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比龙!琥珀化石发现恐龙时代第一只雏鸟标本
https://udn.com/news/story/7332/2511190?from=udn-hotnews_ch2
澎湃新闻报导,来自恐龙时代的第一只雏鸟标本被人类发现。该琥珀化石保存极为
丰富的软组织细节,包括裸露的耳朵、眼睑,以及跗骨上极具细节的鳞片;科学家
称,这为人们研究恐龙时代的古鸟类,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报导指出,6月8日,中加美等国的古生物学家在北京宣布,有关恐龙时代第一只雏
鸟标本的研究论文,在国际知名地学刊物“冈瓦纳研究(Gondwana Research)”线
上发表。这个标本被命名为“比龙”。
该研究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副教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
究所美籍研究员邹晶梅(Jingmai O’Connor),中国科学院动物所白明副研究员
、美国洛杉矶自然史博物馆恐龙研究院院长恰普(Luis M. Chiappe)教授和加拿
大萨斯喀彻尔省皇家博物馆麦凯勒(Ryan C. McKellar)教授等学者共同研究。
2016年,邢立达带领的研究团队,在世界上率先发现全球首个保存在琥珀中的古鸟
类翅膀和非鸟恐龙内容物,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巨大轰动;此次的新发现,琥珀长约
9公分,其中保存的鸟较为完整,小鸟刚出生不久,大约几周。
台北市立大学教授曾国维表示,标本中的这只小鸟、没有明显挣扎的迹象,是不是
恰好在捕猎的时候、被从天而降的树脂粘住呢?其整体姿态酷似正在捕猎的姿态,
身体扬起,爪子和嘴巴张开,翅膀后掠,非常的生动。
青年古鸟类学家邹晶梅表示,比龙标本的头骨有明显的牙齿,其椎体等其它骨骼形
态一致表明,它属于典型的反鸟类;反鸟类是白垩纪出现的一类相对原始的鸟类,
其肩带骨骼的关节组合与现生鸟类的相反,因此得名。
反鸟类和今鸟类是鸟类演化的两个主要的谱系,并在早白垩世出现了较大的生态分
化和辐射,它们有着较强的飞行能力,拇趾与其他三趾对握,适宜树栖,但最终在
晚白垩世末期与恐龙一道完全绝灭。
腾冲虎魄阁博物馆馆长陈光表示,琥珀中的古鸟标本保存极为完好,尤其是约2公
分长的金黄色鸟足特别醒目,“上面的鳞片,丝状羽栩栩如生,有很锋利的爪子,
当时当地人都以为是蜥蜴爪,但我意识到这个标本尤其特殊,更像鸟类的足部”。
这件标本来自著名的琥珀产区之一,缅甸北部克钦邦胡康河谷。此地的琥珀距今约
9900万年前,属于白垩纪中期的诺曼森阶。邢立达表示,这只小鸟体型娇小,从吻
部到尾巴末端的长度约6公分。当时它生活在缅甸北部潮湿的热带环境中,不幸被
柏类或南洋杉类针叶树所流下的树脂包裹,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形成琥珀,并一直
保存至今。
https://i.imgur.com/oTUUpsJ.jpg
https://i.imgur.com/OvMdncf.jpg
https://i.imgur.com/6wvPaUI.jpg
https://i.imgur.com/hMytJUU.jpg
https://i.imgur.com/byS0Lxj.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