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对与错
这很难说
因为贾伯斯当年在大学里面学字型
后来他演讲也说
你根本不知道这玩意到时候会被放在苹果
所以你很难论断出国未来产生的实际效益
而且出国的际遇也差很多
最近中国信托一个副理
啪哩啪哩的考了五张超神证照
从日本考到美国
而在东京的经历对他来说未来职涯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但六万台湾学子去澳洲留学打工摘葡萄切猪肉的
说对未来人生完全没帮助
好像也怪怪的
但说比起在台湾职场领22K帮助大了
好像也怪怪的
只能说尊重人生选择
但从高往下看
要问的是
澳洲的吸力为什么这么大
大到让这么多台湾人想去?
他们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是台湾做不到的
而且关键是多数女性较多
那澳洲总不可能只是因为歪国仁比较nice才吸过去吧
反问要怎样让台湾的女大学毕业生
能觉得在台湾摘葡萄切猪肉也一样棒
薪水也可以一样高
有没有台湾乐园可以弄一块也都是歪国仁可以一起切葡萄摘水果
就知道关键是不是歪国仁
坦白说关键还是体验
体验与台湾不同的生活
去看外地的文化
这可能是主因
加上成本降低飞行变的容易
和网络兴起 airbnb agoda都让自助变得容易
对年轻人来说优先权跟以前不一样
主要还有一个问题
20岁也叫年轻人
30岁也叫年轻人
但这两个年龄的人想法差异太大了
20岁的人想的是生活过得好一点
这时候还没打算结婚
但当打算结婚的时候已经30
台北市男性结婚年纪在34岁
成家立业翻翻簿子才发现操你妹差真多
但20几岁的人想的是多一点体验
而在台湾翻开104操你妹选择也很少
要不就是去全联当收银员 送货员
好一点就是穿着全联制服去Coding
制造业就要去台GG当轮班星人
这些都是无聊的工作
而当一个国家的产业炼都是代工
能提供的就是越往这种无聊粪工作
而为什么在澳洲务农会让年轻人觉得有趣
1.人家景点比较潮
2.讲英文
3.薪水高
所以关键很简单
台湾景点不够潮
而且国际化太差了
以后规定上班都要讲英文
不然就不潮
像我之前去听到朋友去面试一间什么萨摩亚的公司
主管是歪国仁讲英文
我朋友就一直说要去
他在上市公司一个月领5万
到那里去剩下四万
但是他还是要去
因为上班都讲英文就是潮
懂?
我非常认同
因为去外面上地球村
学费也不便宜耶
而且老外骂你
还可以因为英文不好
就说
怕灯?
那火爆的气氛瞬间冷却
所以台湾的问题就是不要做代工
这个大家都有共识
可是我们也有试着做HTC啊
我们也有做GOGORO啊
我在 Business inside还华尔街日报还看到GOGORO被采访勒
台湾不缺品牌和技术创新啊
很多那些车厂来台湾找代工的一大堆
车灯啊什么有的没的都台湾做的
因为台湾的代工品质不错便宜
而且信用比较好
加上法治层面相对还是比中国进步
所以稍微高端的一点的产能都还是在台湾找
但台湾缺啥勒
缺整合能力
这问题就出在跟几年前台中电机产业想整并
政府想搞PLC三小被日本控制的那些关键零组件
找来一群公司想一起做
结果大家都想各立山头
大家都想当大王
没人想当老二
而且大家都觉得自己最厉害
所以就继续做自己的产品
但都还是被办法整合
或许台湾有世界一流的螺丝
有世界一流的马达
但没办法有世界一流的车子
也没办法有世界一流的火箭
主因就是缺整合
因为“大家都想当老大”
资源无法整合就是这样
这是好处也是坏处
好处是灵活度高
因应景气容易
坏处是产业升级困难
台湾有上百万家的中小企业
(自己去查,别说这数字错,政府公布的)
所以当年没做FLASH吃不到苹果吃到苹果渣
这个问题是好也是坏
节目主持人杨世光
曾经在节目讲好几次
当年称霸世界的中华映管
华映
他当时是映像管的老二
只输给荷兰飞利浦
当时手上有五百亿
他面临的困难是要砸钱冲刺产能还是要砸钱扩充产线
这有点类似这样
现在市场的技术是B
往上是A
那我要投资A的新产品研发
还是继续增加B的产能把单位成本下降
最后华映选择B
最后夏普的LCD电视大成功
讲到这
你一定想华映真是白痴
董事长都是猪
错惹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夏普
夏普再之后做了一模一样的事情
