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卦] 敦克尔克大撤退是战术?奇蹟?

楼主: aben123 (扁迷)   2017-05-11 01:39:03
事实上,很多二战的主流史观,是同盟国的历史学家单方面的观察与论点。
不一定符合真正的事实。比如,诺曼地登陆的成功,盟军的欺敌策略的重要挡,
行动执行的艰难程度等,德军的误判等,都被夸大了。
蒙哥马利在北非击退意大利德国联军,其用兵艺术,也是被过度神话了。
就德国的官方记录来分析,古德里安想要追击英法彻退的军队,
但被元首下令停止前进48小时,使得英法军队得以在敦克尔克彻出大量部队。
而德国军事高层,支持部分停止用以整备的声音也不小。
古德里安在二战末期任东线参谋,与希特勒关系降至冰点,
所以他的书对希特勒的描述,不一定客观。
事实上,当德军闪击战,没有遇到重大抵抗,如入无人之境,补己线已然拉的太长。
此时,要先整备休息,再追击,还是一鼓作气,消灭敌残部。
在前方战场的资讯不明时,所以的决定都是一种赌注。
判断错了去追击,可能被回马枪打回。判断错了不追击,可能错失追击良机。
所以,这整个事件有“事后诸葛”的成分。
元首命令让德军休息48小时整备(里面有德军事高层的意见),
再追击英法军队的原因大致如下:
(1)
当时发生了一个事件,就是法将戴高乐的装甲部队,突然在英法联军彻退时,
突击了追击的德军装甲部队,这在一定心理上,让德国冒然让装甲部队突进,
有了一定的忌惮。
(2)
德军闪击战,坦克穿过森林,突入英法后方后,依德方的记录,当时确实有许多战车,
与相关装备需要整备。此时的补给线已经拉的太长,休息一下整理补给线,
算是稳扎稳打。前线的某些将军如古德里安想要前进,
但后方的军事高层依各方报告的汇总,倾向休息整备。
事实上,前线的部队,未必能掌握其他集团部队的状况,
而大本营依各部队提供的资讯,决定了停止前进,
也许是符合实际的部队装备需要休整的现实。
(3)
德国的装甲部队的数量有限,是德军闪电战的致胜关键。
在德军闪击战的基本原则中,坦克部队并不是用来进行城市战,
而是突入敌方阵地,切割包围。所以,追击彻退到海岸的英法军,
本来就不符点装甲部队的主要任务。当坦克陷入城市战,
很可能处于不利的状态。再者,附近有沼泽地,
德军高层清楚一战时坦克在沼泽被惨电的经验。
这一点,应该占一定的因素。
所以,空军元帅戈林建议以空军为主力来摧毁在海滩上彻退的敌军。
德国必须保留珍贵数量不多的装甲部队,南下法国,攻陷巴黎。
若追击英法军浪费太多装甲部队,会影响到南下攻占法国的计画。
所以,希特勒采纳戈林的建议,以空军来摧毁敦克尔克的英法联军。
但天气与沙滩地型等因素,德国空军轰炸的效果并不理想。
事实上,彻退行动进行了数天,若是当时的天气因素不同,
也许能彻出的部队会少很多。
(4)
敦克尔克的奇蹟,只是同盟国单方面的战略理解与对外宣传。
敦克尔克彻回的30万兵员的重要性,并不如同盟国对外宣传的那样,
对于守护英伦三岛或英法的反攻有多大的重要性。
德军考虑到当时的客观情势,追击彻退到海岸的三十几万部队,
其重要性或优先性并不高。而南下一举攻克法国的计画更为重要。
(视想三十万英法联军里面的法军,占整体法军的比例,
也知道保留装甲实力南下击溃法军更为重要)。
若说敦克尔克的奇蹟的结果对英国保留对德作战的兵力有重要影响,
其实也是言过其实。彻出的只有兵员,装备都留在海滩。
英军最多占三十万里的一半,整个大英帝国的作战能力,
这三十万的重要性不是决定性的。盟军真正反攻的力量,
很多是美军。
(5)
英国为了敦克尔克的彻退行动,所征集的船队规模与征集的速度,
超乎常人的正常判断与理解。依德国军方的预期,装甲部队停止48小时,
以空军去摧毁彻退的英法军队,若英国没有神话般的一瞬间就集结大量船只,
英国不可能接回大部分的兵员。这点算是英国在征集船只的执行效率超出一般
的军事判断。
PS:
敦克尔克其实对德军整体对英作战的结果,没有决定性的影响。
少了那三十万,德国的空军与海军无法在英国取胜,
英国还不致于少那些兵,就守不下去。三十万人弃置的装备才是短期
影响英军战力的主要损失。
※ 引述《edward40812 (甘草治秃头)》之铭言:
: 想必各位台湾的栋梁一定知道
: 敦克尔克大撤退也就是二战期间同盟国最引以为傲的马其诺防线被瓦解后为了防止被对方围歼因此执行了史上最大规模的撤退这是战术上的成功?还是只是偶然中的奇蹟?※ 八卦板务请到 GossipPicket 检举板询问※ a.张贴问卦请注意,充实文章内容、是否有专板,本板并非万能问板。※ b.一天只能张贴 "两则"
: 问卦,自删及被删也算两篇之内,※ 超贴者将被水桶,请注意!※ c.本看板严格禁止政治问卦,发文问卦前请先仔细阅读相关板规。※ d.一行文、未满20字视同闹板,请注意!※ (↑看完提醒请删除ctrl + y)
作者: birdy590 (Birdy)   2017-05-11 01:50:00
