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陷对抗螺旋 两岸多互信少猜疑
旺报 记者陈君硕
两岸关于“国家安全”的认定,可大可小,反映双方是互信还是互疑,就好比熟识的朋友
到家作客,一般不会认为安全受到威胁,但若是陌生人造访,就会提高戒心。周泓旭案和
李明哲案,正是一组鲜明的对比。面对两岸持续对抗螺旋,加大政治语言或指控并不能解
决问题,如何稳定两岸关系同时让事实说话,考验两岸领导人的智慧。
周泓旭案,是蔡英文政府在推出《保防法》及《反渗透法》之际,爆发出来的间谍案,社
会当时普遍认为处理时机有政治考量,以此案制造社会草木皆兵,以合理化新法;在台北
地检署提供的指控内容中,称周泓旭“企图吸收一名外交部年轻资浅官员”,也曾引起质
疑,因为一位资浅外交部官员不太可能有权限接触极机密情报,高调的周泓旭若是“间谍
”,正是典型的“猪队友”。
同样的,李明哲案中,陆方迟不通报固然让人诟病,但若就法论法,大陆《刑事诉讼法》
规定,如有符合“无法通知”、“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可能
有碍侦查的情形”,大陆公安机关可豁免通知义务;2009、2012年《两岸共打协议》、《
投资保障协议》签署时,就没有排除适用,因此指控陆方并没有按照共打协议通报和进行
司法互助,于法也无据。
别伤害两岸人民情感
两岸关系的发展是动态的,也是互动造成的。如果在没有政治互信的基础上,就很容易出
问题,特别是碰到敏感的国安议题更是如此。李明哲案,陆方已尝试透过国民党政策会执
行长蔡正元的前特助李俊敏传话,但因各种原因被拒绝。如果我方以人道要求对方给予探
视的便利,何不从自身做起,对周案速查速清,甚至破例开放家属探视。
这一年来,两岸不但失去政治互信,还多了猜疑。也因为互疑,让善意随时间观望流逝,
对内交代的硬话狠话,往自己身上套,放大了恶意,导致两岸敌意螺旋持续上升。然而两
岸关系之所以特殊,就是因牵涉到历史民族等文化情感因素,尤其处理到敏感案件,就应
该更多地从“不要伤害两岸人民情感”的出发点作考量。
政治挂帅 上演对抗戏码
在李明哲案,陆方三缄其口长达两个多月,无论我政府、家属或媒体如何关切,始终以沉
默做为答案,制造一种足以造成心理恐惧的“恐怖漠视”。反观周泓旭案,若将大陆民众
对台湾事务的热情与好奇心,以及一般的青年交流上纲为“共谍”,让本来对台湾较有好
感才会来台读书的陆生,形成寒蝉效应,也伤害了两岸人民情感。
周泓旭案和李明哲案,原本可成为两岸商讨建立包括限制人身自由通报、律师跨境辩护、
亲属与派驻单位人道探视等,弥补互信不足的契机,但随着事态发展升级,似乎又演变成
政治挂帅的两岸对抗戏码。
两岸官方联系机制中断,但不代表交流就此停摆,两岸关系仍是个持续互动的过程,周泓
旭目前被延押两个月,如果在这段时间蔡政府能先身体力行,主动表态开放人道探视,并
对案情有更让人信服的说法,用更开阔和设身处地的态度处理此案,或许也能获得对岸的
善意互动,切勿因此案件,让已经陷入恶性循环的两岸关系雪上加霜。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529001228-26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