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yvesmao (毛科强国文)》之铭言:
姑且不论这幸与不幸,起码站在一个国文跑课老师的立场,我可以谈谈
为什么需要补国文,理由详列于下:
1.学生阅读量锐减
以六、七年级生而言,我们学生时代,要想查资料、看故事,最大宗的
途径,仍是纸本书籍。至于目前的国高中生,人手一机自不待言;若是
家长财力普遍较高的区域,甚至从国一起,便是人手一部平板。在应然
面上,他们能够查到的资料是海量的;可是实然面上,他们十之八九,
压根不曾查过任何课业资料,包括了狗官字典简编本。剩下的一两个,
一半是聪颖好学之辈,另一半则是腐女,端的是一腐天下无难事。在这
个态势之下,多数学生的阅读效率,肯定比我们的时代更加悲剧。
2.课纲问题
我不想节外生枝战蓝绿、战统独,但事实如此,无可规避,合先叙明。
目前的课纲,以社会科来讲,就是大力去中国化的节奏;国小六年加国
一,地图只开台湾,不曾离开新手村。然而国中国文课本,为了把文言
课文均匀分布在国一上学期就有文言课文;更甚者,第一次段考便有近
体诗,第二次段考牵涉到年龄代称用语。稍微会读书的板众,都很清楚
“文史不分家”的道理;没了本国史的支援,学生被迫要学的下场,便
是死背硬记。学校老师迫于种种因素,没空在历史背景上做延伸,那么
交给补教老师来办,倒也可以起到你丢我捡的作用。
3.速成方法与考教结合
承第一点,学生的阅读量,既已无可期待,那么面对考试,想拿高分,必
然需要某些速成手段;如果考虑教育良心,在速成的前提下,又必须让孩
子真懂,这正是补国文的功能所在。在这里,我得要说:所谓的语感,是
靠不住的;国文公式才是速成、避免犯错、独立翻译文言文的最大利器,
包括了词性、句法、修辞、格律等概念。此外,即便是阅测,也不至于需
要去揣测出题者的主观立场;只要客观上不违背文义,压制自己脑补的本
能反应,分数绝对轻松到手。今年学测,唐文之所以崩溃,向大考中心提
出疑义,说穿了就是因为犯了脑补这个低级错误。
→ threebig: 你可能会擅长教学 但我认为你教的东西根本不实用 而且 04/30 03:43
→ threebig: 甚至在戕害学生的大脑或扼杀学生的视野 04/30 03:44
→ threebig: 国文教学其实要偏于情意体会和语意理解 学唐诗分期干嘛? 04/30 03:45
→ threebig: 知道初唐四杰是谁要干嘛 知道韩愈属于中唐要干嘛 04/30 03:46
为什么唐诗分期与流派,从初唐四杰开始谈起?我们来看看历史背景。隋唐二朝,开国
主力都是关陇集团;他们是胡汉杂交,配出来的杂种,军人出身、不讲情调。所以贞观
之治这段期间,唐诗谈不上什么长足发展。
武后登基之后,需要一批不来自关陇集团的治国班底,于是扶持山东士族与农民进士。
由于进士科,考的叫做诗赋策论,所以这些纯粹的文人,便有了装逼卖萌的空间,于是
唐诗分期与流派,从初唐四杰谈起,不是没道理的。
近体诗格律,五言是沈宋定下的规矩,七言则是杜审言定的规矩;初唐四杰早于沈宋、
杜审言,如果违背格律,那叫做正常现象;李白不鸟格律,就是个人的白目性格了。
============================= 分隔线 ===================================
乡民要战yvesmao其他点,自便。
单就上面的论述,yvesmao写的蛮有道理。
一开始的三点,前两点因,后两点是果。
第二点写的,就犹如米国从英国独立,但文史方面,米国自己独立发展之外,
它们也是会去看以前英国遗留下来东西,难道米国人自己都不看莎翁的东西吗?
国家与政治立场可以严格区分,一就是一,零就是零。
但在文化上,本来就系出同源,
特别是左岸中国强力推销简体字下,台湾坚持的繁体字最好最强的根基与后盾,
却却恰好是这些古文与史书。
国文自己读就好,怎么要补国文。背后因素,简单来说,就是考试取向。
当学生自己阅读能力在国小国中有培养起来,国文是真的不太需要补习,
但考试就是那一两分的差距,才变成这样补习国文的风气。
考试取向也造成部分教学的偏激。
我也认同,推文中部分乡民对于格律教学的批评。这种格律教学点到为止即可,
与其花时间在这教学上,倒不如让学生多看几首好诗好词。
已经培养起阅读能力的学生,真的需要的是老师在文史政经的跨科系联结的提点。
这篇文中现成的例子,如yvesmao上面提到的,我特别repart在上面。
以前国中念国文历史,唐初四杰,就是背起来。
除了拿来答题填空外,真的不知道它要拿来干嘛。
进到专科上文学史,老师拿以前国文系用红书皮的刘大杰来上文学史,
念唐初四杰,也还是背起来。
既然他们会在文学史上留名,代表他们是该朝风格的高点,不然就是一个分水岭。
而任何会造成某一东西改变,一定是当下政经情势有所变化,经时间酝酿的结果,
文学也不会例外。
肥鲁比较后知后觉,孤陋寡闻,书读得不多,求学路上N个国文老师与教授,没人提过。
是本鲁长大后,陪着小小孩看历史漫画与电视剧时,教导小小孩如何运用wiki时,
看了人物基本资料与出身地,灵光一闪,后续查证,也得到跟yvesmao的论点。
(但这也归功早期国编馆时代,党国大中国荼毒教育下,意外得到"好"的效果)
(不然单看这些人的背景出身地,如何跟"非关陇"连结在一起呢)
有了yvesmao这段政治史的支撑,
就可以知道破格律,只会出现在唐朝哪些年份;
分流派为什么是这个时点来切;
为什么分初中兴唐要这样分。
而在格律确定后,李白仍可以破格律,不是单纯是诗仙,而是人家李白有皇帝欣赏。
有人罩,就是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