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卦] 日本只是要搞大东亚共荣圈 干嘛打中国

楼主: skyalso (见习时冒险者‧天亦)   2017-04-21 16:42:32
※ 引述《kapasky (伪卡巴斯基)》之铭言:
: 日本当初干嘛朝中国开战?
: 仔细看,当时日本的战略目标其实不是征服呀。而是想要抢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搞大东亚
: 共荣圈。而且中国的战略资源实在少,日本真正想要的是南洋的橡胶以及婆罗洲的石油。
: 所以他们打的是法属印度支那(越南)、英属马来亚+英属婆罗洲(马来西亚)、英属缅甸(缅
: 甸)、英属香港(香港)、英属海峡殖民地(新加坡)、美属菲律宾(菲律宾)、荷属东印度(印
: 尼),没有打独立的泰国。而中国当时并不算是谁的殖民地呀。干嘛打?
: 后来打的时候才发现打不下来,而且很难治理,然后还成立好几个代理政权,俗称伪政权
: 来帮他们治理,这不是自找麻烦吗?
: 为什么不干脆一开始就不打中国,而是绕过中国,或者干脆拉中国入伙,一起搞大东亚共
: 荣圈? 还可以完全腾出打中国的400万陆军去跟英美荷兰打呢。
转贴刘仲敬文章 远东近代史三讲(一)
http://goo.gl/gdSEUJ
=========================================================
今天我们提一下大亚洲主义或者泛亚主义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对于近代远东的历史是非
常关键、而且通常被忽略的一章。忽略的方式,因为为了人为的构建历史体系的缘故,把
它切成了几段,所以把前后几段之间的逻辑联系和历史联系基本上切断了的结果。
泛亚主义首先产生的时候,实际上它不是一个纯粹的日本的现象,它实际上毋宁说是以日
本为主,大清、朝鲜和越南士大夫都参加过的一个集体现象。它是欧洲势力渗入远东的一
个自然现象。最初的泛亚主义者,主要是日本的汉学家。他们首先宣导泛亚主义是一种本
能的反应,就是说是,欧洲人的强势进入远东,大清也好,日本也好,朝鲜、越南也好,
都是处在巨大的压力之下,面临着救亡图存的压力,最好的办法就是,这些在文化上天然
比较相近的亚洲国家能够团结起来,构成强大的联盟,足以抵抗欧洲人的势力。
泛亚主义最初的代表,像胜海舟(1823–1899)这些人,开始提出他自己的观点的时候,德
川幕府还没有倒台。胜海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角色,他本人在年轻的时候是一个狂士。在
幕府当官的时候,幕府的大佬问他说是,你对日本和西洋各国有什么看法,他说是,我去
日本和西洋都看过,其实全人类大体上来讲都是差不多的,但是有一点,我觉得是日本和
西洋不同,就是说,在西洋能够占到人上人那个地位的角色,一般来说都有些过人的长处
,但是在日本嘛,我看就不见得是这样。那位大佬听了以后勃然大怒,说,你这个年轻人
太傲慢了,怎么能把这样的话都说出来。这是他在年轻时候的做法。
他当时提出的计画就是,东亚的主要希望就寄托在大清和日本这两国上面,因为亚洲的大
多数国家在欧洲扩张的过程中间已经倒下来了,现在这两国最重要的办法就是,要赶紧兴
办教育,开辟利源,尤其是要发展海军,等两国的海军势力强大以后,然后结成可靠的联
盟,才能对抗欧洲人的势力。他一直到甲午战争爆发的前期仍然坚持这种说法,在日本因
朝鲜问题跟清朝关系恶化以后,他是极少数坚持日清两国应该友好,不应该打仗的人士。
之所以坚持这个逻辑,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东洋在世界上是处在弱势、比较低劣、比较危险
的形势上,在这种情况下,日清两国特别有必要团结起来,不能搞兄弟之争,如果搞起兄
弟之争来,那么就更加没有什么希望了。
不要说他是这样的,后来一位大家都知道的、最著名的人物,就是脱亚入欧这种理论的创
始人,著名的福泽谕吉,他的肖像现在还印在日本纸币上,其实一般人不大注意,福泽谕
吉在年轻的时候,刚出道的时候,他也是日清提携和大亚洲协和主义的积极宣导者,他鼓
吹这些东西一直鼓吹到李鸿章搞《天津条约》的那个时代。开始的时候他是非常天真或者
纯洁的要求东洋人提携起来,中日韩三国团结起来的。但是一直到了中日两国在为了朝鲜
问题上搞得一塌糊涂,最后在《天津条约》的时候,伊藤博文跟李鸿章谈判的时候,遭到
李鸿章严重的侮辱,日本举国鼎沸以后,他才带着一种近乎赌气的态度写了那篇著名的脱
亚入欧的文章。
(中略)
联俄导致了国民党内部权力结构的迅速改变。老一派的党员李烈钧、张继、邹鲁这些人,
随着西山会议派,随着廖仲恺案件后面的清洗,退出了国民党的决策层。蒋介石和汪精卫
