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戒月不是为挨饿 回归纯净才是真义
“斋戒月不是为挨饿,而是反省、重生、回归纯净”。穆斯林的斋戒月正在进行,对于穆斯林而言,它的真正用意不是禁食,而是透过反省,学习超越身心诱惑,回到纯净状态。
印尼近2.6亿人口中逾85%是穆斯林,每年最大的宗教盛事就是斋戒月(Ramadan)。穆斯林在斋戒月中,从日出到日落之间不可进食,这是伊斯兰教的核心之一。印尼今年的斋戒月落在5月27日至6月25日间。
“斋戒月不是要挨饿”。对于不了解斋戒月意义的民众而言,“不能吃喝东西”、“挨饿”似乎就是斋戒月的同义词。不过,对于穆斯林而言,斋戒月不仅是禁食,而是穆斯林反省、重生及回归纯净的机会
雅加达市郊唐格朗(Tangerang)的穆斯林社区。斋戒月期间,当地一间清真寺内涌入许多穿戴整齐的穆斯林,他们先是到盥洗室净身,接着到大厅跪坐,祷告祈福,只见许多穆斯林虔诚阖眼祈祷,口中念念有词,有的穆斯林因感念阿拉庇佑而热泪盈眶。
当地穆斯林阿布杜(Abdul Rohman)告诉中央社记者,斋戒月结束的隔天就是开斋节(Idul Fitri),Idul是指回到新生状态,Fitri是指纯净或神圣,经历一个月的斋戒,意义是要让穆斯林回到纯净的状态,一切赞美归于阿拉。
阿布杜说,穆斯林在斋戒月中学习反思过去及忍受饥饿,也学习如何超越身心的诱惑,经过一个月的斋戒后,将能重生回到纯净状态,就像是新生婴儿一样,大家都希望经过斋戒后,未来生活能更符合阿拉的教诲。
斋戒月结束后隔天为开斋节(Idul Fitri),这个节日等同于华人的农历新年一样隆重,经历一个月的斋戒月后,于开斋节当日前,几乎所有穆斯林都会赶回自己的家乡和家人一起过节。
对于在外地打拼的穆斯林而言,开斋节就像是他们的新年一样,辛苦了一年,无论如何总要回家和家人团聚,而回家时总是少不了大大小小的礼物与红包。
而很多到了年纪需要接受割礼的穆斯林儿童们,也会在斋戒月或开斋节这段时间接受割礼,完成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洗礼。
没有璀璨绚烂的跨年烟火,也没有震天价响的爆竹、锣鼓贺岁,印尼穆斯林的新年“开斋节”诉求的是透过一个月的斋戒、反省,学习超越身心的诱惑,让穆斯林回到纯净的状态。
他们会穿戴整齐,携家带眷前往清真寺祷告完后,回到住处,众人彼此祝祷,共享食物,并交换经过阿拉赐福的小礼物,为开斋节及往后虔信的一年揭开序幕。
雅加达当地华人穆斯林吴迪表示,穆斯林经过一个月斋戒后的开斋节就像是华人社会的过年一样,要走亲访友,并接济穷人。
他说,在宗教上而言,开斋节代表穆斯林按照阿拉的命令,完成一个月的功课,感应到阿拉给予的回赐,内心会感到特别喜悦。
值得注意的是,斋戒月期间,穆斯林从日出到日落之间不可进食,爱和人吃饭、饮酒搏感情的外国旅客和非穆斯林民众,得记得不要随便揪人吃饭。
“你想吃些什么?”对于外来旅客而言,斋戒月期间得注意不要轻易脱口说出这句话,以免引来尴尬。
由于斋戒月期间,穆斯林从日出到日落之间都不能进食,外国旅客在印尼旅游遇到斋戒月期间也不要找当地人吃午饭、喝下午茶,也不要自顾自地在穆斯林面前点上满桌的食物,因为这对守戒禁食的穆斯林而言,是不太礼貌的。
此外,斋戒月尾声的开斋节如同印尼的新年,往往能带动庞大的金流。印尼往年开斋节返乡潮带来的金流达到近百兆印尼盾(约新台币2400亿元),其中最大的比例是交通费,其次是给亲友的馈赠。
https://udn.com/news/story/6809/2517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