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卦] 二战德国虎式坦克为何盟军都怕???

楼主: frankshyu (frankshyu)   2017-05-28 15:50:30
虎式战车,全名 "Panzerkampfwagen VI Tiger",绝对是二战最迷人的一款战车。
虽然只生产了约莫 1500 台。但在西线的战场上,只要听到虎式的引擎声,盟军士
兵无不闻风丧胆。虽然战争末期美国的 M-26 潘星和苏俄的 IS-2 史达林性能比虎
式更优越,但缔造的传奇远逊于虎式。“虎式战车”俨然成为德国装甲部队的代名
词。以下是小弟对于它一些粗浅的了解,各位见笑了。
一、命名与设计
先从命名说起吧! "Panzerkampfwagen" 这个冗长的字代表“装甲战斗车”,也就
是战车。德文的名词通常都会落落长,因为一个名词很有可能是一卡车的名词接起
来的。“装甲战斗车”可以拆分为三个部分
"Panzer":即德文的“装甲”。这个字也随着德国装甲部队的连战连捷,成为
       最家喻户晓的德国名词之一。很多时候盟军官兵会直接称呼德国战
车 "Panzer" 。几部著名的电影也有类似 "They have a fxxking
panzer over here" 这样的台词。(顺带一提,用来泛指德国军人
       的 "Kraut" 是德国酸菜的意思XD)
  "Kampf" :即“战斗”,希特勒著名的(疯狂)自传《我的奋斗》,原文即是
       "Mein Kampf"
"Wagen" :“车”,和英文的 "Wagon" 系出同源。 "Volkswagen" 的 "Wagen"
也就是这个字。
基本上德国的战车都是循规蹈矩地命名,从早期用来进攻波兰的一号战车、二号、
后来作为部队主力的三号、四号战车,一直到战争末期的五号(豹、Panther)、六
号(虎、Tiger)战车,德国战车朝着“装甲更厚重、砲径更大”的方向一路发展。
(元首: 75mm 砲不够厉害,你有试过 88mm 砲吗?)
但随之而来的是复杂的生产流程和漫长的生产时间。反观美国的 M4 雪曼以及苏联
的 T-34 ,虽然装甲、火炮都敌不过后期的豹式和虎式,但便于大量生产,终究是
突破了重战车筑成的坚实防线。大体而言,盟军生产兵器的理念是“更多、更快、
更简单”。而德国生产兵器(尤其是战车)的理念是“更好、更精巧、更强大”。
这样的设计主要受到三个方面影响:
1.德国在“巴巴罗萨”行动中,发现三号、四号战车装备的短管砲几乎对于苏
联的 T-34、KV-1 没有杀伤力。德军迫切需要装备更优越火炮的战车。如果
要搭载更大的砲塔,战车的吨位势必会一并增加。
  2.德国的人口和苏、美比起来相形见绌,只能采取精兵主义。估计红军在东线
投入了三千万军人作战,盟军在西线也投入了超过三百万人。相形之下,德
军总共投入了一千四百万人(不是同时,有包含补充和后备)。面对远超过
   自己数量的敌军,德国国防军只能往更好的装备发展。
3.希特勒深深受到尼采“超人主义”的影响,崇拜所谓的“超人”。也因此德
国在战争期间造了很多具有象征意义的武器,来彰显日耳曼的强大。举凡战
舰毕斯麦号、虎式战车,乃至于“古斯塔夫巨砲”(需要 250人才能操作的
大砲..),据信都是受到超人主义的影响。
简而言之,虎式战车除了是一个王牌武器,也是一种精神象征。象征第三帝国无坚
不催的威力。
虎式一开始只配发给党卫军(SS,即恶名昭彰的武装亲卫队,屠杀犹太人的负责单
位)的菁英装甲师。据说,在西线最困难的日子中(1944九月至十一月),战场上
溃败的德军士兵看到虎式战车,才愿意重新集结进攻。
二、缺点与优点
先谈谈虎式的两大缺点:太耗油、生产太慢
1.吃油怪兽
早期设计一到五号的战车时,德国注重“机动力、火力、和装甲”的调和。装甲作
战的先驱古德林将军曾经说过:“对战车而言,机动性和火力一样致命。”(希望
未来也有机会讲到古德林将军的传奇故事和天才)。然而,虎式注重的是“火力和
装甲”。虽然虎式的速度不差,在马路上可达到 45km/h ,但是过重的装甲让他成
为一个耗油怪兽。这对于战争末期石油极度缺乏的德国而言,可是一个致命伤。装
甲部队作战的纲领,就是利用速度和机动性,让敌人的步兵、反装甲兵无法合围。
然而,虎式的油耗让他成为部队的沉重负担。据说在突出部之役时,蒙哥马利的装
甲部队遭遇一个虎式战车营,连忙绕路避其锋芒。殊不知这批虎式战车因为缺乏油
