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phy1234 (phy123)》之铭言:
: 早期台湾产业以代工为主,创造了经济奇蹟
: 现在中国也在做代工,工资曾经比台湾便宜
: 故产业链移往中国
: 随着中国渐渐富有起来,势必也将面临与台湾当时一样的情况,产业必须脱离代工模式
: 中国未来转型会成功吗,还是会跟台湾一样转型失败
: 要是成功了,台湾是不是永远都追不上中国大陆了呢?
: 有没有八卦呢?
我不知道是长久以来的政治宣传还是如何
产业必须脱离代工模式,或者转型升级等等 这套说法
其实漏了很多东西没讲
产业成熟,要不是往深度的方向发展,越做越精致/贵,价值越高利润越高
就是往广度的方向发展,全方面扩张
2000年后的台湾产业转型其实非常成功,90年代的台湾在全球产业链
可没有这样的关键地位
然而根本的问题在于 最有价值的部分没有留在台湾
鸿海超级成功,但是在台湾,受益的绝大多数是鸿海的股东
也不用说再投资设厂区,带动周边经济发展之类的,通通没有
当然你也可以说 鸿海如果留在台湾就不会是今天的规模,这是先有鸡先有蛋的悖论
同样的道理,企业在海外赚了钱
大部分流入各式各样的金融管道钱滚钱
投资于台湾本地的几乎没有
马英九时代几个"鲑鱼返乡"的例子 就可以参考,钱回来了
流去房地产,流去投机,就是不盖厂
所以台湾就变成现在的样子,GDP很高,本地薪水低到不可思议
回过头来看产业转型的议题,"产业转型"并不是如一些人宣传的那种万灵丹
好像产业一转型成功,就人人三万镁了,没有这种好事
更多时候是被逼得 往以前没做过的方向尝试/冒险
而以中国的case来讲,现在讲产业转型太早了
假设三亿人的生活水准跟台湾同等或以上的话
那至少还有十一亿人是在这个门槛以下
这时候应该要继续扩张规模,而不是腾笼换鸟
这是中国产业政策最大的失误之一,被沿海省分"腾换"掉的产业没有
如计画的到中西部更穷更偏僻的省份去
而是选择了条件更好的东南亚
而中共指导层 意图全线铺开,均衡地域发展的政策也胎死腹中
人口一直往沿海北上广深都市群集中,自然也没有所谓"先富带动后富"的成果了
胡温时代的产业政策已经够糟了,习近平时代更不惶多让
以李克强为首去推的 互联网+ 金融创新现在已经变成笑话
科技界加拉巴哥化,BAT在中国标准的小圈圈内大赚特赚
想创业?先过BAT这关
新能源事业在"卡位" "弯道超车"的思维下
无视技术瓶颈,根本达不到最佳效益的情况下
盲目无序扩张,陷入了不上不下的窘境,靠政府扶助 苟延残喘
其他的乱象就不提了
台湾特定媒体对中国报喜不报忧也不是一两天的事了
摊开来讲,大家问题都很多,最多就是兄弟登山,各自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