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奶非奶欧盟裁定!素食界与酪农的“乳”名之争
“植物奶”不能叫“奶”了?欧盟最高法院裁决,为了避免消费者混淆,所有以植物性来源为基底制成的食品,不得使用乳制品的名称,例如像是豆浆(soya milk)的来源不是真正的动物奶,就不得再使用“milk”名称,否则将无法在欧盟市场中合法贩售。然而这起看似荒谬的裁决,背后其实是德国消费者保护组织与素食业者之间的争议。
德国消费者保护组织VSW认为,素食有机食品公司“豆腐镇”(TofuTown)的产品如豆腐奶油(tofu butter)、素食起司(veggie cheese)等等,名称不符合现行欧盟法规所限制的,非动物性乳制品不得使用相关名称,但豆腐镇否认违法,并声明旗下产品都有清楚标示成分、没有误导消费者之嫌。
与“松露巧克力”不同的是,虽然豆浆、豆奶英文都叫做soya milk,但是有些豆奶当中会掺入使用乳制品,有的则是真正全大豆制成的“植物奶”,而欧盟法院所指称的是以植物性成分为主要基底的产品(plant-based),这些产品在法规上并不能算是乳制品;而豆腐镇的做法,是在产品上标示清楚其成分来源,以区隔与动物性乳制品的分别。
欧盟法院并未接受豆腐镇的说法,“即使在产品标示成份来源,也无法排除误导消费者的可能”,法院进一步表示,根据欧盟法律,“奶”(milk)一词所指的是“由一般正常乳腺分泌”而来、仅能使用于动物来源的奶类,此用法同样适用于像是奶油(butter)、优格(yogurt)等乳制品名称;但依然有少部分例外——如英语中的“cream”不在此限,以及像是“椰奶”(coconut milk)、杏仁奶(almond milk)、花生酱(peanut
butter)等都在允许使用的名单之中。欧洲法院的裁决让素食品业者受到不小的打击,而近年欧洲素食者越来越多,做为动物性奶油替代品的全素食豆腐奶油,依照规定就不能再使用“奶油”一词。
对裁决大感兴奋的是欧洲乳业协会秘书长亚历山大.安东(Alexander Anton),安东表示乳制品的营养与植物性产品根本无法相提并论,欧盟法院的裁决是保护消费者不被混淆、也让这些食品业者不能滥用乳制品名称来推销:
这是乳制品的好日子、欧洲公民的好日子、也是欧洲的好日子!
但欧洲素食联盟批评,这项裁决跟所谓“保护消费者”一点关系也没有,替代乳制品的植物性食品在市场上早已行之有年,不应该限制其产品名称在市面上贩售。欧盟法院的裁决与其说是保护消费者,更像是在保护乳制品业者维护其利益。据英国BBC报导,法院在这个用词部分竟然如此严格,事实上植物性产品近年销售大幅成长,消费者也很清楚这些产品内容到底是什么,不会以为买的豆浆是牛分泌出来的奶,但业者或许以为能够透过这项裁决摆脱这个消费趋势。
不只是乳制品,肉品也有一样的问题。欧洲肉品公会联盟(Clitravi)主席罗伯特(Robert Volut)指出,只有动物肉类产品才能叫做“培根”、“汉堡”,所以“素培根”(vegan bacon)、“素汉堡”(vegan hamburger)、素肉丸(vegetarian meat balls)等食品应该改名以免误导消费者以为是真正的肉。欧洲肉品公会联盟举例,可以把素汉堡改为“素堡”(vegan burger)、素肉丸改成“素丸”(vegetarian balls),而素培根——依照其成分可以叫做“大豆早餐条”(soy breakfast strips)。
乳业协会和素食团体的歧见,也是长年以来动物奶与植物奶之间互相争夺市场的缩影。根据欧睿咨询公司(Eeuromonitor)的统计资料,非动物性来源的乳制替代品在全球消费市场成长惊人,2009年至2015年间达210亿美元,追求环保、健康饮食的消费者带动了近年的相关食品成长——当然,也就冲击了原本的乳制品业者销售。
美国在今年3月时也因为动物奶与植物奶之争,在国会中辩论相关法案的制定。与欧洲法院面对的争议相同,许多美国牛奶业者与国会议员四处游说,要求植物性制品不得使用乳制品的名称,免得消费者对这些食品营养价值的认知混淆;2017年初加州的牛奶业主甚至一状告上法院,控诉杏仁销售大厂“蓝钻石耕地”(Blue Diamond Growers)及有机食品企业“白波”(WhiteWave),宣称杏仁“奶”比起牛“奶”更具营养价值的说词是广告不实、误导消费者。
但无论是欧盟法院的裁决或美国引起的诉讼,禁止植物奶产品使用乳制品的名称,是否真的能够提升业主的利益,还需要更多的数据资料佐证。以德国为例,近年乳制品价格一路惨跌的“牛奶危机”,酪农面临的其实是整体产业结构问题;或是法国最近因为牛奶减产连带造成的奶油荒,都不是能靠单一方案就能够解决的困境。
https://udn.com/news/story/6809/2526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