料,已经没有作战能力,正在等待补给送达。
2.生产复杂
此外,虎式的作工极度精巧,导致每个部位都必须用手工组装。即便在生产的巅峰
,德国一个月也只能生产一百台虎式。相较之下,同为重战车的苏联 IS-2 ,一个
月可以生产五百台。更别提一个月分别生产 2000 台的 T34-85 战车和 M4 雪曼了
。精巧的作工也让虎式需要相当繁杂的后勤保养。虽然故障率不是特别高,但所需
要的后勤零件备料相当庞大。
然而,既使有上述的两大缺点,虎式战车几乎无间不催的战斗力,依旧让他成为德
军的王牌。虎式最致命的优点有三:火炮、装甲、组员
1.无坚不催的 88 炮
虎式配备的 88mm 砲,可以说是二战期间最强大的一款主砲。战车的主炮并非只和
口径有关。有时候口径相当大的砲弹,依然对装甲没有穿透力。很好的例子是德军
自己的四号战车,以及美国的短管雪曼。虽然这两款战车的砲都是 75mm ,和虎式
并没有很大的差距,但这两种战车配备的为“短管砲”。砲管短,造成了很低的出
膛速度,对于装甲的穿透力也就弱。短管砲主要用来发射高爆弹杀伤步兵,而非打
击对方装甲部队。虎式配备的 88 砲,除了口径大,倍径也大(即砲管长)。在两
千公尺外可以贯穿 15 公分厚的装甲。相较之下, T34-85 只能在两千公尺外贯穿
8 公分的装甲。就算是晚期的 IS-2 也只能在相同距离下贯穿 12 公分的装甲。因
此,在《怒火特攻队》中,虎式一枪轰飞雪曼的砲塔,是完全有可能的。至于一般
的雪曼? 大概只能贯穿 5 公分的装甲...。
除了威力慑人,虎式的接战距离也比雪曼和 T-34 来得长。先看到你先开枪,就可
以先歼灭你。皆战距离远,远了多少? 雪曼的接战距离是 500m ,而虎式,是 1km
。这样的接战距离,在西欧树林遍布的地形上还无法完全崭露。在东线开阔和平坦
的战场上是一项致命的武器。对于一般中型战车而言,移动 500m 的距离,约莫要
花 40 秒,在这四十秒之间,你的战车只有挨打的份(而且很有可能是打到一枪就
阵亡),绝对是很惊悚的。
2.装甲
除了火力惊人,虎式的装甲也是出名的厚重。在二战时期,只有德国造出了六十吨
的战车,虎式。相较之下,苏联的 IS-2、美国的 M-26,都只有四十五公吨左右。
额外的重量直接反映在虎式的前装甲上。战车的装甲和游戏中描述的不同,一砲打
下去,如果没有打穿,基本上对于战车造成的损伤是微乎其微(不会“损血损一点”
XD)。而虎式的正面装甲对于盟军大部分的战车而言,都是“无法打穿”的。就算
是装甲最薄弱的后方,用一般的 75mm 短管砲,也完全没有杀伤力。
3.组员
屏除先进的硬件,虎式最令人畏惧的,或许是上头的菁英组员。虎式战车的组员皆
为从一般装甲部队中特别挑选的老兵。来自装甲学校的教官和工程师亲自指导组员
们发挥虎式最大的威力(虎式的砲塔转动速度极慢,很怕被欺近身)。再由空军的
资深防砲教官(防砲亦为 88 砲,但是规格并不完全相同)训练他们填装、操作主
砲。据说,一台由经验丰富车长指挥的虎式,可以有刃有余地应付五台以上的雪曼。
三、战功与传奇
在诸多虎式被夸大的故事中,比较可信的大概是被德军加封 "Panzer Ace" 的惠特
曼(Michael Wittmann)。在诺曼地登陆的后几天,惠特曼领军突袭英国第七装甲
师的阵地。短短十五分钟内,惠特曼的虎式摧毁了十四台英国战车以及十五台货车
,这样的战功也被纳粹的宣传部拿来大做文章。
屏除这类的英雄事蹟,一般虎式组员的战斗力也相当惊人。根据统计,第 501-510
装甲团加上第 101-103 装甲团的一千五百台虎式,摧毁了约莫 9800 台盟军战车
(不算作战卡车、一般卡车等)。用肥宅的话来说,这可是超过 6 的 KDA 呀!!但
这 9800 台盟军战车,和盟军拥有的 50,000 台雪曼、80,000 台 T-34 相比,终
究只是九牛一毛。(德国:干,东线用人海,西线用钱海,我怎么玩?)
四、小结
凭借著优越的火炮、装甲、和组员,六号“虎式”战车俨然成为盟军最畏惧的一款
战车。在纳粹宣传机器的吹捧下,也成为德军装甲部队的门面(其实五号战车的贡
献更大XD)。多年来,有许多文章试着贬低虎式的成就,但都失败了。对于盟军、
德军来说,虎式战车传奇性的地位都无法动摇
以上是小弟浅薄的认识,有许多错误之处,请大家多多指教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