是这一年,他第一次收到了病危通知书。
进入青春期后,程浩身体继续恶化,似乎这具肉体根本没有发育能力,
他的脏器、肌肉完全不像是活人的。他实在是太脆弱了,
一次轻微的咳嗽,都可能把血管呛破。十二岁那年,一次胃出血差点要了他的命。
送到医院时,医生说:“再这样下去,他不是病死,会活活饿死。”
但昏迷了三天三夜后,强有力的求生意志,让程浩回到人间。
也正是从那之后,每年他都要去见阎王爷几回,病危通知书也越攒越多。
他的活动范围也越来越小,三四个月出一次门,多半是去医院。
每年他都会被死神造访一次,有一次昏迷9天9夜,人中都黄了,
可是他的求生意志实在太强,昏迷之中仍旧叫着“妈妈”。
隔三岔五收到病危通知书,很多人劝母亲李哲放弃,这话传到程浩耳朵里,
作为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他也开始怀疑自己存在的意义了。
那段时间,他开始沉迷网游,用虚拟世界里的幻景逃避。
母亲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他的尊严,对那些劝自己的人说:
“不管怎么样,既然我把他生下来了,我就要想办法把他养大。”
直到一个突然停电的雨夜,虚拟的世界忽然从程浩眼前消失了。
那之后,他沉默了好几天,最后对母亲说:“妈,我还是更喜欢文字。”
“我意识到,虽然不能去上学,但我拥有了大部分人,
很难拥有的一样东西,时间。”程浩用大量时间来看书,一开始也看那些青春校园小说,
但很快,他的阅读兴趣就转向了,严肃的文学和哲学、历史。
《1984》《胡适文选》《民主的细节》这样的阅读让他拥有了比同龄人,
更为成熟的智识。对于生命,他更早获得了自己的体悟。
他非常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我一脚踩在人间,一脚踩在地狱。
有时候,我也会问,为什么上帝要选择我来承受这一切,
我只能说,幸与不幸,都需要有人去承担。”
曾有人问他是否觉得命运对他不公,他却在知乎上说:“命运嘛,休论公道!”
或许是无数次的病危通知,已经让他看淡了死亡,随时都做好了离开的心理准备。
在父母面前,他从来不避讳谈死,甚至经常和母亲用死亡来开玩笑。
“既然事实已经成为事实,就应该正视它、面对它、接受它,
而不是像鸵鸟把头埋进沙子里,那样一味地逃避它。世界是很残酷的,
它不会因为你有病,就把生活中的美好和欢乐送到你面前。
而你要在一条鲜有人走的路上,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
程浩不惧怕死亡,但是他惧怕毫无内容的人生。
“生命之残酷,在于其短暂,生命之可贵,亦在于其短暂。”
所以他将自己的梦投注在写作上,每天上午阅读,下午写作。
可就是敲打键盘这么一件小事,他的身体都无法配合他。
他只能靠鼠标,一个一个字母点选,才能写出一篇文章来。
因为内心太好强,他不想麻烦别人,就长期保持一个姿势,
直到母亲李哲办完事回来才会翻身。他努力读书,坚持写作,
并不是期待自己成为惊世之才。成为一个好作家,是他的梦想,
但更重要的是,他说:“未必能写出让自己满意的作品。
但是我必须坚持写作这个行为,因为我不想让自己身上的伤痕,
变得毫无意义。看着这些淤青,我就能想起曾经的日日夜夜,
想起曾经的自己。若放弃写作,则是对之前付出的一切表示否定。”
比起死亡而言,令他感到毫无价值的人生,才是最最恐怖的。
他的这份坚持,在2013年有了收获。他的《昂着头的艺术》刊发在,
《全球商业经典》这本杂志上。2700元的稿费,他给自己买个kindle,
给爸爸妈妈买了礼物,还送了妹妹笔墨纸砚。而就是知乎的那条回答,
重新整理了网站的点赞纪录,24小时就收获了5000+赞。
他说:“我不是张海迪那样的励志典型,也不是史铁生那样的大作家,
但真正牛逼的,不是那些可以随口拿来夸耀的事蹟,
而是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微笑的凡人。”一夜之间,他的粉丝涨到几万。
跟我们这些常人比起来,程浩的人生显得如此“干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遗憾。
他没有上过学,没有谈过恋爱,所有人最基本的欲望,
他都无法尝试,满足自己哪怕一次。甚至从未用自己的双脚,
在这个世界上奔跑过。曾有一段时间,他爱看吸血鬼小说。
他对母亲李哲说:“你们不知道吸血鬼有多惨,
他们看似长生不老,却永远停滞在一个时间点。”这就像是常年坐在轮椅上的程浩,
当他幼年认识的人都长大了,可以开始各种各样的人生了,
他却仍旧只能坐在轮椅上。“那种感觉,就像所有人都在往前走,
可我自己却停留在生命的原点。”
可即便如此,他有自己的尊严,他最不喜欢的事情,
就是别人说他“身残志坚”“自强不息”。“我并不觉得我有什么了不起,