这一批新派,也就是左派人士,赶走了胡汉民和许崇智,控制了广州革命政权。他们依靠
苏联的援助,赶走了吴佩孚,通过北伐,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和后来的国民党政权。
但是他们刚刚建立南京政权,日本的政局又发生改变了。他们期待已久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就是犬养毅和昭和时代残留下来的泛亚主义者终于成功的夺取了政权,在1932年。但是
在1932年的时候,为时已经太晚了。这时候的国民党已经不再是孙中山时代的国民党,它
的立场已经不再是跟着日本老大哥打倒欧洲人对东亚的霸权了,它的路线是跟苏联人联合
起来,把帝国主义赶出亚洲。它的路线仍然是反帝反西方的,但是保护人已经由日本变成
了苏联。于是,改变立场的这个新国民党的势力,和他们在东洋的老朋友的势力,就在满
洲发生了第一次严重的碰撞。碰撞的结果就是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以后,最初期,事情之所以没有闹大,就是因为双方的老一辈,像胡汉民和犬
养毅这种人,仍然还顾念着他们都是孙中山的朋友,还希望能够用当年的老交情约束青年
一代,能够想办法不要把中日两国之间闹到彻底撕破脸,因为双方本来都是革命同志,好
不容易双方都同时掌握了政权,正是应该团结起来的时候,如果这时候闹翻,太不值得了
。但是年轻一代没有这方面的记忆。蒋介石在赶走胡汉民以后,肆无忌惮的,在1935年左
右接见了共产国际的特使。这次接见的结果就是:蒋介石放走了红军,把红军放到西北去
;同时,史达林同意支持蒋介石抗战。另一方面,日本方面,年轻一派,少壮派的革命志
士根据北一辉的理论,直截了当的暗杀了犬养毅。
后来大家有一种误解,就是认为三十年代被日本激进分子暗杀的政治家都是好人和温和派
,如果他们掌权的话,实际上日本不会走上战争的路线。这句话有一部分正确,一部分错
误。首先,犬养毅这个人是比较老成持重,他不会像后来的日本人那样鲁莽。但是,他不
是温和派,他其实就是泛亚主义者的长老派,元老派。他跟后来发动战争的那些军国主义
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胡汉民跟蒋介石的关系。胡汉民是孙中山那一代的人,是老一代的
人,他们是态度比较温和,不愿意把事做绝。蒋介石是年轻一辈的人,在孙中山跟日本打
交道的时候,他们屁都不是,连周边都算不上,所以根本就没有见过世面,他们对日本没
有什么特别感情。犬养毅也是这样的,他们那一代老一辈的人对中国还有感情的,他们还
记得他们当时很想团结中国反对西方的。但是青年一代,北一辉那些青年一代的人,就没
有这种感情了。北一辉实际上就是一个日本的蒋介石,他也是同盟会会员。我们得注意,
三十年代的军国主义者当中有好多都是同盟会会员,是1905年同盟会建立的时候为中国革
命奔走的积极分子。曾根俊虎是同盟会会员,北一辉也是同盟会会员。曾根俊虎是不大纯
粹的,他一方面跟同盟会打交道,另一方面还加入了许多其他的组织;但是北一辉是非常
纯粹的,他是同盟会的创始会员,而且对同盟会一直是忠心耿耿的。他后来转向撇开国民
党的泛亚主义路线,对中日两国的失和是有非常重要的指标作用的。这个重要性很像是胜
海舟他们那一代人在甲午战争前夜最后抛弃了大清,甚至转向暴力征服大清的路线,是有
非常类似的指标作用。
但是这种指标作用并不是简单的一百八十度转弯,它还含有更深的含义。实际上对北一辉
这种人来说,他们转向反华,实际上是他们原来泛亚主义者的另一种体现。征服中国是为
了拯救中国。他们的逻辑是这样的,泛亚主义的早期是希望中日两国提携,共同解放亚洲
的,但是事实上证明中国人是扶不起的阿斗,没有办法,这种情况下只有日本人给你代劳
了,帮助你,扶一扶,日本再不来扶的话,你就要完全被俄国人征服了。在他们看来,蒋
介石是孙中山的叛徒,他背叛了泛亚主义者,把国民党这个原来的革命战友送到了苏联人
头上,结果把黑龙会原先企图把俄国人赶出亚洲的整个战略完全搞破了。如果听任他们继
续搞下去的话,那么整个亚洲都会变成苏联的天下。后来日本人搞满洲国,他们的主要目
的是什么?就是说在他们看来,只有满洲国才是亚洲反共势力的堡垒,国民政府已经完全
被苏联间谍劫持了。如果让国民政府胡闹的话,整个亚洲大陆完全赤化是时间问题。只有
日本人成立了满洲国以后,他才能够挡住共产主义南下的道路。
后来,二战失败以后,《大东亚战争全史》出版的时候,日本还有一种看法,各位现在可
以去翻那本四卷本的《大东亚战争全史》,里面就有这样一句,大致的意思是:你们看,
现在我们说的毕竟是对的吧,满洲国倒台以后,共产主义浪潮不仅吞没了中国大陆,而且
一直冲到印度支那,这难道不是证明我们当初建立满洲国是完全正确的举动么?他的原话
不是这个样子的,因为我没有办法把原话逐字逐句记住,但他的意思就是这样。
