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三个原因:
升学制度 家长期望 群体氛围
※ 引述《dan010 (0100)》之铭言:
: 我认为这个事件或许可以影响力更大一点。
: 为何我们社会需要这么多补习班?这么多的补教名师
因为升学制度中 考试需要量化后的成绩
家长期望能透过补习这个方式去提升所谓的"成绩"(数字)
周遭的父母都送小孩去补了 那通常自己的小孩也是要送去补一下
: 是否整个教育制度、考试制度需要检讨。
1. 口号太多 一校一特色 一生一专长 / 一市一大学 一乡一泳池...
2. 与社会所需脱节, 在延后上路的107课纲更明显与社会需求不同(请见107课纲草案总纲)
3. 升学制度计分混乱 家长与社会失去信心
: 当学生认为在一般学校教育中,学校老师教的我听不懂、学不会,
很多的"学生认为" 一定程度只是对于课程没有学习动机 去拒学而表示听不懂、学不会
: 或者学校教学不符合个人需求,才需要另外花时间与金钱去补习班,
学习与生活经验脱节 认为学科价值低而不愿学
: 造成今日种种的补习班乱象。
大杂烩煮这锅乱象 你把许多问题全混在一起了
: 既然学校老师的教学不符合大部分学生的需求,
1. 应先弄清学生需求为何? 是真的需求还是期望上课时间能做什么?
2. 运作课程源自法定课程,法定课程是专家学者等等定的
这就是为何107总纲要延后上路,因不符需求
: 是不是代表有些老师不适任,教学不好,那他们为何能一直保有工作?
: 而不是让更会教的人进入学校取代他们?
关键是
1. 师资培育问题: 新师未从根本学习教学技巧,修习教育学程多是课程理论少实务
新式教学法需要不断地观课、反思、实务进行才能提升技巧
2. 检定资格考问题: 考题多是理论而少实务 多选择而少论述
在实习时间过短情况下,检定也无法看出教学技巧
3. 教师甄选考试问题: 同检定考问题以外,试教15分钟也有一套模式能涵盖评分面向
然而不是所有的课程都能用同一套教法
课程是要备课而且需要视学生反应而调整
所以一直强调写教案的就有点奇怪,
剧本是参考用的,重点是演出的当下
也就是说,教师适任与否的问题应该要专注在教师的pc pk pck。
: 这样学生也就不需要再另外花时间与金钱去补习。
摆错重点了,其实学生的学习跟家长的关注跟关心很有关系
而不是花钱跟补不补习的问题上。
: 我认为将高中的教育改成类似大学的选课制度,
: 以往学生在一个班级,一个科目只会分配的一位老师,学生没有选择老师的权利。
: 当遇到不适合自己的老师,只能选择到外去补习。
1. 教师配课会有问题 达不到基本钟点
2. 为了让学生认为我自己的课程有用,我只要一节课能做两个点 让学生有成就感就好了
3. 一窝蜂的选课其实也只是盲从,因为也不知道那个老师好不好上法是否适合自己
跟以前去报补习班课程一样
我相信我说的各位也都很有经验。
: 政府应该对外征求各个学科大家认为教学最好的几位老师,录制教学课程,
十年前政府早就有做了,但我想应该是更早之前就有了
我记得我小时候大约三十年前,坊间流行录影带出租店也有私人教学录影带阿
很显然政府投入很多钱做教学影片 做了跟你说的一样的事也是没有成果
: 将课程数位化,让学生可以线上选课,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老师。
有 不只政府有做 坊间书商也有做
甚至还能线上解析、考试、电话跟网络回馈
但,还是一样。
因为关键是学生的学习动机,没有动机你东西再好摆在他面前他也不要。
: 如此全台湾各地的学生,都将享有一样的权利,不会有名校之分,
没记错的话
台大 交大 清华 好像也有这样的数位线上课程想看都能去看
但,你看了吗?
: 也克服偏乡教学资源贫乏的问题。
想学都没有贫乏的问题。
: 希望集思广益让教育更好!
十年过去了,大众对教育的认知还是一样,这就是我最前面说的群体氛围问题。
我所回的前一篇讲的内容就是家长期望问题,家长没有意识到那些其实早就有了
却忽略了要回家关心(盯)自己小孩的功课,去引发小孩对课业的重视与学习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