好好活着,不过是一个人的本分。难道一个人生了病,
就该活得垂头丧气、萎靡不振吗?”早年他写过一篇小说,
别人看了,评价说“太不容易了”。意思是说,他没上过学,
还能写到这样的水平,已是很不错了。可程浩说:“我可以接受批评和鄙夷,
唯独不喜欢这样的评价。”他只愿意听到人们就作品本身做出评价,
而不要扯到和作品之外的疾病上来。“我宁愿一辈子默默无闻写到死,
人家看了说这小子写得真无趣,也不愿意听谁说太不容易了。”
后来,程浩在知乎开设了专栏,用自己的文字,感动和温暖了无数的网友。
但其实在去知乎答题之前,他的身体便每况愈下,心脏衰竭、肾结石、肾积水、
胆囊炎、肺炎、支气管炎、肺部感染…各种疾病缠身。
他的左肺只是一只扁条,连呼吸都成了一件奢侈的事。
一次小感冒,就有可能要了他的命…
2013年的8月21日,那天他正在床上看书,母亲要出去,
分别前,他们还开了玩笑。可等到母亲回来时,手机萤幕已经熄灭,
李哲上前摇了摇程浩,又摸摸他的胸口,儿子已经停止了心跳…
事后发现,可能是由于痰卡在喉咙,最后阻断了他的呼吸…
就在程浩去世第二天,母亲接到一个男孩哭着打来的电话:
“阿姨,我真的对生活都绝望了,是程浩把我从病魔手里拉了回来,
让我对生活恢复了信心。我没想到他竟然走在我前面。
我心里真的特别特别难受,要不是他,我可能会走在他的前头。”
当时母亲李哲不明白,儿子到底是如何在网上治愈大家的。
而在整理程浩的遗物时,她发现了44万字的电子稿,全都是儿子用鼠标,
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李哲将程浩的稿件整理出版,
名字是程浩想好的《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那台电脑里,还存有程浩,
太多未曾实现的梦想。比如一封《写给未来的爱人》的信,
里面没有一个“情”或“爱”字,母亲李哲读了之后哽咽道:
“如果真的有女孩看到,一定会非常感动…”
电脑里还有一份2013年的计划清单,这个随时可能死去的年轻人,
无时无刻不在规划自己的人生:
1. 阅读10部关于西方哲学的著作
2. 阅读儒、墨、道、法等学派的主要著作
3. 阅读各类畅销书50部
4. 学习新概念英语全四册
5. 学习英语500小时(共1000小时)
6. 写下50份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7. 写下50部短篇小说
8. 写下一部长篇小说
他有太多的愿望没能实现,恋爱、学书法、绘画、钢琴,我们轻而易举都可以做,
但却从来不去做的事,却是他一生最大的奢望。
程浩曾说:“也许这场疾病拯救了我,让我比一般人意识到生命的可贵,
如果没有得病,我或许会浑浑噩噩吧。”死前,程浩强烈要求捐献眼角膜,
但最终,现实又给他开了个玩笑,因为当地的医疗条件无法完成他的心愿。
不过,程浩对此大概也会说一句:命运如此,休论公道!
程浩生前画下的鲜艳的画,一种浓烈的生命感
在去世的4天前,曾有网友在知乎问他:“我们要忍受那么多痛苦,
那一个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对此,程浩写下了一篇文章,
名为《地狱在身后》:
“也许我们无法明白‘活着’的意义,
但是我们已经为‘活着’付出太多代价;
也许我们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
但是我们已经为梦想流下了太多泪水。
我们能做的,仅仅是在这条路上
走得更远,绝不回头。
天堂未必在前方,但地狱一定在身后。”
凡人终有一死,肉体凡胎将化为尘泥,
我们终会被虚无捕获,在亿万年的浩瀚宇宙中,
一个生命的消逝实在太微不足道,
像是未曾来到过这个世界一样。
可是这微不足道的瞬间,
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最沉重的事。
无论如何,在有生之年,
我们必须不遗余力地去寻找,
属于我们人生最宝贵的东西,
无论它是什么,无论它有多么遥远,
最终我们能否将其牢牢攥在手中,
都请拼尽全力,展开双臂,向它奔跑,
否则还未等死亡降临,
我们就已屈服在虚无脚下。
而这,即是生之意义。
作者: ray90910 (秋风夜雨)   2016-07-09 01:47:00
冒险孝顺
作者: barbarian72 (barbarian72)   2017-07-09 01:50:00
好这个人值得钦佩
作者: rodrick88 (地方的妹妹需要欧腻酱)   2017-07-09 02:43:00
佩服
作者: asdf159000 (余罪)   2017-07-09 03:00:00
作者: lasd (@@")   2017-07-09 04:47:00
QQ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