从这句话你就可以看出满洲国成立的另外一面。满洲国的成立,后来大东亚共荣圈这个理
论的提出,从日本自身的思想脉络来说,它不是一个戏剧性的转移,它是从明治开始就一
脉相乘的解放亚洲的这个理论的直接继承。就日本人内部来说,这里面没有什么矛盾之处
。明治维新为的是什么呢?不就是为了使亚洲和黄种人免遭欧洲人的奴役吗?我们现在再
不赶紧变法自强,欧洲人就会把我们全部征服了。那麽日本变法自强以后,应该怎么办呢
?如果我们只讲现实主义的话,我们就自己做一个黄皮肤的欧洲人,不管亚洲大陆就行了
。但这样是不公平的,因为我们在亚洲大陆的黄皮肤兄弟还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们已经有
了成功经验,为什么不把日本的成功经验传递给他们呢?只要你们也肯像我们一样搞明治
维新,你们也可以脱亚入欧的。但是你们不肯搞,你们自己这样不争气,我们开始带你们
带不动,最后我们自己替你来。这个逻辑是非常顺理成章的。
按照中国方面的记载就会搞成一个非常破碎的局面,好像是日本人在明治维新时期统统变
成好人了,在辛亥革命的时候,那是革命最忠实的朋友;突然到太平洋战争的时候,一下
子就全变成坏人了。而且最初那些好人,一下子后来就会变成最坏的人。这是非常矛盾的
事情。实际上呢,日本人的现实主义者始终是主张倾向于英美的,如果按照中国的史纲的
话,这些现实主义者在辛亥革命时期是坏人,因为他们现实主义的追随朱尔典和大英帝国
的结果就是,帮助北洋政府来镇压国民党,这就是现实主义在二十年代的体现。在三十年
代的体现就是什么呢?现实主义体现就是配合英美,不要对中国发动战争。所以按照中国
革命史的这种错乱描述,你就会发现,同样一批现实主义者,在二十年代跟着英国人走,
镇压国民党,他们就是坏人;在三、四十年代的时候,又跟着英美走,反对发动侵略中国
的战争,他们一下又变成好人了。但是在日本的角度上来讲,他们的立场始终没有变。现
实主义者就是支持最强的人,英美始终是最强的。现实主义者在二十年代的时候支持英美
,因为英美当时是支持北洋政府维持远东贸易体系的,所以当时英美是反革命的,所以他
们自己也跟着英美一起反革命;在三、四十年代的时候,英美是反对日本过度扩张,反对
日本追随德国发动战争的,于是他们继续追随英美,这也使他们又好像站在政治正确的道
路上。你以为他们的立场变了,其实他们的立场是一以贯之,没有变的。是中国在前后这
两个阶段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或者不如说是,北洋时期的中国和国民政府时期的中国,
是两个敌对国家。对北洋政府好的,就是对国民政府坏的;对国民政府好的,就是对北洋
政府坏的。表面上看起来是日本的戏剧性改变立场,实际上是前一个中国被后一个中国所
取代了。日本还是同一个日本,日本的现实主义者还是英美的死党,日本的理想主义者还
是反英反美的死党;但是前一个中国被后一个中国取代了,前一个中国和后一个中国立在
一百八十度的对抗地位上。
(后略)
======================================================
其实这篇文章很长,我还蛮推荐大家去好好看一下,
对远东的近代史有别于国立编译馆的解读。
正如同书商胡忠信说的,国民党和共产党写出来的历史,几乎都是假的。
作者: yoyodio (废材毋需多言)   2017-04-21 16:45:00
远东近代史最好是看剑桥&哈佛DER,国共两匪写的之烂阿
作者: tcpic (麻雀)   2017-04-21 16:47:00
远东的线索还不出版阿...
作者: EvoLancer (伊地知幸介)   2017-04-21 16:49:00
如果泛亚洲主义能搞起来,那泛斯拉夫主义或泛阿拉伯主
作者: Qooking (全面啟動)   2017-04-21 16:49:00
查了这人的WIKI 他对ISIS.....
作者: EvoLancer (伊地知幸介)   2017-04-21 16:50:00
义也能搞 但现实状况就不是如此
作者: tcpic (麻雀)   2017-04-21 16:52:00
这样就结果论了
作者: carthur (carthur51)   2017-04-21 16:55:00
他的学说论点好像是极罕见的少数说 XD
作者: pups914702 (想不起帐号由来)   2017-04-21 16:57:00
日本的文人政府被军部压倒怎么还会跟明治时代是同一个日本
作者: tcpic (麻雀)   2017-04-21 17:02:00
意思比较偏向 "中国"从反对帝国主义走向帝国主义,大一统
作者: buttleliu (Techie)   2017-04-21 17:02:00
殖民就殖民还要装的多崇高的理想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