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闻] 10年耕地少一半 台湾蒜头田缺工记

楼主: skyprayer (洗碗工)   2017-05-28 14:35:13
※ 引述《cerberi (cerberi)》之铭言:
: ※ 引述《pujos (lks)》之铭言:
: : 南部废农?
: : 正常没什么天灾人祸状况下
: : 蒜头一分地一收大概2千台斤
: : 一台斤约30块,总共一分地收成6万
: : 一般人大概3-5分
: : 前后处理七个月一收算你30万好了
: : 就当种蒜不要成本,收入完全纯益
: : 30/7=4.3万=>这是平均月收益
: : 一分地实际处理费用绝对超过3-5千
: : 整个算一算折下来
: : 一个月有没有3万都很难说
: 恕删部分
: 先补充些大蒜小知识
: http://taiwan-bonbon-farmer.com/taiwan-farmer/garlic
: 蒜头的产季是一年产一次,蒜头保持干燥可存放数月至一年
: [湿蒜]
: 如果保存不好,容易烂心,以专业的烘干机去烘干
: 古早时没有烘干机的湿蒜需要晒太阳1~2个月
: [半干蒜] 用专业的烘干机烘至表面干(抢先上市)
: 所以半干蒜的外表是干的,但里面还有点湿
: 记得天气好的时候要拿出来晒可以保存比较久喔!!
: 半干蒜尽量铺平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
: [全干蒜]
: 保存可放在网袋中,悬挂在室内阴凉通风处。以半干蒜的外
: 依 台湾当季蔬果
: https://goo.gl/mLWE24
: 我们可以看看有关 蒜头 市场批发价
: http://imgur.com/pNjrOtd
: 年\月 1 2 3 4 5 6
: 105 86.9 98.3 67.2 82.5 119.1 160
: 106 150.4 124.7 117.8 82.6 80.4
: 一般来说 在需求一定之下, 供应多, 理论上应该价格低
: 蒜头产季为四月, 所以可见四月的价格低下
: 去年因台风因素, 导致蒜价飙涨
: 但随着产期将近, 价格掉下的比同期早, 也比较多
: 显示盘商屯蒜再慢慢释出蒜头
: 104/01/31
: 每周成交量 5.9公吨,
: 平均价 97.4元/公斤 (58.4/台斤)
: 104/01/27
: 每周成交量 13.1公吨,
: 平均价 144.3元/公斤 (86.6/台斤)
: 这种蒜头涨价, 但卖出量却更多的情形
: 显示市场功能被人为操作
: 外来大蒜趁势涨价, 也赚走不少基层蒜农应得的
: 再看每年趋势图
: http://imgur.com/NoDcQ9j
: 可以看到若当年年蒜价高, 下一年产量就大幅增加
: 所以蒜价又到低点, 如此三年一循环
: 蒜农这样也玩不腻, 一定要一窝蜂撞一起
: 总结
: 这新闻的目的是要增加外劳
: 却不见蒜农真正需要的, 不是帮忙采收的人力
你的观察和数据都没问题
但是你下面给的建议 实务上却经常受到阻力
而且这些建议很早以前就有人尝试过了.....
会听得早就听进去 不听的还是一样顽固
: 政府该做的是
: 1.减少盘商过度剥削, 使务农者收入大减
这部分就是要走新的通路或是创造新的产销管道
但困难点就在于通路产销的经营成本普通小农很难负担
虽然后来网络进步 也有一些宅配的方式
但这些新的技术对很多老农来说还是很困难
(不少年纪大的长辈你要他学会上网就不容易了)
所以很多农家还是仰赖盘商收农产
(台湾农业从业人口老化超严重 这也导致新技术 新观念传递慢 接受度低 恶性循环)
另外在产地 盘商并不是自由竞争 而是各自划地盘
所以有些区域接近垄断 要不然也是寡占市场
当你铲掉剥削的盘商 通常下一个填空的盘商也会走向剥削....
而且这样的结构并不是只有经济市场因素 还有地方势力 权力结构的参与
如果地方的派系大老 稍有良心 也有比较年轻的农业带领者
通常会有不错的产销班和销售管道 该区的农民也能过的比较好
但这就看运气了....
: 2.稳定蔬果价格, 并订定本土农产品优势
本土农产品在品种 栽培上其实都算有优势
这也是农委会过去农改场 农试所擅长的强项
但在产销管理 行销推广 海外通路的部分
大多只能靠农民自己单打独斗
而非像国外有很好的产销公司能相互竞争 发展好的产销环境
(原因之一就在于很多时候 外力介入太多 根本不是市场竞争....)
另外农业企业化经营观念在台湾比较不普及 (尤其植物类作物)
也使得台湾农业技术研发大多得仰赖政府和学界
但靠技术转移的速度远不及国外企业为了追求自身利益 内部研发的速度
而且也极度缺乏优秀人才投入的诱因
以前系上老师去乡下辅导农民 大概意思意思收个车马费2千/天
(公立学校老师也不能随便收费)
但后来听到中国有喊到资深指导员一个月4~5W人民币 还有独栋房子和车子 司机
心理也觉得有点...
辛苦大半辈子 技术几乎都无条件转移 但一些技术在海外几百几千万在喊....
也难怪很多农院老师提早退休跑到国外去
: 3.计画性鼓励务农者种植, 避免产量过大
这至少三十年前就有人尝试过
后来有网络 农委会也鼓励大家上网填写种植面积
但成效不加
农作物价格好的时候 很多人抢种 你去调查他也只会跟你低报生产面积
你发现大家都抢种 想去劝 被说是挡人财路 要你先劝别人 大家都不种他才不种
农作价格差的时候 很多人又多报当时的生产量 想要拿看看有没有补助....
人性就是这样 如果照市场机制 这些人会因为误判时机而被市场淘汰
偏偏台湾农业根本逃避市场机制 各种补贴 补助
让很多农民得以维持最低营生标准 继续耕作
多数产业 产商如果经营不善 亏钱倒闭 一般民众也只会说 做生意本来有风险
但农业在台湾 农民经营不善 媒体 民众多数会抱持同情眼光
最后台湾农业变成有点像是慈善社福事业 不能倒 但也好不了......
: 务农才能获得适当的利润, 才能继续下去
: 三项没一项作到, 却只要便宜人力
: 就如同外伤大量出血, 却只给止痛药一样愚蠢
: 难道要阿公阿嬷自己去和盘商谈判?
政府能以什么立场和厂商谈判? 法律上一堆限制
再说这种事真的跳下去做 经常上演 公亲变事主 的情况 两边都不是人.....
台湾农业发展其中一大问题 就是把产业发展竞争和老农福利绑在一起
结果两边都没办法做好 看到问题的年轻人应该不少
但这问题难解 也使很多人不愿意投入 或是往海外发展
作者: gogobar (GOGOBAR)   2017-05-28 14:36:00
鬼岛废农多半是脑袋还停留在上世纪的老废物,只想抠死当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