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时报
中研院寻获闽南语重要词汇文献 400年前就有“洗门风”
2017-04-14 14:05
〔记者杨绵杰/台北报导〕你知道闽南语“洗门风”一词,400年前就已经被广泛使用吗
?闽南语是台湾民众生活语言不可或缺的部分,但频繁使用之余,你对它又了解多少?由
台湾及西班牙组成的研究团队,今天发表闽南语研究的重大发现,透过在菲律宾圣多玛斯
大学中寻获一份厚达千页,内载2万字词的《漳州话词汇》,成功建立起西班牙据台时期
(1620年代)闽南语发展架构。
中研院台史所副研究员陈宗仁说,现在政府在讲新南向,其实早在400年前闽南人就大量
前往东南亚各地,包括日本、菲律宾、中南半岛、爪哇岛、苏门答腊等,南向程度超乎想
像,他们当时讲什么语言,曾经发生什么事,想些什么,透过找到这份资料,可以一窥堂
奥。
陈宗仁说,从这份辞典发现,当时的闽南语与现在所讲的闽南语大多类似,可以说闽南语
在这400年呈现稳定发展。而事实上,闽南语在宋代以后就有,已经维持超过1000年,当
成方言有点可惜。目前包括台湾,中国闽南地区、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都有使用闽
南语,因此从文化角度而言,闽南语是台湾与东南亚连结的重要窗口。
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副教授李毓中也说,寻获的《漳州话词汇》不只是能了解语言的发展
,也具有“解说”的功能,因为很多闽南语现在人不一定了解其真实涵义,但辞典中有汉
字、西班牙文、普通话拼音、闽南语的罗马拼音等,透过西班牙人用西班牙语解释其意义
,又有闽南话的拼音、搭配汉字,其中更有3分之1词汇甚至注记当时官话的拼音,对整体
了解意思很有帮助。
李毓中举例,像是“洗门风”、“目虱”(眼泪)、“回批”(回信),以及脏话等,现
在都还是常用;而“竹系蛇”(毒蛇青竹丝)、“火金星”(萤火虫)等则略有不同。在
地理知识方面,西班牙人解释“北港”为“台湾”,而“鸡笼、淡水”则是“艾尔摩沙岛
上,西班牙人所在的土地”,足见西班牙人殖民北台湾的历史过程。
未来如果要拍明郑时期、大航海时代的戏剧、电影,当时如何称呼这艘船、如何解释某项
行为,甚至是如何骂脏话,在语言上的问题都可以解决,这样的考究对重现400年前闽南
语的语音与闽南人生活状况,了解现今台湾与东南亚闽南语的流变,以及新南向政策中学
术与文化交流,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漳州话词汇》相关研究由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国立清华大学、西班牙巴赛隆纳大
学Pompeu Fabra、西班牙塞维亚大学所组成的研究团队共同发表,是目前寻获16、17世纪
闽南语词汇文献中,词数最多且内容最丰富的资料。
![]()
400年前闽南语中就有“洗门风”一词。(记者杨绵杰摄)
![]()
节录于《漳州话词汇》,对于“鸡笼、淡水”的解释,可发现当时西班牙正殖民北台湾。
(记者杨绵杰摄)
![]()
400年前,西班牙人理解中“北港”即代表台湾。(记者杨绵杰摄)
![]()
400年前的闽南语中,脏话也现代使用内容类似。(记者杨绵杰摄)
https://goo.gl/pnwvb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