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miaudele (喵的勒)》之铭言:
: 她明明是控诉她被文学这门语言艺术所骗
: 文学中对自我矛盾的修补和合理化是如此精妙
: 以至于精通文学的人可以如此理直气壮的美化自己
: 所以她惊恐于整个文学,甚至整个艺术中自我修补的可怖之处
: 结果现在结论是 补习班老师实名制
: 请问记者、立委、名嘴的智商是不是有问题啊???
本鲁我在中国的..知识性问答网站: 知乎
有看到
一位中国的网友
在分析
" 到底是什么原因
直接导致 林奕含 会选择自杀的。 "
====那篇的分析文章,如下所示====================================
作者:陈惊蛰
连结: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9174156/answer/167994033
来源:知乎
我认为在林奕含这个事件上,大众普遍存在误解,而媒体普遍存在误导。
促使她自尽的直接原因绝对不是“被诱奸的痛苦”
(虽然追根究柢的话,可能根本原因还是与少女时被诱奸有关)
铺天盖地的新闻标题“台湾26岁美女作家自杀 初中时曾被老师诱奸”,让人认为,林是
因为无法走出少女时期的阴影所以走向绝路。
而林死前几天的访谈视频3分钟剪辑版曝光以后,里面被有方向性剪辑强调的
“这是一个女孩爱上强奸犯的故事”
“我在书写的时候感到屈辱”
“思琪最终会走向毁灭,是因为她的心中仍怀有柔情”
让人揣测,莫非林是因为痛恨自己爱上强奸犯,无法原谅自己,所以只好依靠死亡来终结
屈辱?
我也是怀着这样的揣测,找出了16分钟的比较完整版本的林奕含生前最后访谈,看
完以后才发现,并不是这样的,
大众和媒体对于她死亡的归因,太粗暴、太狭隘、也太世俗了。
她并非死于“被诱奸的痛苦”,而是死于“信仰的崩塌”
林在这次访谈里用非常清晰的逻辑和非常详尽的描绘,阐述了自己一直以来的困惑至深的
问题:
(ps:林在这次访谈最初就已经声明了“我今天并没有要谈所谓的诱奸和强暴”
但无奈听的人永远只focus在诱奸和强暴。)
(以下连结为,林奕含的访谈话语摘录截图(1))
http://imgur.com/a/K0Am5
她是先从《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中诱奸思琪的老师李国华引入,并把李国华称为“胡兰成
缩水又缩水之后的赝品”,他们拥有着狼狈不堪的内容,却用修辞和言语为自己构建了精
美的形式;他们做的是天下间最龌龊的事情,却可以用最浪漫多情的语言为自己辩解。
但,只有胡兰成和李国华,并不足以构成林奕含的困惑。在之后几年的时光里,在她陆续
的迷恋上一些文人笔墨又进而了解到文墨背后的作者以后:
(以下连结为,林奕含的访谈话语摘录截图(2))
http://imgur.com/a/ERaAR
那些私德和作品不匹配的创作者让她产生困扰:
在某些方面面目可憎的人却可以创造美妙的艺术作品,
那么是否文学和艺术本身,完全是巧言令色的虚伪?
因为这个“文学和艺术全都是虚伪”的问题而自杀,让很多人难以理解
甚至,
因为这个问题而产生困扰,都会让很多人难以理解。
但林是一个非常敏感细腻的人,是一个迷信文字、奉文学和艺术为信仰的人,
“文学和艺术全都是虚伪”带给她的打击,
不亚于你发现“爸爸妈妈把我养大其实是为杀了我炖汤喝”或者“早上醒来发现整个地球
只剩下我一个活人”
林无法解答自己的困惑,无法面对信仰和理念的崩塌。
林奕含在书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她恍然觉得不是学文学的人,
而是文学辜负了她们。”
可为什么我又说林奕含自尽的根本原因可能还是“少女时被老师诱奸”?
因为
见过某些才华横溢的创作者私德有多么不堪入目、
明白很多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依然活跃在文学艺术的第一线、
作为同样一直在质疑“文学和艺术全都是虚伪”并且无法解答的我,
还能一直健康活泼的生存下去,
并不是因为我比林更坚强或者更豁达,
只是因为我少女时期没有被老师诱奸。
可能归根结底,还是这样不堪的遭遇,
这样创伤后的应激反应,
让她会不自觉的选择更加极端的方式去解决自己所面对的问题,
让心怀柔情的她最终只得走向毁灭。
我写下这些的时候,特别担心有人说我在淡化强暴对女性的伤害,
不不不,
我一千万分的坚定认同,强暴对于女性的生理、心理和人格会造成难以磨灭的伤害,
施暴者罪恶滔天、千刀万剐。
但认同这一切,并不代表我可以接受:
把一个作家崩塌职业信仰而亡,粗鲁的归结成“女”作家因为被诱奸自杀
我关注的一位很年轻女道士曾经讲过,很多人会问她“你为什么年纪轻轻要出家呀?”
这个问题带着窥探他人隐私的恶意趣味。
有一类的悲惨故事,是“大家都爱听的悲惨故事”
“美女作家因为走不出童年被老师诱奸的阴影而自杀”
“妙龄女道士只因为情伤深重厌世出家”
许多的媒体、自媒体人
极尽所能的用喧嚣的笔法书写对林奕含因诱奸而死的同情、对施暴者控诉、对女权的讴歌
,
这种看似为女性权利呐喊支持,充满著悲悯的煽动性,它帮助他们获得点赞和热度,并且
,显得十分高尚,
他们在消费作家之死,但他们依旧显得十分高尚。
但,
把对女性尊严领域的认知只侷限在情爱和肉体,
才是对女性权利的抹黑,
以及对全体女性最大的,精神强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