阵亡和变成战俘 后者杀伤力更强 变成战俘是政治问题
作者: mhfo3035 (拉拉弟)   2017-05-11 01:49:00
那群喷了 我也觉得英国会和谈 心理阴影太大
楼主: aben123 (扁迷)   2017-05-11 01:49:00
最主要是英国生出一大堆船的速度太快,超乎理解
作者: birdy590 (Birdy)   2017-05-11 01:48:00
应该会直接和谈... 装备不算啥, 美国不用花什么功夫补齐
作者: mhfo3035 (拉拉弟)   2017-05-11 01:48:00
英法真的是运气好没被灭团而已
作者: birdy590 (Birdy)   2017-05-11 01:47:00
这个结论无法同意... 如果英国这二十多万人全部变成 POW
作者: laba5566 (最爱56家族 啾咪)   2017-05-11 01:47:00
不说个保留实力反攻面子过不去
楼主: aben123 (扁迷)   2017-05-11 01:47:00
北非。但希特勒告诉他那要意大利海军的配合,而无法执行
作者: tf010714 (美味蟹堡一份)   2017-05-11 01:46:00
李还有一本是访谈德军将领写出来的败战者的观点
作者: laba5566 (最爱56家族 啾咪)   2017-05-11 01:46:00
当然要神话啊 我高贵欧洲人居然要美军来救
楼主: aben123 (扁迷)   2017-05-11 01:46:00
北非开打时,美军已经加入了,古德里安有建议希特勒先攻
作者: ryolai (魔鬼筋肉人)   2017-05-11 01:46:00
推~
作者: hjk56789 (hjk56789)   2017-05-11 01:45:00
跟阿根廷打那次,也是马上集结一堆货柜船进行改装
作者: ispy03532003 (臭酸肥它)   2017-05-11 01:45:00
你写这篇是看过德军的史料还是看李德哈特的二战史?
作者: Wtaa (窝塔)   2017-05-11 01:41:00
敦克尔克喷掉 英军最惨可能也就影响北非跟意大利的作战吧
作者: snowrain (无心之偿有心兹勤)   2017-05-11 01:41:00
二战系您好
楼主: aben123 (扁迷)   2017-05-11 01:57:00
英国动员兵力可到三、四百万,那二十万,不足以憾动英伦英有海空军的优势,加上美国补给,守岛一百万可能都够,还有加拿大、印度、澳洲兵员可调,英伦空战后德就不想攻
作者: birdy590 (Birdy)   2017-05-11 02:08:00
二十万"人质" 跟二十万"阵亡"意义完全不同啊
楼主: aben123 (扁迷)   2017-05-11 02:10:00
敦克尔克有俘掳4万(英军人数不明),二十万不一定会投降若来不急彻出,就会加入那些拖延德军的部队,变成战斗英国人的脾气要投降并不容易,在太平洋英军被日俘虏不少德国苏联都有几十万被俘的例子
作者: birdy590 (Birdy)   2017-05-11 02:13:00
敦克尔克那种状况最好有办法战斗啦 /_\
楼主: aben123 (扁迷)   2017-05-11 02:15:00
维基资料是英法68000伤亡,34000人被俘虏....德10252阵亡,42000受伤,8467失宗
作者: birdy590 (Birdy)   2017-05-11 02:17:00
新加坡总共八万战俘 马来半岛五万 但主要都是殖民地军队这样就已经是英国史上最大的挫败了 二十多万直接变战俘政治上的影响力会很大
楼主: aben123 (扁迷)   2017-05-11 02:18:00
那几十万,是还有战斗能力的,要大部俘虏要看如何围以英军的动员力来说,二十万损失会影响政治?一战的兵员损失也许可参考,45年英军都有到四百万兵员英国人素来是以牛脾气不投降,不妥协的个性,才爆发二战
作者: birdy590 (Birdy)   2017-05-11 02:24:00
不是"损失" 是"人质" 直接死了反而倒干脆
楼主: aben123 (扁迷)   2017-05-11 02:25:00
敦克尔克就明明有办法战斗,只是补给被断,不能守太久,。英法联军成功延迟了德军进攻,并且为部队撤离敦克尔克赢得更多时间。......WIKI人质哪会是问题,二十万在英军总数不算什。苏被俘五十万,德被俘几十万 也没谈判德国对西方国家的战俘较人道。战争还有的打,不用怕战俘死太多。战俘杀了,或死太多,暂时也没得和谈了。这不同于人质的玩法。人质是没赎金,时间到就杀。战俘看交战国的态度。很多就会先留着。从39年到45年大部分还活着出来。
作者: gn01914712 (丁丁)   2017-05-11 05:41:00
谢谢你分享这观点 我觉得我又学到东西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