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爆卦] 这才是真的县市薪资

楼主: HotAirFlow (热流)   2017-05-09 23:26:29
※ 引述《Kirade (听话)》之铭言:
: 拜读aotfs2013大作:http://bit.ly/2ppJaLG
: 使用"劳工退休金新制提缴概况"来比较2016年“平均”薪资来排名薪资,
: 1.使其使用"退休金"去推算,为何不使用直接使用"所得收入"?
: 2.使用"所得收入"无法呈现真实生活情况与现实脱节,另提供个人可支配所得数据。
: (请看,"二、每人可支配所得")
: 一、所得收入*[m
: 暂找不到中位数,暂以平均数计算。
: 1.计算公式:每人所得收入=所得收入总计/就业人数
: 2.抽样会有误差,排名仅供参考
下面会贴出比较正确的薪资数据
乡民在计算或判读这类数据往往不清楚一些概念
一、就业人数不等于劳工(受雇者)人数
就业者包含 1雇主 2自营作业者 3受雇者 4无酬家属工作者
2015年全台受雇者仅占所有就业者的79% (主计处县市重要指标查寻系统)
二、所得收入不等于薪资所得
家庭收支调查的所得收入为以下六项之和
1.受雇人员报酬 (即薪资所得)
2.产业者所得 (一级产业净收入 与 营业净收入)
3.财产所得收入
4.由自用住宅及其他营建物设算租金支出扣除折旧后之余额
5.经常移转收入
6.杂项收入
(1+2 称为基本所得)
2015年薪资所得仅占所得收入的57% (主计处家庭收支调查)
由此可知,拿所得收入除以就业者人数,根本和平均薪资差很多
平均薪资应以薪资所得除以受雇者人数
三、薪资的地区别是户籍还是工作地?
家庭收支调查这类是家访的抽样调查,是以户籍地去区分的
但是其他薪资数据,若由资方交出的资料,则是以企业登记地去区分的,如劳退提缴工资
少数调查如工商普查,则会有工作场所地点的地区别数据
四、抽样调查的样本数够吗?
家庭收支调查虽然有薪资所得的数据
但是六都以外的县市,样本数都不及1000,很多县市甚至只有两三百
所以样本数太少的县市(六都以外),排名不具严谨意义,仅供参考而已
同样取自主计处104年家庭收支调查的数据
再辅以“就业者从业身份结构”的数据 (主计处县市重要指标查寻系统)
推算出各县市的平均薪资所得 (户籍地区域别)
2015年平均薪资所得
台 北 市 70,500
新 竹 市 59,200
新 竹 县 56,600
新 北 市 49,300
桃 园 市 49,200
==================
全 台 湾 49,000
==================
基 隆 市 49,000
高 雄 市 48,300
苗 栗 县 47,000
台 中 市 45,000
嘉 义 市 45,000
宜 兰 县 44,400
花 莲 县 43,900
台 南 市 42,900
澎 湖 县 42,800
嘉 义 县 38,700
台 东 县 37,300
屏 东 县 36,700
南 投 县 34,900
云 林 县 34,400
彰 化 县 34,100
从这排名来看,户籍地在新北市的平均薪资所得,高居六都第二,仅次台北
但是依据2011年工商普查,位在新北市的工作场所的平均薪资,却输给高雄,略高于台南
台南在户籍地的排名很差,但在工作地的排名却很不错,相当于新北市,高于台中市
平均每位就业者的基本所得排名,和平均薪资所得排名又差很多
例如全台前五名,乡民绝对想不到竟然会有高雄和台中…
1台北市 2新竹市 3高雄市 4台中市 5桃园市
(2015年家庭收支调查 在县市内工作的就业者平均基本所得)
加入雇主的排名,就是不一样,对吧!
解说到此~
作者: Taoyuan5566 (桃园56鲁蛇哥)   2017-05-09 23:28:00
台中和高雄惯老板很多的意思吗?
作者: shamanlin (点藏必须死)   2017-05-09 23:30:00
这里面的雇主薪资 =/= 雇主这个人的收入八卦版搞清楚这件事情的人我猜不到10%
作者: ilwe106 (苦尽肝来)   2017-05-09 23:31:00
这个统计算是比较接近真实了 拿劳保级距统计来算平均薪资真的颇无言...
作者: exrana (大猿同学)   2017-05-09 23:32:00
干 不要在变着方法黑彰化了好吗太靠悲了!!!!!!
作者: hongtm (台湾加油)   2017-05-09 23:33:00
差不多 台北一堆7万左右月薪的
作者: TllDA (踢打)   2017-05-09 23:33:00
拿"劳退"级距来算 哪里无言? 楼上解释解释阿
作者: ilwe106 (苦尽肝来)   2017-05-09 23:40:00
第一 劳退薪资级距上限四万五 无法反映四万五以上的真实薪资 第二 因为劳保"月领"采最后五年薪资级距(一次领采最后三年) 导致劳工在前面很多都用最低级距去保劳保 最后五年用最高级距 这也是现在劳保会逼近破产的原因之一所以这次改革要拉大计算年限很多人跳脚的原因 这样一来以劳保作为薪资统计本身准确性就很低
作者: ARTORIA   2017-05-09 23:48:00
劳退有天花板...拿税来算又不计入加班费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