却导致大失败
最后夏普会被郭台铭买去
就是因为当年升级成功
于是想说要在往上升级
现在可怜的SDP十代厂
就是当时的产物
他们想说这次赌对了
要继续往上做大面板
这样可以更领先独占
砸大钱投资
结果这次也失败了
最后结局大家都知道夏普变成鸿海的形状惹
当年我在看友达跟群创和三星
对照过来看台积电
都认为技术升级必然是最重要的
一直以来台积电的微缩制程
也都是赌对了
从电脑PC到NB到手机
微缩一直都是走在对的路
但直到今年Q1
忽然发现高端制程占比下降
这意思就是我之前砸钱在高端制程未必像过去可以成功了
因为遇到就跟当年PC的问题一样
实际上可以用到这么高端的CPU的消费者不多
比方我生产一万pcs一万元的CPU
可是实际拿来作为打电动 实验数据运算只有1000pcs
消费端不如预期,可是当初我投资很多在这种高端制程
半导体的制程越高,资本支出都是大很多
求的就是量和单位成本的下降
因此量能没有出来,就表示这些产能闲置就赌错了
甚至会导致公司现金流出现问题
而当初扩充产能的华映那些厂房全部变成废铁
因为根本没人在用映像管了
但像类似彩晶因为折旧摊提结束
反而受惠可以以低价抢占当时的中国小面板市场
而不用去抢大面板杀得血流成河
也就是反过来说如果市场停留在某个阶段
比方手机来说
8000元的手机几乎能满足一般消费者的需求
那三万元的手机市场就会一直下降
因为折旧摊提的关系
理论上原本三万的手机也会变成八千
因此要有三万那个更新的效能消费者去填补那块市场
但可能新一代的手机效能真的太好
也就不被需要
就会导致投资全盘皆输
就类似夏普当年那个局面
这种两难的局面
你是老板也很难作抉择的
因为投资下去都是百亿千亿
而台湾一路走来除了台积电走的是往上研发
其他面板厂和Dram等世代都落后
但落后有落后的好处
落后就代表有基本盘
所以这些厂商的基本现金流都充足
EPS不好看是因为折旧的关系
现在反过来
做低阶但现金饱饱的鸿海
趁著东芝投资错误
卖出金鸡母半导体事业
一口气就出价三兆
这个动作其实就跟当年夏普没两样
是往上游走
而且以目前FLASH需求
他的动作还比夏普保守
也就是台湾人整天唱衰代工说要做微笑曲线
最后还是证明做代工的稳扎稳打赢过了做品牌的
创新并不是一定要自己来
苹果的技术也都买来的
很多时候是怎么营造那个好的感觉很重要
为什么台湾会输人
因为营造感觉的能力差
比如我经过台北市豪宅
他们门口会被管委会贴上一张很丑的粉红A4公告
上面用标楷体写上排版丑陋的字
完全破坏那间上亿的豪宅美感
而像类似徐重仁讲的话也类似
因为他这辈子没有吃过苦
他不太懂领22k是什么感觉
这是很正常的
国家的领导人大概除了阿扁
都没吃过啥苦
但即使是阿扁
离他吃苦的时间太远
他早也已经忘记吃苦什么滋味
因为阶级翻转后就会忘记当初在干嘛了
人的记忆力和感受聚焦在近几年的状况才容易
所以老人讲的话有时候就是他自己的立场
这个立场与偏见来自于他自己过去的经验
但年轻人也是有创新的工作
例如打电动赚大钱的统神
而他怎么样可以把饼做大?
很简单
讲英文就好
因为英文的youtuber看的人口
远远比台湾多
马上就能外销了
讲英文真实的意义
并不是比较潮
而是因为世界使用人口多
而且多数开发国家人口都会讲英文
但不会讲中文
而如果你讲中文就要进中国市场
用中国的产品和频道推广
fb要改成微薄
youtube要改成土豆啊 什么腾讯视频啊之类的
搜寻引擎也要用个百度啊
国际化以后台湾年轻人自然有机会被其他国家看见
那就会红拉~
国际厂商就会来找你代言
就不用整天跟搞不清楚行销价值的台厂瞎混
浪费时间
所以徐大大讲错惹
年轻人的问题不是出国也不是不存钱
是英文太烂惹~
就是这样而已
再来就是景点不够潮 建筑不够潮
所以买iphone没有不好
这是开始变潮的第一步
懂吗?
没事就要多请教年轻人
虚心求教
这样就不会被砲的那么惨
年轻人是穷不是笨
年轻人是傻不是蠢
但傻子也可以变聪明
穷人也可以变有钱
天才就住在白痴的隔壁
需要key打开door而已
讲完惹
年轻人认同请分享
老人看懂发Line分享长辈文
不要客气不要客气
自己来
※ 引述《ZMittermeyer (ZM)》之铭言:
: ※ 引述《westdoorcard (West)》之铭言:
: : 我发现有些年轻人,月入不到30K,
: : 结果手机还拿iphone,
: : 请问这是什么心态呀?
