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cgi0911 (胜者的迷思)》之铭言:
: ※ 引述《simpleplanya (金古意)》之铭言:
: : 大家好 我古意辣
: : 最近古意在看一本书 书上有个人物
: : 他官职是明朝永乐驾前四品带刀侍卫
: : 所以想请问一下在明朝四品官会很大吗QQ?
: 姑且不说明朝其实没有四品带刀侍卫这种官职。
: 明成祖是相当倚重特务统治的皇帝,在他底下锦衣卫相当程度地扩张
: 权力。但是有明一代,皇帝其实往往不会在锦衣卫里面只信任一个人
: ,而是会在两、三个领导圈子里面拣选亲信,甚至很多时候会让他们
: 都拥有直觐的权力,达到互相竞争的效果。
: 锦衣卫的主官是“掌卫事”,这是一个荣誉衔,通常由最高级武官、
: 有爵勋臣、皇亲国戚兼任,但是不大管事。再下来正三品的指挥使也
: 往往是荣誉职。有明一代,在锦衣卫里面真正掌握实权的往往是从三
: 品的指挥同知与正四品的指挥佥事这两个阶级。
: 所以“四品锦衣卫指挥佥事”这个位置,通常意味着是在皇帝提拔的
: 锦衣卫领导圈子里面,比较资浅的那一方。但也因此意味着,这些人
: 为了继续上位,表现都比较积极。概括来说,指挥佥事这位子通常作
: 风都会比较阴鸷凶狠;反倒是升到同知以上,有时候太过于高处不胜
: 寒,反而做事会比较保守。
: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明英宗天顺年间,因为“夺门”之争,天顺年间锦
: 衣卫可以说是相当横著走。但明英宗也刻意培植本缺是指挥佥事,比
: 较资浅的逯杲,来制衡本缺是指挥使,比较资深的门达。逯杲跟门达
: 都是以强横滥权闻名的,只是前者的作风比后者强悍得多,在“夺门
: 之变”里面的贡献也比后者大一些。所以一段时间内,虽然逯杲在本
: 缺上没有超越门达,但是受皇帝信赖的程度还有过之。只是人太嚣张
: 就很难全身而退,在曹石之变里面被首先干掉。反倒是门达还多活了
: 几年,到了宪宗成化初年,因为涉入继位政争太深,而被宪宗流放到
: 广西、不明不白地死在途中。
: 但凡特务单位就是这样,领导圈子里虽然名义上有主从之分,但实际
: 运作起来,主官、副主官与高级干部之间往往是互相竞争,下克上的
: 关系。因为只有这样,独裁者的耳目才不会失聪。
锦衣卫掌卫事不会是荣誉职不管事的!是有实权的。
而锦衣卫指挥使中后期是真的虚衔荣誉职还可世袭。
"掌卫事"本身就是指实际掌理锦衣卫事务之意,
不以标配的锦衣卫指挥使,而是以高配的其他官衔来掌理锦衣卫。
至于皇帝要信任其下的指挥佥事、指挥同知来制衡那是另一回事,
皇帝也不会派个自己不信任的去掌锦衣卫事。
历代锦衣卫掌卫事在皇帝挂掉后通常会倒台,袁彬是例外。
更何况之后还有东厂、西厂、内行厂地位还在锦衣卫之上。
明朝的军制基本上为都司卫所制,基层单位就是卫与所,
一卫约五千六百人,卫下设所,千人则为千户所和百人则为百户所,
依序还有总旗、小旗各单位。
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则是地方军事机关,
都指挥使(正二品)与布政使、按察使并称都布按三司,乃是地方大官。
(清保留后二者,所以有山西布政的五千两),
都司原隶属于大都督府,后朱元璋废大都督府,
分拆为五军都督府(中左右前后),分统诸军司卫所,其长官为正一品左、右都督。
原来五军都督府有统兵权而无调兵权,兵部则有调兵权但无统兵权,
但明中叶后,卫所制的破坏让五军都督府职权渐被兵部取代。
简单来说军事机关层级由低至高就是:
所-卫-都司-五军都督府
但皇帝亲军上二十二卫(含锦衣卫),称亲军指挥使司,不隶属于五军都督府。
锦衣卫为朱元璋改革禁卫军,建立十二亲军卫中的其中一亲军卫,
皇帝为锦衣卫的直接管理者。
所以按照明国初制度,锦衣卫是个亲军指挥使司的机关(没有都),
其长官应该是正三品的指挥使。
但随着锦衣卫长官个人官衔的提升,就出现了以更高级的官衔掌管锦衣卫的情况,
为此皇帝会在官衔上加上"仍掌锦衣卫事"的说明。
第一任有明白记载的锦衣卫指挥使为毛骧,成就为打造了胡惟庸的连坐大案,
后来就是被拔擢以都督佥事掌卫事,看来第一任便有了此例。
但前期锦衣卫都还是以指挥使为长官的,但到了英宗夺门之变复辟后的天顺年间,
因为以前土木堡之变与英宗一起被劫持北上的袁彬与哈铭随侍有功,十分受到眷待。
另外还有深得帝宠的门达,就都是以超越指挥使的官衔来掌卫事了。
以袁彬在锦衣卫为例:
试百户(明代宗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