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卦] 记者的素质是何时开始崩坏的

楼主: asdfjkl1112 (asdfjkl)   2017-04-27 11:55:55
※ 引述《rothschild99 (萝丝插尔德)》之铭言:
: 我记得以前记者是个蛮不错的职业
: 蛮难进的 门槛不低啊
: 报导也写得很有内容
: 当然现在还是有很多优秀的记者啦
: 可是"少时不努力长大当记者"
: 这句话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开始流传了
: 假新闻和水管猫猫狗狗婴儿新闻开始出现
: 我们的记者是什么时候开始崩坏的啊
: 有没有八卦
这样来说好了 新闻媒体的素质之所以会如此低落 初步划分可以为四个时间点
一、24H新闻网
二、ADSL
三、壹周刊发行
四、苹果日报
是时间轴来表示的话如下
有线电视 TVBS ADSL 壹周刊 苹果日报
开放登记 24H新闻 开始推广 台湾发行 发行
├────┼─────────┼─────┼─────┼──────→
1994 1995 2000 2001 2003
如果用走势图来讲 简单表示如下
素质
99│ 各家跟进
│ ˙──˙人员需求大增
│老三台 / │
80│˙────˙ │
│ 24H │
│ 新闻台 ╲
│ ╲ 苹果日报
50│ ˙─˙
│ 壹周刊 ╲
│ ╲
│ ╲
8.7│ ˙─────
│ 没救了
0└───────────────────────→时间
1990 1995 2000 2003 2017
现在就各点说明
就以上述时间轴来说,以1995年TVBS的24H新闻开播为第一枪
当时的名字是“TVBS超级新闻网”,在这之前新闻的收视 只有分三个时段
早晨新闻、午间新闻、晚间新闻。如有重大新闻或是事故都用跑马灯显示
24H新闻开台之后,就优点而言对于想要了解新闻收视者来说
当时24H强调 “即时性”
是一件非常方便的事情。
随时打开电视,转至该频道 都可以立即性的了解事件的发生、或是新的情况
其他电视台,也陆续跟进 就有所谓的 24H新闻频道俱乐部
也就是现在电视频道的49台到56台 57、58属于财经新闻就不纳入了
但是24H新闻开台并不是造成新闻媒体素质低落的原因
就某层面来讲,是拉高新闻媒体人员素质的开始
因为新闻时段变长,所需要的新闻媒体人员变多
主播、记者、文稿人员、后台...等等
需求高专业人才变多,媒体从业人员需求就拉高
随然新闻台变多基于专业原则还是会有一定的水准在上面
不过过了一段时间 收视率的要求就算渐渐的出来,这是后难免会有所掉落
不过基本原则还是会有
到了2000年
壹周刊创刊,大概是新闻媒体人员的震撼弹,
壹周刊刚进来台湾的时候,根本是像是狂风扫落叶一般的 风靡全台湾
挖疮疤、隐私、八卦、照片说故事、半不负责任的报导(杂志性质)
满足每一个人的潜在想要。 如果有经历过壹周刊创刊的人
大概都会知道,每个礼拜四发行,去都要用“抢”的
在学校看的时候,几乎都是抢著看以排行榜来说
    迷之小本
┌────┐
│ │
│ 1ST │
│ │
壹周刊 │ │
┌───┘ │
│2ND │专业杂志
│   └───┐
│ 3TH│
│ │
└────────────┘
课本呢? 上课会看这个人,会有时间去看课本? 别闹了
拉回来说
造成了当时新闻媒体,会依据壹周刊跟拍的结果去找新闻主题
创刊号的主题 以中华民国总统陈水扁之女陈幸妤及准女婿赵建铭的私生活
政治+上私生活+跟拍+秘辛=赞啦
渐渐的 传统新闻媒体慢慢的一点一滴改变
下列的每一点代表着顺序
1.引述壹周刊的报导,进行考究做新闻

