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爆卦] Science头版:大陆量子卫星实现1203公里量

楼主: Greatgiant   2017-06-17 06:46:07
※ 引述《peter308 (pete)》之铭言:
: ※ 引述《ilyj2012 (麒麟才子)》之铭言:
: : Science 头版:大陆量子卫星实现1203公里量子纠缠
: : http://i.imgur.com/sxtV1E2.jpg
: : http://i.imgur.com/Q6UbU6N.jpg
: : 6月15日,《Science》杂志头版刊登出了大陆“墨子号”量子卫星首次实现上千公里量子纠缠的消息,相较于此前144公里的最高量子传输距离纪录,这次跨越意味着绝对安全的量子通信又进一步贴近了实用。
: : 根据了解,此次接收量子信号的两个地面站分别是青海德令哈站和云南丽江高美古站,
: : 两地相距1203公里,卫星的工作高度约为500公里。而在每晚仅有5分钟的时间窗口期间
: : 之内,研究团队要保证做到两地可以同时接收到卫星所发出来的信号,功夫不负有心人
: : ,此次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而实际上,“墨子号”的高超能力从研制开始就已经显现出
: : 来了,当时就已经实现了每秒一次量子纠缠的效率,比原有的预期要快了10倍。而“墨
: : 子号”团队的负责人潘建伟也表示,他们已经启动运用量子纠缠技术创建密钥的相关实
: : 验了,不过他们暂时并不准备对外公布实验结果。
: : 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正是大陆的潘建伟团队,据悉,这个以中国古代哲学家的名字命名的
: : 量子卫星总共耗资约一亿美元,建成之后会极大提升大陆在该领域的竞争能力,做到可
: : 以和美国并驾齐驱的地位。
: : 但实验操作本身并不容易,在本次实验中,研究团队向卫星上的一种特殊晶体发射了一
: : 束激光。该晶体会释放一对偏振方向相反的纠缠光子;然后,两个光子分别被发射到相
: : 距1203公里远的德令哈和丽江。在西藏的高山上,稀薄的空气令光子不那么容易衰弱。
: : 本周内,该团队已经报道同时测量到了1000个光子对,并发现偏振方向相反的对数远超
: : 预想的随机对数,因此确定刷新了“量子纠缠”的距离记录。
: : 过程中,研究团队必须克服许多障碍,例如,卫星以约每秒8公里的速度在太空中飞行,科学家需要想方设法将卫星发回的光子束聚焦在地面站上。新加坡国立大学物理学家亚历山大·林(Alexander Ling)说:“这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也非常值得尝试。”但是,Ling指出,潘建伟团队从卫星发送的光子束中,大约每600万光子只收回了一个,这一表现虽然远远优于地面实验,但是离量子通信迈向实际应用仍有距离。
: : 潘建伟希望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可以尝试发射更多的卫星,这些卫星能够发出
: : 更强、杂质更少的光束,甚至在阳光照射下也能检测到(“墨子号”目前只能在夜间环
: : 境下工作)。
: : “在接下来的5年里,我们计划推出一些真正实用的量子卫星”,他说。
: : 与此同时,潘建伟将使用“墨子号”向地面站发射量子密钥,这需要波长更长的光子和
: : 更多的步骤。另外,潘建伟团队将在中国和奥地利的空间站之间进行洲际量子密钥的传
: : 送,他还计划在西藏天文台与空间卫星中进行量子星地通信。
: : 总而言之,量子通信卫星的这次成果意义重大,不仅证明了量子态在超长距离(1203公里)下仍保持其纠缠特性,刷新了之前在地面上通过光纤传输的记录。更重要的是,此次实验验证了基于卫星的量子通信模式的可行性,理论上说在地球上的任意两地都可以借助卫星进行量子保密通信,为未来更远距离量子保密通信打下了基础,伴随着大动态范围、高稳定性卫星控制技术的发展,全球化量子卫星通信的愿景愈发清晰。
: 非常多人其实迷失在对于顶级期刊的追求上
: 却忘记真正重要的是"科学研究的原创性"本身
: 当初 爱因斯坦发表的五篇论文 请问有人会记得他发表在哪个期刊吗??
: 根本没人记得因为也不重要
: 大家记得的是他提出的想法为何
: 以及这个想法对于后来的科学界产生了什么启发
: 这才是做科学研究最核心关键的地方所在
: 中国量子传输的这个研究的重要性也不在于发表在Science or Nature上
: 因为研究本身的价值和突破比发表在哪个期刊上重要的太多了
: 我在大学修量子力学的时候
: 都从课本中读过所谓的 "EPR悖论" "贝尔不等式"等等
: 这些在当初都是量子力学课本中还没有被厘清的一些灰色地带 连作者也只是含糊带过
: 可是不到15年的时间
: 当初这些还没有被解开的课本中的未知谜团
: 竟然慢慢的 开始有一些相关的研究和应用了
: 这就是科学研究的神奇之处
: 台湾并不是没有对于科学热忱的学生和学者
: 但是台湾真的人太少 投身科学研究的又更少了
: 就算全台湾的科学家都投入到量子传输研究上
: 也不保证能做出像对岸这样的成果和突破
: 这就是目前台湾发展科学的困境所在
: 既不是学生不聪明或是学生不努力
: 但你的资金 人力 甚至是内幕资讯和科研势力就是比对岸少和微弱
: 老实说 这是一场难打的仗 几乎不会赢
: 以后两岸的科研差距可能还会越拉越开
科技差距拉开又怎么样?
我们有爱 有民主 还有最难得的人情味
一昧的追求冷冰冰的科技
最终只会被科技吞噬
最后我想说 台湾万岁 台湾民主万岁
: 如果不想一些办法
: 尔后差距一但拉开 且越来越多
: 以后台湾从事科研的人发现到自己更没有前途 想念的人就更少了
: 帮QQ
作者: jun1981   2017-06-17 07:53:00
收割对台湾才最有利好吗
作者: ed123123 (ed123123)   2017-06-17 07:33:00
支持
作者: samlee1008 (阿冠)   2017-06-17 07:09:00
这是反串还是认真的…
作者: Piin (过去 现在与未来)   2017-06-17 07:06:00
水准太低
作者: amb (爆冲哥)   2017-06-17 06:59:00
水准太低
作者: franklin1997 (富兰克林)   2017-06-17 06:59:00
真不知道你是认真还是反串
作者: ffgordon (人生~)   2017-06-17 06:57:00
无聊当有趣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