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arrenwu (第二零三航空魔导大队)》之铭言:
: ※ 引述《yuponkimo (皇甫尊)》之铭言:
: : 我们的课纲里面硬塞了一堆孔孟,
: : 教师体系培养了一狗票崇儒的老师,
: : 把儒家捧得多高多高,
: : 好像懂那论语就真的能治天下似的,
: 这些什么“崇儒”的老师跟孔孟应该是没有关系。
: 至少这群人,别说是去了解孔孟思想,连论语应该都没有读完过。
: 孔子的概念中是要你给予长者该有的尊重,而不是“老人就是屌”这种概念。
: : 殊不知儒学在先秦时代过去后早就进行了好几次大大小小的改革,
: : 只是我们的课本都不怎么提较近代的儒学变体。
: : 如果只死嗑千年前的那一套老东西,
: : 绝对会被西方哲学屌打好几下。
: : 回到你原文里提到的举例,
: : 就像我说的,时代不同了,
: : 家长啊师长阿跟晚辈的关系已经不一样了,
: : 死巴著千年前的那一套当然只会被干谯啊,
: : 像是百善孝为先,
: : 注意这个"百"字,
: : 百泛指多,孝是什么?是无违。
: : 你要不要去婚姻版或BG版看看那些没卵蛋的妈宝是什么样子?
: “无违”是出自下面这段:
: 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
: 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 所以没卵蛋的妈宝跟孔子说的无违一点关系都没有
: 孔子之所以现在被搞得好像是奴性始祖,就是因为这类误解一直在累积造成的
发现一个很神奇的现象,台湾人大部份都不知道理学及心学
儒家近代的学派能粗略的划分为心学和理学 就算是高学历的学生也一样
在大陆就不是这样了 有一定程度的学生至少都能区分出心学和理学的差别
理学坚持主张一切的道理价值观都应该读古人圣贤书,从古人的经典上做引用及解释
也是"奴家"的代表,重私德,轻公德,在台湾,大部份人对儒家的印象都是"理学"
代表人物就是 满口仁义道德 表面一套 私底下另一套 的 朱熹 乡愿的代表
存天理去人欲,内斗内行外斗外行,出张嘴不做事的代表。
“秦火之后,汉儒掇拾遗文,遂误为训诂之学。晋人又诬为清谈,汉唐又流为佛老,至宋而
加甚矣。仆尝有言,训诂、清谈、禅宗、乡愿,有一皆足以惑世诬民,而宋人兼之,乌得
不晦圣道误苍生至此也!仆窃谓其祸甚于杨墨,烈于嬴秦。每一念及,辄为太息流涕,甚
则痛哭!”又指责“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
死报君王,即为上品也”
→理学的腐儒基本上只会嘴砲做形式和内斗政治斗争 遇事两手一摊 重形式轻事实
理学在清初以后走入空谈,严重脱离实际,变成以学术为工具博取政治利益的手段
康熙二十一年,康熙帝读了崔蔚林的文章,说“岸然自负为儒者”实在“可鄙”。又说:
“伊以道学自居,然所谓道学未必是实。闻其居乡亦不甚好”。康熙说“今视汉宫内,
务道学之名者甚多,考其究竟,言行皆背”、“在人主前作一等语,退后又别作一等语”
。他曾说:“李光地、汤斌、熊赐履,皆讲道学之人,然而各不相合。”即便如此,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清朝颁布诏令,规定朱熹成为孔庙十哲之一,标志着程朱理学
成为了官方学术。
清初发扬了汉学旗帜与宋理学对立,惠栋在评《毛诗注疏》时说:“宋儒之祸,甚于秦灰
。”认为宋学偏离儒之本法太远,应该回归远古考据“凡古必真,凡汉必好”
补个卦点:宋明理学,虽被后世认为孺家正宗,但实际上不合原本的儒家精神
实应为”别子为宗”;心学的本质反而比较偏向孔孟的思维
理学最后的结果就是养出了众多腐儒 只懂嘴砲 不懂做事 轻实质 思维多流于形式
日本明治维新时,便是以儒家的心学做为改革的内涵,现今大陆也很流行推广儒家心学
只有台湾还在拼命推广不合时宜又不切实际的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