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不能说的司法秘密 张静纵横法界36年告白

楼主: coolbeguy (酷哔人)   2017-04-06 09:50:40
【上报人物】不能说的司法秘密 张静纵横法界36年告白
上报 http://bit.ly/2o4WKGK
Who guards the guardians?
“监督者”谁来监督
一句“台湾法官、检察官,会收钱的在5%到10%之间”犹如春雷乍响、暮鼓晨钟,声遍十方无量土,震醒法界武林群起挞伐。
影音:张静《上报》专访
初见61岁张静,举止一如媒体印象,大鸣大放,跟父母为他取的名字“静”一点也不相配。3年前在台东租起一栋透天3层楼作法律事务所,本打算逐步将生活重心移往台东退休,一篇《上报》投书又将他拉回台北主战场。
接受前大法官许玉秀推荐、任“总统府司法改革国是会议”第4组委员的张静说,一开始投书只是想再次向舆论荐举“陪审团制”,“我通篇平实写出我的了解,没有想诋毁谁、攻击谁意思,未料大家只着重在5%、10%那一句话。”
陪审团协会源起
为鼓吹“陪审团制”,张静4年前与郑文龙合作筹组“台湾陪审团协会”,他戏称这是“蓝绿和解”,“我是铁杆深蓝,外省人、军人子弟、党校(政大)毕业,每个要素我都具备。”
2010年“925白玫瑰运动”时期,张静发起律师界对陪审团的支持连署,引起郑文龙关注主动打电话联系他,“虽然身处不同阵营,过去没有交集,但我们彼此知道对方。”心驰神往“陪审团制”的共同憧憬,成了2人远程目标最大公约数,一拍即合。
“在台湾推‘陪审团制’很辛苦,以前念法律系,教科书1个字都没教”,他称自己对陪审团认识来自两处,“一是影集《洛城法网》(L.A. Law),一是亲临美国见证。”
《洛城法网》与莅美见证
“《洛城法网》每1集都有陪审案件开庭,我第1次对‘陪审制’有系统性的认识。”当时张静是台北地检署检察官,没多久接受美国国务院“领袖访问计划”(An International Visitor Leadership Program, IVLP)邀请,有机会访美28天。
“那是1986年,4周内去了密西根大学、北卡大、杜克、耶鲁、哈佛、史丹佛等校法学院,也去了‘美国最高法院’、‘波士顿地检署’等亲临陪审团制现场。”
只是他亲临台湾法界现场的却是重重弊端。
亲临台湾司法现场
“为什么这么想推‘陪审制’?当过法官、检察官、律师,见证台湾法界弊端。贪污法官、打手法官、恐龙法官种种昏官存在,我们自己都知道哪些同事很‘昏庸’,收钱不在话下。”张静说,那时还没有“法官协会”这种组织,“戒严时期,上位长官常明表暗示下属睁只眼闭只眼。”
即便眼观所及无法吞忍,张静仍守分际做好份内事。
1978年张静从政大法律系毕业,应届考取司法官,是同届唯二。2年后退伍进入“司法官训练所”(今“司法官学院”),1981年7月1日上任基隆地检署检察官。
4个月后张静调任马祖“金门地方法院连江民事庭”庭长,8个月后重返台北进入地检署任检察官,民国75年12月31日花莲报到升任主任检察官,“那时我才30岁,是全国最年轻的主任检察官。”但1年后,张静就退出司法界转当律师。
全国最年轻主任检察官
“我是司训所18期升迁速度最快,不过离职也是最快。”跟张静同期有今最高法院院长郑玉山、前立委谢启大、前消基会董事长姜志俊等,“我在台北地检署长官、同事是陈涵、谢文定、黄世铭等,这一批不少人之后当上首长,很多朋友惋惜我的资历、成绩太早离职,但我觉得该退就退,没什么好留恋。”
压垮他对台湾司法信任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林坤钟案”。
最后一根稻草
“我是因为‘不接受关说’,才决定就此辞任检察官,离开司法界。”那时张静在花莲地检署侦办“前国民党立委林坤钟涉嫌掏空大汉工专(今大汉技术学院)新台币3亿元”一案,被上头消极性制止。
“林坤钟当年影响力很大,我坚持要办他,写了起诉书要跟高检署首席检察官报告,他一直压着不盖章、不让我起诉。”几天后,“张静转调云林地检署主任检察官”消息下来,他气得连云林都没去,就辞职不干。
“这不是首例,所以我一直没有在司法界终老一生想法。”
“非我族类”窘境
他另外聊起任职台北地检署的往事。
台北地检署时期,张静是当时主任检察官谢文定(后曾任法务部政务次长)“信组”检察官,“有次要到楼上找‘忠组’同事,我一进去他们办公室,本来还在谈笑的‘忠组’6名检察官突然一致散开归位,彼此一句话不说。”
“道不同,同事不会把你当‘同事’看,我真的很难待下去。”张静描述,他不是做抓耙仔,排斥原因单纯“非我族类”,彼此想法、作为“不一样”,“我不知道同期朋友在别的单位如何,至少这是当时我的亲身体会。”他另透露,那6名检察官,其中1人就是后来曾因股市秃鹰案遭判刑10年的李进诚。
转任律师30年,时间早就超过法官、检察官时期6年的张静承认,很多人质疑为什么他退下来这么久才讲?“但当年我就曾针对‘关说法官’问题,在报纸公布部分资料,只是没有引起太大波澜。”
主张改采“起诉状一本主义”
转任律师后,张静认为从辩护席上看到的状况,其实跟检察官时期仍没什么两样。
“这种环境不是1个人撼动得了,所以我和郑文龙才想推‘陪审制’,但陪审团有很多配套得做,比如‘起诉状一本主义’,若陪审团过程没采用‘起诉状一本主义’,这陪审团的审判一定失败。”
*“起诉状一本主义”:即“卷证不并送制”,意指检察官提起公诉之际,只向法院提出起诉书,不同时提出侦查纪录、证据证物等卷宗,避免案件尚未审判之前,法官可能因事先读了检察官起诉事实、证物,抱着对被告有罪的预断心证进行审判。
但张静清楚明白,一旦采用“起诉状一本主义”,台湾刑事审判制度将从“根”改变。
做官做到没味儿
“过去都是法官主导,一转‘陪审制’,法官将只是指挥诉讼,他们怎么愿意放这个权?大权在握,如何舍得,这也是台湾推动‘陪审制’最大抑制力。”
张静解释,审判过程一旦改由人民“认定事实”,法官就失去“调查证据”的权限,“这两块是让法官当得最有味儿的关键,收回这两块,做官做到没味道了,当然群起反对。”
图:张静名中有“静”,但大鸣大放性格30多年未改。
====================
25岁庭长
30岁主任检察官
资历好像蛮威的
作者: formatted (ゴミ丼 わがんりんにゃれ)   2017-04-06 09:51:00
作者: popopal   2017-04-06 09:51:00
难怪下地狱的大多玩法的X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