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FB] 日据时期米价低,那是政府收购价

楼主: t700 (JP)   2017-05-31 04:41:33
今天刚好要交一篇关于战后台湾粮政体制的报告
来回个文
写在前面:
我的报告算是针对《台湾史研究》第九卷第一期,页107-180,民国九十一(2002)年六月,
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筹备处(现中研院台史所)
刘志伟、柯志明“战后粮政体制的建立与土地制度转型过程中的国家、
地主与农民(1945-1953)”这篇文章的critical response
※ 引述《pinkowa (pinkowa)》之铭言:
: ※ 引述《yule1224 (以大道为师)》之铭言:
: : FB卦点说明:(日据时期米价低,那是日本政府对台湾农民的收购价
: : 台湾人要吃米是配给的,市场上没得买
: 这是什么烂卦
: 日治时期中期以来
: 米等民生物资都是公卖
首先,这篇文章显然是针对日治末期(1937-1945),你走错棚了
: 市售蓬莱米虽然不贵
: 但以台湾人被压低的普遍薪资来看
: 也没有比较便宜
: 日治后期最后两三年是战争因素
: 实施食粮配给
: 虽然白米不够吃,
: 但还有热腾腾的蕃薯跟芋头好吗!
: 再怎么样都没让台湾人活活饿死过。
: : 光复时期米价高,是因为采自由市场,无良米商囤米抬价
: : 使市场米的供给少,需求高,价格被拉高
: : 陈仪事实上是个有理想的人,想在台湾快速实行民主政治
: : 可惜没看清情势,反而把台湾情形越搞越乱 )
上面我引用的文章作者们认为,日治时期总督府对台湾的掌控很彻底,
公务员都尽心尽力(对日本政府与资本家,不是对台湾人民)的在做事,
所以可以很好的掌握每一年每一期的收获量。
战争时期,总督府要求农民将自用(1937-1944平均每人每年消费140.9公斤糙米)之外的
粮食通通交出来配给(只能卖给政府委托的机构)。
前面提过,总督府对于收获量掌控精准,所以配给制度实施顺利。
此时(1944)非农民每人每年的配给额是66.52公斤糙米,
基本上是吃不饱、饿不死的概念。(前述:页125-126)
国府接收台湾后,基本上是承袭日本的粮政体制,
然而国府公务员素质......恩,没办法精确掌握收获量。
所以所谓法令,只不过就是法令。
再加上农民都不想鸟政府
(1945年国府公定收购价每公斤旧台币1元,台北黑市价格是10元以上)。
此外在1945-1946年不巧发生了大饥荒,
于是在没有米可以配的情况下,
行政长官公署根本不想玩了。
为什么呢? 因为米配不出来是渎职,政府失政;但自由市场就没政府的事了。
反正高官们自有管道取得粮食,人民管他去死。
顺带一提,日治末期有所谓“食粮营团”的单位
(就是super农会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概念)
但国府接收的时候中央推给地方,地方推给中央,整个制度就烂掉了。
预计在十一月底接收完,居然到年底国府各单位都不知道它的存在。(前述,页127)
: : FB连结:http://0rz.tw/uj51B
: : FB内容:
: : 【日据末期的米价低,光复初期很高】
: :  
: : 智障吗,#日据末期市场没米买啊,那是政府低价跟你收而已
: :  
: : 政府用那价格跟你收,接着配给,大家都吃不饱,你去哪买米...
: :  
: : 光复后飙涨是因为陈仪很瞎,他作民调,农民主张解除配给,城市人不要,他老兄听农
: 民
: :  
: 放屁 !
: 陈仪不知道去哪里做的民调
: 样本数只有几百份 这叫民意?
有效问卷57060份,有24404人赞成配给,32656人反对。
赞成中有4482位农民,占农民的16.74%。
6634位工人,占工人的74.33%,占赞成者的27.18%;
3518位雇员, 67.59% 14.42%;
3087位商业从业者 61.24% 12.65%;
大体来说,非农业相关从业者(农民、加工者、米店老板等)有65.79%赞成管制,
农业相关从业者则高达83.26%反对,占反对者的68.27%。(前揭,页122)
: 总督府当时给陈仪的建议就是
: 继续管制配给
: 你陈仪有听进去吗?
承上,陈仪基本上有管制,但都是用嘴巴跟公文在管制,
农民因为吃不饱,黑市价格又高,那时候也开始通货膨胀了,
所以都宁可留着食物不卖给政府,要卖也卖黑市。
雪上加霜的是,国府眼见米粮不够,所以不断加税(基本是实物税,也就是要粮不要钱);
征收不到米粮,改用摊派;
摊派额的分配委员会基本上是地主组成,要死给佃农死,
所以佃农不爽,前面的数字就是这样来的。
顺带一提,这造成地主与佃农关系紧张,
间接导致国府之后被动的土地改革。(为局势所逼)
(包括二五减租、三七五减租、公地放租、公地放领、限田政策、耕者有其田等)
在各方压力之下,陈仪索性藉著民意抽身而退。(前揭,页118-120)
: 然后1945年末到1946初
: 陈仪回电中央政府是 台湾米不缺
: 后来中央政府把歪脑筋动到台湾上
: 要求陈仪尽快把台湾米送到上海
: 之后到1946末 陈仪回电中央政府
: 米大缺
: 但还是不管你百姓死活,
: 继续输出米粮到中国。。。
: 不知道这是谁的问题?
: : 一堆米商跟农会都藏米惜售,搞到他要用军队找米出来到市场上。
军队的米的配给跟一般公务员是分开的;
另外当时只有军公教有配给,其他人要用公订价跟政府买。
: : 农村基本上问题不大,城市人那样搞真的有出问题,二二八口述一堆学生说肚子饿不爽
: ,
: :  
: : 可这同时要怪那些惜售者就是了
: :  
: : ------
: : 光复初期搞自由市场就是瞎,这就是陈仪,英国都配给好久才解除.......
: :  
: : 陈仪来台做的某些事情,你会认为他过20年再来比较好,他来错时代了。
其实虽然国府很瞎,但也不能全怪陈仪,只是地主阶级的势力真的太强大了,
再加上黑市价格超高,盘子才给政府征购。
作者: jiayuan (jiayuan)   2017-05-31 06:35:00
是的真的很恶心 所以到底饿死了多少人
作者: arnold3 (no)   2017-05-31 04:42:00
毛泽东饿死中国几千万人 日本人养活台湾几百万人战争时吃少一点就是又吃不死人
作者: yan1979 (派大星)   2017-05-31 05:34:00
干 这种历史看多了真的恶心 不过9.2就是不会懂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