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闻] 馆长直播呛“传武无法实战” 台咏春之

楼主: a71085 (iii)   2017-05-08 13:11:07
其实中国在开始发展散打就知道传武不能打
不过高层都是被传武的占去 散打的大老等到老了都还是上不了位
不只上不了位 两边关系更是说不上多好 这次传武被踢馆散打吧那边蛮多看笑话的
看完中国那边讨论 有些传武的还会收一些兼练散打的来看门防踢馆
这边有一个几年前散打元老的访问 里面那些多年前的往事还蛮有趣的
内文最后也有提到散打虽然打的传武哇哇叫 不过还是跟不太上世界格斗水平
原文acfun整理 内文有点多只节跟传武有关的
http://passport.aixifan.com/a/ac362748
.
.
.
虽然,从中国功夫与泰拳的对抗历史中,中国传统武术的成绩还不如散打来的好看,但大
多数中国人仍然相信,真正的中国武术的技击精华是在民间,在传统拳术中。虽然没有任
何确实的证据证明这一点,但人们更愿意相信,在那些与世隔绝的密境,有神仙般的武林
高手存在。
  “虽然存在民间有高手这一说法,但民间拳手的水平并不高。与散打相比,基本没有
对抗性。”梅惠志说,他曾经会过许多民间高手,“很多都坚持不到十秒八秒。”
而在1980年和1981年,北京搞过散手试点,当时来自民间的参赛拳手有上百人,包含了八
卦、太极、大成等等拳种。“但比赛刚开始没两天,一看进入半决赛的选手,都是练习散
打的了。”梅惠志说。民间武术大多没有经过对抗训练,一上擂台就“不管练习什么拳,
最后都成了王八拳”。对抗起来根本没有反应,挨上两下就不打了。
  “有一位练习八卦掌的,比赛开始了,他还在那转圈子,被我们的队员追上去,踢了
两脚,就不打了。”梅惠志说。那一次,最后冠军都被体校队员拿下。
  1987年,梅惠志带队参加武当山全国武术擂台赛,这一次的场面比北京的散手试点更
加热闹,赛场上有扮成武松模样的,还有和尚、老道,比赛前表演,架势挺吓人。有人一
掌把木板中的铁钉子拍了出来,可一上台打擂,那人只挨了一脚,自己就跳下擂台了。
  还有一位神秘人物,自己爬上擂台要求比赛,当地组织者要求他先报名,但遭到拒绝
,理由是“不敢留名,打完了再说”,并自称已经“毫无欲念,不吃荤腥”。看到这种情
形,梅惠志专门交代队员不要踢第二脚,因为第一脚把人踢倒,第二脚必然会踢头,这样
会导致这些没有任何对抗训练的对手直接休克。
  对于民间有没有高手,著名武术家赵道新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指出一个常识:“在那
些与世隔绝的不毛之地,消息闭塞,交流不便,物质贫乏,隐士们如何能启发悟性,拓展
眼界,避免徒劳创作呢?又怎样能通过大量"见手"来交流技术,衡量自己?否则,又是怎
么知道他们技高一筹,掌握精髓呢?生活问题怎样解决,营养哪里补给,资金、器具谁来
提供?如果自食其力,花大量精力安排衣食住行,训练效果怎能提高?”
  而在梅惠志看来,传统武术主要是训练方法和意识的落后,讲究的是口传心授,
多是说招说手,平时几无实战训练。“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对方边腿踢你,散手队员会一
手格挡,一手反击。传统武术可不这样,他要先做一个云手,动作好看,但对方早就踢到
你了。我们同他们交流时,分出胜负也就一个照面,用的就是一个简单的迎击。”
  传统武术缺乏对抗训练导致了许多悲剧。1987年,在一次两省警察的集训中,某省一
名练习传统武术的警察与另一省份练习散打的警察对练,结果因为前者从未做过对抗训练
,在被摔起的时候没有任何防护意识与技巧,头部直接坠地,导致死亡。
.
.
.
从现有的资料来看,中国现代武术中的散打是被“逼”出来的。上世纪70年代,中国
武术赴日本进行文化交流时,日本人提出要和他们的搏击门派打打看。中国的套路选手没
有实战经验,只能表演,于是当时的场景十分尴尬。那时中国武术套路表演已经走向世界
,并广受好评,影响力越来越大。许多国外武术爱好者来到中国,都想与“中国功夫”较
量较量。中国功夫如何迎接挑战?这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
.
