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韩国的崛起 主要是靠中国共产化
二战结束后 日本成为美国的代工基地 许多知名的企业在这一时期创立发展
Panasonic、SONY、丰田、本田 不只是电器或汽车工业
一些传产如制鞋 日本二战后也是全世界的生产基地
1960年代 日本国民所得倍增计画 6年的时间就达成 称为日本战后经济奇蹟
此时的日本工资增高 汇率也高 出口相对比较没有竞争力
产业像1980年代的台湾一样 纷纷从日本出走
在台韩寻找更低廉的人力成本与土地成本
那时候钱就一直往台湾这个水池灌进来 台湾人自然可支配的金钱愈来愈多
造就了台湾 韩国的经济奇蹟 这个奇蹟 是拜美国政府的政策所赐
美国当时的政策鼓励企业在日、台、韩设厂
所以台湾 韩国要感谢中国 因为中国赤化 那时候还在大锅饭 文革反资本主义
如果邓小平早20年提出开放改革 那台湾现在可能只是一个转口港的地位
1980年代后 中国改革开放 台湾工资像日本一样翻了几翻
为了应付美国市场采购的需求 台商像当年的日商一样
必须到其它地方找更低廉的人力成本 于是有些人西进中国 有些人南进印尼或越南
台湾的人力密集制造业慢慢消失 失业的人也变多 台湾这个水池的钱慢慢流出去
经济自然愈来愈差 形成恶性循环
台湾的产业不太可能好起来 法律太过于僵化 看看uber 第三方支付
现在要取得土地的成本也非常高 已经不适合投资工业
企业把钱用来买土地 养地 获得的利润反而比制造业还高
比方说以前取得市郊工业建地的公司 现在把地卖掉的获利可能都比再营业20年还多
政府对国土根本没有规划 随便在中南部绕绕 市郊一堆在农地盖起来的工厂
政府要做的并不是阻止企业盖厂房 而是要协助企业取得可负担的土地
并制造产业聚落 增加物流 生产供应炼的效率
比方说一个电镀的聚落 这些工厂可以共同分担污水处理成本
形成一种规模经济 可以有效降低成本 增加竞争力
以前台湾的环境都是单打独斗 现在也是 我们的土地法根本不合时宜
台湾现在景气差 但土地 工业建地 建地甚至农地价格都逆势上涨
就是土地已经变成一种炒作获利的商品 而且钱都用来炒作土地或房产
这种炒作是没有产值的 制造业生产一个产品 有附加价值及产值
但土地跟房地产的交易炒作却没有这种产值
就像转手卖一碗阳春面从30涨到50元 份量还是一样多 吃的不会比较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