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者的杀戮史:澳洲“原住民屠杀纪录地图”计划
https://uc.udn.com.tw/photo/2017/07/06/99/3722540.jpg
1838年5月1日新南威尔斯的“屠宰场溪大屠杀”(Slaughterhouse Creek massacre)中,,15名重武装的澳洲牛仔与骑警,就趁著拂晓攻进了当地原民Kamilaroi族的部落,一举杀死了300名原住民,但震惊社会之余,相关涉案者却都因证据不足,无一遭法庭起诉。 图/维基共享
殖民者在澳洲究竟杀了多少原住民?每一次杀戮的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被忘记?澳洲纽卡索大学(UoN),5日公布了一份殖民屠杀史的线上地图,纪录了1788-1872年间,于澳洲东岸与塔斯马尼亚省爆发的殖民者-原住民屠杀事件,以及每一起冲突的文献纪录、死亡人数,甚至是行凶者姓名。主持计划的历史学者——莱恩教授(Lyndall Ryan)表示,这份地图的目的并非审判对错,而是希望重现事件,进而让原民殇史也成为澳洲认同的一部份。
相信对不少澳洲人而言,这张地图的资讯,将带来无比震撼。
澳洲纽卡索大学的历史教授莱恩表示,这份历时4年研究的屠杀地图,试图纪录自1788年——澳洲正式成为英国殖民地以来,在殖民者与原住民的“边界战争”(Frontier Wars)中,所发生的每一起屠杀事件。
尽管边界战争遍及全澳,一路持续到1930年代方告歇息。然而受限于研究能量,目前上线的地图范围,仅包括了澳洲东部的塔斯马尼亚、维多利亚、新南威尔斯与昆士兰地区,纪录时间也只到1872年为止。不过,后续计划仍在进行,预计两年之内,研究团队就能整理出西澳地区的屠杀纪录,并将时间轴延长到20世纪中期,好让事件地图更为完备。
莱恩教授表示,这一类的澳洲屠杀地图在网络上并不罕见,“但学界最大的争论,却在于‘我们怎么知道这些屠杀是否真实发生?’”,因此UoN的团队才会借由梳理历史文献,从联邦文件、法庭诉讼、当时的新闻报导、原住民口述研究、甚至是屯垦殖民者的日记中,比对出每一起屠杀,还原每一次杀戮的过程、死亡人数、与行凶者身份姓名。
然而“凶杀”于“屠杀”之间,又有何差别?在这份地图中,对屠杀的认定,指的是“对非武装者的无差别杀戮,并造成其中一方6人或以上死亡的事件”。研究团队表示,在原住民一般约20人以上的家庭聚落中,6人的死去,代表着这个家庭在一夜之间丧失了超过20%的成员数。而超过这20%的上限后,此一聚落的粮食生产、防卫能力将严重受创,对其家庭文化的延续,也会造成严重断层,难以回复。
研究团队发现,在85年冲突过程中,原住民也曾对殖民地发起过零星的屠杀行动;但在1830年代之后,殖民者除了配戴优势火器之外也装备了马匹,屠杀的事件也更为一面倒。像是1838年5月1日新南威尔斯的“屠宰场溪大屠杀”(Slaughterhouse Creek massacre)中,,15名重武装的澳洲牛仔与骑警,就趁著拂晓攻进了当地原民Kamilaroi族的部落,一举杀死了300名原住民,但震惊社会之余,相关涉案者却都因证据不足,无一遭法庭起诉。
莱恩教授认为,在史学界中,大屠杀研究也是这15年才开始的领域。相关的研究,一直到1995年波士尼亚的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才逐渐兴起。
“国际学者们发现,大屠杀往往是在隐晦中暗地发声。你很难在事发的当下,取得可靠的资讯。许多有效的资料,都得等到多年之后,人们不再受到直接威胁后,才敢吐露真相。”莱恩教授表示,斯雷布雷尼察的波士尼亚人,在大屠杀的恐惧当下,根本不敢吭声,直到多年之后,学界与法界才能说服他们还原真相,这才相关的究责与调查能持续进行。
在澳洲,这类屠杀的行凶者很少受到应有的制裁。作为历史学者,我也无意用这份地图来论断是非;然而我们所知道的是,那些屠杀所造成的冲击,竟能穿越世代、回荡于今。直到今天,每当我访问原住民社群,他们带我做的第一件事,总是重返那些当年的屠杀现场...。
过去30多年来,澳洲对于原住民论述与殖民史的分歧见解,也让史学界掀起历史战争。像是史学大师布兰内 (Geoffrey Blainey)、温迪沙特尔(Keith Windschuttle)等,就多次批评史学主流之所以强调原住民殇史、刻以强调白人“殖民”、“入侵”的说法,其实都是为自由派、左派等意识形态服务的解释扭曲。
然而这些争议的批评,并未打退澳洲学界对于原住民历史研究的投入。澳洲的原住民意识,亦随着时代变迁而重新抬头,除了对原民与文化政策积极发声外,包括“原权入宪”等问题,亦是各单位努力的政策焦点。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2/2567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