: 月入不到3万拿iphone?
: 这是一个很好、策略完全正确的心态啊
: 我们赶一下最近最热门的话题
: 1977年徐崇仁月薪9000元
: 1977年,西门町的5万元套房,不吃不喝六个月就能买。
: 1977年,中坜龙岗28坪的4万元透天,不吃不喝五个月就能买。
: 2017年年轻人月薪三万元
: 西门町套房1000万元,上涨200倍
: 中坜28坪透天,800万元,上涨200倍
: 所以,在1977年,你把钱拿去花费实在是亏大了
: 你一个月也才赚9000,但存起来去贷款买房子,一年会自动躺着帮你赚个20~30万
: 你若不把钱存下来买房子,损失的机会成本,简直恐怖到让你后代后悔终身
: 所以,在1977年,对金钱最合理的使用策略,是超级防守主义
: 不择手段的缩衣节食,把钱存下来丢资产就对了
: 是一个笨蛋也能幸福安乐的无脑时代
: 但是2017年的策略完全不一样,2017年代,最值钱的并不是资产,而是时间和资讯
: 科技与潮流与惊人的速度翻代,在最新锐的业界,一年是一个世代
: 在文化类的潮流,一季是一个世代
: 在2017年的精锐人员,一年吸收进去的资讯,大概是1970年精锐人员的十年份可能有
: 所以在各种前线战场上,特别是一些激烈竞争、没有被台湾垃圾法规保护主义到的地带
: 强的年轻人混一阵子就打趴老人集团的例子所在多有
: 资产价值跟屎一样,成长率总是只超过GDP成长一点点而已
: 中高阶与基层人员薪资落差庞大,你一个月赚3万,别人一个月赚50、60万
: 别人一个月存的钱是你两年份,在这个时候,钱有什么好存的
: 所以在2017年,对金钱的使用,该采取的是超攻击主义,对效率绝对重视
: 把钱全部尽可能妥善花掉,寻求的是跳阶升级,而不是存
: 等你自我升级,跳级之后,一年存下来的钱随便就超前了以前的20年份
: 台湾还有一个唯一的好处,是很多乡民都忽略的,
: 就是台湾的失业率,是先进经济体里数一数二最低的。
: 而且坦白说,的确都是没有理想工作的自愿性失业居多,绝大部分不是穷途末路那种
: 也就是说,的确是低薪,或者环境不理想,但很难没工作做。
: 各行各业都在缺工。基层缺血汗,中阶缺原创,高阶缺战略。
: 台湾现在的人才与人力,仍不足以构成生产要素的满足点
: 既然失业率这么低,年轻根本就不用存钱。你该怕的是宝贵的年轻生命流失掉
: 这会让你以后非常后悔
: 花钱的战术方面大概如下:
: (1)尽可能投资资讯工具,这是基本款,所以有新iphone本来就非常必要
: 电脑和手机只要速度一慢下来,软件有LAG倾向,就要立刻汰换
: 因为那会让你懒得用,在这时代,妨碍资讯吸收和生产效率是绝对是不能允许的
: (2)尽可能投资学习,有时候需要高手带路,
: 那跳阶学习的速度是自己闭门造车的好几十倍几百倍
: 但要妥善挑选,坊间的各种教育产业素质不齐
: (3)尽可能投资体验,什么都要去试,这是观察潮流的基本训练
: 增进人文素养与品味能力
: (4)尽可能出国考察,先进国的做事方法与办事效率,和台湾天差地远
: (5)尽可能参加活动与交际,和不同的人交换资讯,大幅开拓眼界
: 但也要妥善挑选,远离白痴和拖你下水的人
: (6)尽可能追求效率最大化,比如出租车与高铁的钱若可以负担就不要省
: 时间是最重要的事,现在不是1970年
: (7)尽可能投资健康活动,例如运动和锻炼,减缓老化,争取更多时间
: 基本上这才是活在2017年的最佳策略,这是稳赚不赔的
: 因为月薪3万根本存不了多少钱,全部拿去投资自我,就算投资效果不够,
: 至少也活得爽快
: 戴胜益也有说过类似的话
: 很多时候,很多人嘴上都在骂老人,但实际上也继承了很多老人遗毒
: 比如整天哀买不起房子,(有什么好买的?)
: 哀台女只会出国,(出国有什么不对?)
: 哀别人不想跟你打拼,(现在停下来存根本不是最佳策略)
: 每天在板上比谁比较省钱(,到今天还是很常看到)
: 哀理工至上主义,不把能力横向跨界发展
: 哀自己很有专业,但不发展战略观
: 这种一根筋不知变通,说老人废,但不知不觉满脑继承遗毒
: 已经被堕落世代价值潜移默化的人,以后才是最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