└ 2.以不侵犯隐私跟道德为前提进行跟拍

└收视率大增,并且反对声浪小

└3.壹周刊式的跟拍,八卦式制作新闻

└大受好评收视率大增,广告多多 上头爽爽

└所有媒体跟风大家一起来
这时候大家都这样做的时候,并且仿效壹周刊开始出各种类似的杂志时
对消费者来说,买不到壹周刊,就会寻求相关类似的杂志
有销量、有钱赚,依据市场需求 大家就会一窝蜂跟进
然后开始比 看谁不要脸、看谁跟八卦、看谁跟夸大、看谁更有料
为了寻求更多阅读人去购买,事实的追求就显的没那么重要了
到了最后就是 比价钱
后来2003年 发行苹果日报
腥、羶、色、尸体+全彩大份量
开始进入报业
相对于杂志这种、非正式性的新闻媒体
报纸的改变 才算是全面性崩塌
也是一样 销量大爆炸
对于苹果来说,大家要做这个 不如我来做 而且我更专业
我在香港搞这个的时候、各位还在玩沙呢
接踵而来的就是 大家来比道德下限
平面媒体烂、电视媒体跟进
大家一起在硫磺岛插旗
插上这把名下限的烂旗
至于时间轴上的 ADSL 只是代表着
讯息接收管道的增加
在ADSL尚未普及之前,网络是按时间计费
在ADSL普及之后 只要固定费率 我就可以在这个契约的时间内无限的浏览
网络越是普及
从文字、图面、影片、社群平台、即时性直播
代表着每个收视者可以接收的管道越来越多了
之前国外有报导 现今每一个人一天收到的讯息量
是18世纪时期,一个人一辈子讯息接收量
因为网络的普及,对于传统新闻业者 有了新的管道
但是既有的 平面、电视该怎么办呢?
24H新闻不可能不要、新闻报纸也不太可能说收就收
在制作新闻上面又要比快速 看谁独家
这时候网络就是一个很好的管导
直接引用,我一个媒体人用一整天的时间去找一个新闻
一定比不上 网络上一群人来分享一堆新闻
渐渐的对于新闻从业人员来讲
出门从找新闻、求真相、追事实
变成 买便当、吃饭、订饮料、下班、上班这样而已
新闻来源渐渐的变成  我直接拿我之前打的贴上去
┌─┐
│打│
│ │ 无限 LOOP
│卡├───────┐
│ │ │
│囉│ │
└┬┘ │
┌─────┴─────┐ │
│ 素 材 五 天 王 │ │
└─────┬─────┘ │
┌──┬──┼──┬──┐ │
┌┴┐┌┴┐┌┴┐┌┴┐┌┴┐ │
│D││F││Y││批││靠│ │
          │ ││ ││O││ ││ │ │
│能││ ││U││踢││北│ │
│ ││ ││T││ ││ │ │
          │卡││ ││U││踢││X│ │
          └┬┘│ ││B│└┬┘│ │ │
┌┴┐│B││E│┌┴┐│X│ │
         │幻│└┬┘└┬┘│爆│└┬┘ │
│ │┌┴┐┌┴┐│ │┌┴┐ │
│想││爆││行││文││随│ │
│ ││ ││ ││ ││ │ │
│ ││ ││ ││ ││ │ │
│D││料││车││复││变│ │
│ ││ ││ ││ ││ │ │
│能││ ││记││制││抄│ │
│ ││公││ ││ ││ │ │
│文││ ││录││贴││一│ │
└┬┘│ ││ ││ ││ │ │
│ │社││器││上││篇│ │
│ └┬┘└┬┘└┬┘└┬┘ │
└──┴──┼──┴──┘ │
┌┴┐ │
│交│ │
│ │ │
│搞├───┐ │
│ │ ┌┴┐ │
│囉│ │打│ │
└─┘ │ │ │
│卡│ │
│ ├──┘
│下│
│ │
│班│
└─┘
然后是现在的变异类新闻媒体的崛起
例如: 狂新闻
先不说他的政治立场,狂新闻就是好笑、笑笑就好
而它所引发的效应是,新闻媒体的跟风抄袭
在不要脸的一点,是直接在新闻报导中 引用狂新闻
这不就是一个很奇怪循环
┌─────┐ ┌─────┐
│事件的发生│ │转回 社群├─┬←──┐
└──┬──┘ └──┬──┘ │ │
↓ ↑ │loop │
┌──┴──┐ ┌──┴──┐ │ │
│社群 发酵├→┤新闻 媒体├←┘ │
└──┬──┘ └──┬──┘ │
↓ ↓ │
┌──┴──┐ ┌──┴──┐ │
│变异类媒体├→┤现实 发酵├─────┘
└─────┘ └─────┘
上面的图用我们键盘来比喻
原本新闻媒体是“ENTER”
转变成为“CTRL+C/V”
“CTRL+C/V”就算了重点是还出错
驻版的各位记者们 现在媒体业者 用一张图可以形容 你们自己
https://i.imgur.com/bwey7rEl.jpg
至于创作型媒体,我想我就不想多说明了
看到D卡文都知道这是他妈的豪小 
创作型媒体给的观感就是这样 他妈的豪小
至于只会摇尾巴媒体
主人给什么给吃的就摇尾巴,主人给屎吃也是摇尾巴,你说看看这还需要脑袋?
吃屎还会要尾巴
http://i.imgur.com/m2Nvj8B.jpg
就这样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