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台湾农民吃不起米,只能吃甘藷签,还说文学有,史料也有
,还说别人拿不出农民有米吃的证据,恰巧,1949年的台湾省粮食局
出了台湾省政纪要的丛书,里头有本书叫粮食增产,在页42的台湾
省主要粮食消费热量比较表里有民国26、30、34、35、36及37年的比较
在26年时,平均每人每日的消费热量是1986cal,其中食米占1109,甘薯是336,
再来是花生和猪肉各占129,大豆是92,其他香蕉鸟肉面粉就不记了
到了30年时,每人每日热量是1982,其中食米1303,甘藷是288,花生和猪肉
分别下降到87和73
到了34年,可想而知一定很低,所以这年每人每日消费热量是1291,其中食米是
896,甘藷则是298,变化不大,花生和猪肉分别是45和23。
35和36年则缓步的恢复,但是还没到30年的水准
要到37年,每人的热量才恢复到1859,其中食米为1393,这的确超出了26年的水准,
甘薯则是279,花生则是84,但是猪肉则下降到30,显然食物趋于单一,纯粹以吃饱为主
喔,对了,当时台湾农民占总人口的7成,即使都市人吃的比农民好,也无法拉高整个
热量的平均数的。
的确,日本在战争期间实施了统制策略,低价收购农民手中的米,再由食粮营团来进行
分配,每人每月8.4公斤,不敷食用时则以杂粮补充,其他则全部运回日本,这种
低价的收购方式使不少农民产生怠耕现象,加上战争破坏,还有肥料短缺等影响,
战后一时间缺粮,这都是的确发生的事,但要以此说台湾农民没米可吃,那就是蠢蛋的
想法了,战争期间,很多都市人还得跑去乡下投靠亲戚农民,因为农民会藏米,吃的比
都市人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