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flyover01 (想得不可得 情爱里无智者)
2017-03-21 17:27:44※ 引述《Odakyu (青蛙骑士 瀬戸幸助)》之铭言:
: ※《ht91008 (色情狂)》的观察啦:
: : 在我国昭和时期 开放私有轻轨
: : 串联整个西部平原地区
: : 加上南北平行预备
: : 完整连结跨区域轻轨
: : 小孩跨乡镇上下课
: : 大人到农会洽公
: : 比现在大X南公共汽车方便
: : 现在很可惜都被柏油路埋掉
: : 所以
: : 日治时期轻便铁路是否为先驱?
不是先趋
让我们看看当时兴建铁道,需要什么资源
就是钢轨,铁车轮,没了。顶多再用些木头做车身
高级一点的,用上蒸气火车头。首先,火车是吃煤的,这个挖了就有,刚好台湾当时也出产。火车的工艺水准也不高,汽缸压力相对很低,大部分零件用翻砂就做的出来。所以只要有钱,台铁就能修复老火车头,可是100系英国婆仔就修不好
相对的,用汽车与公路,会怎么样?
第一个,路面就是大问题。铁道只要插两根铁轨就能搞定的事,公路需要大量的柏油或水泥才行。柏油是炼油的副产品,但是日本台湾都不产油,炼油厂又都是贵松松的进口大型机具。水泥更麻烦了,窰炉基本上还是要跟外国买,更麻烦的是烧石灰需要大量的能源。当时台湾绝大部分房屋还舍不得用上水泥,怎么可能拿来铺路。
再来是车辆。先假设不用内燃机好了。光是橡胶轮胎(又要进口)就能把日本帝国玩死。一架轻伤美军P-51迫降在中国日本占领区,送回日本试飞之后,除了简洁外型优异气动强大火力之外,令日军飞行员印象深刻的居然是“飞机很干净”,“都不会漏油耶”
因为日本连O-ring都做不好。许多管路是用硬焊上去的。整个日本的橡胶工业,就是悲剧。
整个二战期间,除了少数的几个面向,日本基本上还是处在工业革命的前期,煤,铁,蒸气是日本工业的象征。汽油与内燃机反而是少数的先进。台北机厂就是个例子。原动室的烧煤锅炉到今天还在,产生的蒸气用来提供加热与动力,而不是使用电热与马达(所以剩余的蒸气才能加热大浴池让全厂洗澡)。制作马达的铜线是非常昂贵的物资,做弹壳都不够了怎么会拿来做马达。事实上台湾总督府曾经发起过铜像报国运动,熔掉了台北街头的铜像。没人当面说出来那个是青铜,不能直接当黄铜做弹壳
所以回过头来,轻便铁道不是先趋,而是没有轻便铁道,你就只剩凹凸不平的泥土路了。然后春夏季变成大泥塘。
轻便铁道的始祖来自潮湿泥泞的伦敦街头。为了让马车摆脱烂泥,所以铺上了铁轨。这是最早的轻轨运输系统。
但是因为铁轨基本上就只是放在地上,简单的固定一下,无法承受太大的剪力,所以加减速都要放轻,连带的影响极速。
最麻烦的是,轨道车辆是不转向的,完全靠道叉来控制。作为干线运输还好,你要是玩door to door叫做抖M想不开。反而公路是由机动车辆本身来操纵方向,铺设路面的时候完全不用操心这个。
轻便铁路不是先趋,是当时时空环境下最好的妥协与选择
因为没有轻便铁路,基本上你便连路也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