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体来源:
钜亨网
2.完整新闻标题:
民行被爆卖“假理财”产品 金额高达30亿人民币 坑杀上百投资人
3.完整新闻内文:
在陆港两地上市的民生银行 (1988-HK)(600016-CN) 惊爆出售“根本不存在”的理财商品
,坑杀上百投资人,涉及金额高达 30 亿元 (人民币,下同)。这起事件关键人物是民生
银行北京分行航天桥支行行长张颖,目前已遭公安羁押。
最早踢爆这个消息的是《21 世纪经济报导》,该报 18 日的报导指出,民生银行北京航
天桥支行行长张颖,疑似伪造理财产品,推销给私人银行的富豪客户。这些投资人名下资
产多半超过人币 1000 万元,与航天桥支行来往 10 年以上。张颖推荐时宣称,产品保本
保息,年化报酬高达 8.4%。
客户无意间发现该行并未发行过这款理财产品,因此向民生银行北京分行、总行高层投诉
、寻求解决方案,并获答复确认该理财产品为伪造,民生银行已报案,表示此事件为张颖
个人行为。
据报导,投资人大多数是老年人,还有很多投资者是这家分行的一个俱乐部成员,入会投
资额需约 100 万人民币。据说已有 120 多位投资者已经签名登记,要求民生银行按期兑
付理财产品,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民生银行的问题最初曝出时一直被认为是“飞单”问题。就“飞单”来说,公开资料显示
,国内多起银行“飞单”涉案金额从数百万元到上亿元,极少超过 10 亿元。
银行“飞单”即银行员工利用投资者对银行的信任,偷梁换柱,销售不属于银行的理财产
品以赚高额佣金。客户一旦遇上“飞单”,资金便失去了银行的风险控制保护,可能蒙受
极大损失,追索无门。
一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内部人士表示,一个支行能做到 30 亿的“飞单”的确可疑,不过
,不排除有专门的通道募集资金交给航天桥支行来经办。如果是这样的话,航天桥支行行
长和其他人员就只是经办人和通道。
而据《星岛日报》引述财新报导称,民生北分航天桥支行行长张颖是为了填平票据窟窿,
给该企业客户违规发放了贷款,用以兑付到期的票据。亦即该支行管理层违规销售理财产
品用以表外放贷,掩盖约 30 亿元的票据造假窟窿。
目前 30 亿“假理财”资金到底流向何方,已是谜团。
据 SINA 金融理财报导,《21 世纪经济报导》对理财产品转让人身份展开调查后发现,
多位“转让人”疑似亲属关系,其中甚至有 3 位“转让人”身份信息地址显示一致,若
无意外,应是一家 3 口。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这些帐户很可能是张颖等人控制的,否则如此庞大的资金量,这些人
可以完全拿着身份证去银行挂失,再重置密码把钱取出来。
除了该分行行长张颖之外,该分行 2 名理财经理李 X 慧和王 X 雨也被公安带走,他们
被带走时正带领一个约 25 人的私人银行客户旅行团赴新西兰旅游返回北京。
香港《明报》引述标准普尔金融机构评级资深董事廖强称,近年“飞单”事件陆续爆出,
金额也愈来愈庞大,总体数不胜数,恐怕是压不了。
他认为,2009 年政府启动 4 兆救市,放松信贷标准,是对合规和信用文化的冲击,导致
其倒退。当时“大干快上”的作风种下了恶果,“类似事件的信用风险还是其次,员工制
造骗局,销售非银行的理财产品,严重冲击合规文化,才是最大问题”。
《纽约时报》中文网报导称,中国投资者在理财产品方面已经投入了 4.4 兆美元,相当
于中国年度经济产出的近 40%。这种产品往往是由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出售给普通的中国
投资者,并承诺高回报率,但并不把它计入资产负债表,因此形成了所谓“影子银行”的
一部分。它吸纳的大部分资金已经流入煤炭、钢铁和房地产行业——这些行业在中国面临
产能过剩的问题。
报导指出,中国投资者经常会表现出从众心态,分析师担心一旦坏消息传播出去,投资者
就会纷纷卖出产品,造成流动性危机。
事件被披露后,民行股价一路下杀,昨 (20) 日收 7.81 港元。截至今 (21) 日上午
11:29,A 股报 7.86 元人民币,上涨 0.26%。
4.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
http://news.cnyes.com/news/id/3787606
5.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