.
梅惠志是练传统武术出身,但他接受了散打,可很多武林人士却认为这个新东西不伦
不类。张源侠专著《中国内家武艺的不传之秘》中记载了不少传统武术人士的观点:“传
统武术派认为,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奥妙无穷,目前散打的打法只是大杂烩而已,说是拳
打脚踢摔样样在行,实际上里面的中国味没有了。 ”
可是,民间高手和散打运动员一照面,基本上是被打得晕头转向,赛后散打队员透露
,“我都不忍心再打他了。 ”而武术家们则感叹,“从没见到过这么快、这么重的拳,
专业运动员就是专业啊! ”……随着一系列比赛的胜利,散打运动员开始轻视传统武术

为何传统武术与散打较量时很难取胜?传统武术界也有自己的理由——散打是一项体
育赛事,这就要求它必须有一定的安全性,有严密的体育规则,所以从技术上来讲,就要
舍弃某些技法。而传统武术往往是一种生死肉搏,几乎无规则可言,只要制服对手,什么
“阴招”都可以使。但是散打规则中明确规定不得使用这些“狠招”。民间武术家们并非
职业运动员,而且根据一击制敌的理念,他们也不可能把体能放在首要地位去进行练习。
而散打选手选材精良,还配有专业教练和营养师,加之丰富的实战经验,在很多方面占据
优势。还有,许多民间武术讲究手法的变化、指掌上的功夫,但一上擂台,拳套一戴,手
就等于没了。什么拿啊、抓啊,统统玩儿不转,一招也用不上,只能是抡起拳开打。
“很多民间武术家不服气,说不愿戴拳套,后来有一次,安排几位民间拳手同我们体
校的小队员进行徒手交流,比赛前我们特别嘱咐小队员:不许用重拳,不许用砸头的摔法
,结果一两个照面下来,民间拳手的脑袋就起了包。民间拳手输不起,打不过就会找这样
那样的原因,头两年参赛的特别多,后来就没人来了。 ”梅惠志表示,传统武术的不足
,主要是训练方法和意识落后,讲究的是口传心授,多是说招说手,平时几无实战训练。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对方用腿踢你,散手队员会一手格挡,一手反击。传统武术可不这
样,他要先做一个云手,动作好看,但对方早就踢到你了。另外,有的拳种讲究什么螺旋
力、三角力,每招都有几十种用法,说什么可以将人转着打飞,实际上根本就不可能。我
们同他们交流时,也就一个照面就分出了输赢,用的就是简单的迎击,没有什么。 ”梅
惠志介绍说。
.
.
.
在民间武术论坛上,有传统武师留言:“散打不过是拳击、踢腿加摔跤的怪胎,不能
代表中国武术的实战。 ”众多武师留言表示赞同。他们的理由一针见血—散打训练内容单一,就是打沙袋手靶加上体能训练;基本上摒弃了传统武术里先练站桩、套路等
基础功夫;没有武术的前期基本功训练,所以出现了出一拳、踢一脚,打不了就抱缠的现
象。
作者: shirou123 (一尻入魂)   2017-05-08 13:17:00
这篇赞
作者: kiwibee (奇异蜜蜂)   2017-05-08 13:19:00
好文推
作者: mao0906 (ThOmAs)   2017-05-08 13:23:00
长知识
作者: yoyun10121 (yoyo)   2017-05-08 13:25:00
散打就是早期的国术技击擂台演变来的, 当然是源自传武不过基本上传武要练实战的就是都跑去散打了, 剩下的是
作者: dummydoll (dummydoll)   2017-05-08 13:27:00
这篇中肯
作者: yoyun10121 (yoyo)   2017-05-08 13:27:00
不练实战的这也很明显
作者: Neps (Neps)   2017-05-08 13:29:00
传统武术的“型”美,但实战就真的被人往死里打能打死你,还管动作美不美
作者: widec (☑30cm)   2017-05-08 13:39:00
截拳道 截什么拳 就是截传武套路的拳阿
作者: holyhelm (老鹰 鸭霸 西米露)   2017-05-08 13:40:00
型美就算了 那些胡扯什么内力和硬气功的通通该进垃圾堆
作者: kixer2005 (可恶想__)   2017-05-08 13:41:00
推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