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ck5 (逆时针)》之铭言:
: 每次只要拿出数据,就会听到“天龙国人歧视”“重北轻南”一些奇怪的论点。
: 我新竹人,我不支持台北以外(含新竹)需要轨道建设。
过去在专版提出的数据,希望反对方应该正视
“重北轻南”其实这种说法挺狭隘的,不是只有基础公共交通
台湾现在是面临经济、医疗、教育、环境、产业、工作机会、个人生涯发展
这种区域理应平权、均衡发展的基本价值,如今全面失衡。
长年的人口北移,原因何在?
还是要继续洗脑台湾社会,合理这一切叫做“都市化”再正常不过?
: 原因三个
: 首先柯市长说的没错,台湾人对于捷运一直有种迷思,看到北捷成功的经验,都希望自己
: 家门口、公司门口有一个,在这种奇怪思维下,轨道建设成了最好的选举政见。
你不谈那些民主且在乎人权平权的国家,应追寻哪些价值与理念,来构建基础公共建设
也不谈制度如何建立、更好的监督、权力如何制衡、区域如何有效分工、环境经济平权
这些民主国家不断反复拿出来思辨的重要内涵,只去谈蓝绿恶斗、选票政治分赃?
台湾的公共污水下水道这种再基本不过的关乎公共卫生的人权,何时有被重视
全台湾就北市“恰好”有最完善的接管率?这种朱门酒肉臭的观点是台湾永远的悲哀。
: 其次,轨道建设。不重在赚钱重在自偿性,一个成熟的城市有一定的人口,以及养成一定
: 的大众运输习惯才该从公共汽车转至轨道建设强化大众运输。在没有养出习惯跟足够的人口之
: 前,如果捷运系统需要靠其他地方补助亏损,你只是压缩城市发展,加大与其他城市的城
: 乡差距。别因小失大。
你以为双北市民因为 20 年来就有良好的大众运输习惯,并减少私有车的比例吗?
北部大众运输使用率高,并不只是公共路网比其他县市早一二十年通车所培养的习惯
所有旅次的公共运输工具市占率,程度上也是受长年进城工作的外地乡亲所贡献
搭配停车等空间政策所致。台北长年机动车总数是持续增加的,直到 103 年才衰退
至于新北市则是至今还在增加....有兴趣请参考 https://goo.gl/bGw9WQ
2017/2 机动车总计 辆/每人 汽车 辆/每人 机车 辆/每人
高雄市 2,880,386 1.036 889,080 0.320 1,991,306 0.716
台南市 1,950,613 1.034 666,869 0.354 1,283,744 0.681
台中市 2,730,794 0.986 1,063,114 0.384 1,667,680 0.602
新北市 3,195,754 0.803 1,014,369 0.255 2,181,385 0.548
桃园市 1,882,438 0.875 753,919 0.314 1,128,519 0.525
台北市 1,756,620 0.652 805,320 0.299 951,300 0.353
https://goo.gl/kFQQjO
路网完善、资源集中,20 年过去了,完全看不出撇除进城工作的外地人及政策因素
双北私人载具的状况有比其他县市好多少..至于北市路面车况如何大家心知肚明。
如果看上述连结的“密度”一栏,北市的数字之高更是难以想像。
: 看看高雄捷运,大部分时间去,冷气舍不得开,电灯开一盏关一盏,为了让高捷转亏为盈
: ,为了减少支出弄一个非常不友善不舒适的大众运输,怎吸引机车族?根本恶性循环。
: 最后,“前瞻基础建设”故名思义是为了下一个50年100年产业发展做准备。很多人拿十
: 大建设的其中一个高速公路来说嘴,我只想说,十大建设有多少基础建设是用在基础能源
: 以及在当时台湾交通建设下“必须”拉近南北交通与对外贸易港口建设,并且盖了核电厂
: 稳定电力供应。
请认清一个现实,北部地区的电厂,可不足以供应北部的电力需求
况且这还是在重工、制造业几乎不公不义的在中南部,还与我们的农业区并存的现况
: 请问,下一个50年政府究竟看到什么产业,能因为台湾处处有空荡荡的捷运系统,然后希
: 望外资前来设厂?
新一代产业,几乎被北部垄断,这是失衡的原因之一
经济部原先规划北中南各一科学园区,北市硬开个内湖,结果科技公司总部泰半在北市..
国外多以农业区就近结合产业合作的动植物用药、种苗、植株改良等生技产业
竟然在毫无农林渔牧产值的南港,这种全面掠夺之下,你要中南部产业如何转型?
: 拜托,核电厂吵几年了?供电量越来越吃紧,台湾水库淤积越来越严重,真的“前瞻基础
: 建设”我们应该将这些基本的电力、水资源处理好,然后配合政策去往下一个50年前进。
: 别嘘我假乡下人偏颇,客观陈述
: http://i.imgur.com/6CnNsUw.jpg
经济、房价、人口增长、所得、创税、由北而南大致呈递减绝非巧合
这是长期放任北部区域经济独大、加上过度投资的苦果
谈公共轨道运输,台湾社会应该站在什么样的价值来构建未来的交通与经济环境?
是像只鸵鸟,无视天然灾害频繁、国际关系严峻、容受力超出负荷的现实
避谈防灾型国土计画、分散风险的基本道理
也无视分配公义、区域均衡、经济环境医疗教育公卫平权,这些至关重要的社会价值
继续把资源投资北部?人口继续北移?
前瞻的轨道、水资源等基础建设,虽然晚了这么久,起码是区域转型正义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