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这一系列文可能都厌烦了,小弟也是。但还是想对我认为与事实差距
比较大的地方进行一些说明。
这篇基本上是针对五代战机的匿踪能力来写的。
在五代机的各项能力中,匿踪能力是最最重要的。在超视距作战中,四代机
无法用雷达扫到具有匿踪能力,尤其是正面匿踪能力的五代机,但是五代机
却可以用雷达扫到对面的四代机,或者通过隐形资料链(数据链)从僚机或
预警机获取。这样四代机只有被动挨打的份。flyover01对歼20匿踪性的批评
有失公允。
※ 引述《flyover01 (想得不可得 情爱里无智者)》之铭言:
: ※ 引述《ilyj2012 (麒麟才子)》之铭言:
: https://goo.gl/sc9h5K
: 有没有发现,奸20是正面投影最杂乱的?而F-22是最干净的?
这张图中只是一个剪影,图中的歼20处于地面静止状态,其主弹仓、侧弹仓、
起落架仓全部打开,当然显得杂乱。拿这张图来比较各个战机的正面匿踪能力
完全没有道理。
下图是飞行中的歼20,起落架舱和弹仓都闭合。显得非常干净。
飞机肚皮上那个突起物是龙伯透镜,用来增强匿踪战机的反射信号,来避免
己方地面雷达找不到他。而同敌机作战时,当然不会带着这个透镜。
http://imgur.com/XgnIn7H
下面两张分别是F22和歼20的正面图。
http://imgur.com/U3fhqNV
http://imgur.com/XuOKOHb
对比两架战机的横截面或正向投影,J20仅比F22多了一对鸭翼(前翼)。
: 机身的RCS处理完之后,翼面是更难处理的。因为机身还可以靠外型来偏折雷达波。
: 所以F-22把尾翼藏在主翼投影里
: 而T-50也学了这一招
: 反观奸20
: 前翼与主翼各玩各的也就算了,他妈的这货还带上反角啊!这对前翼看见雷达波,简直像风车扇叶遇上风,只差没说欢迎光临了
这对鸭翼在飞行中,尤其是高速飞行中,基本处于水平状态,也就是翼面与机身纵轴基本
平行,这样不会让正面RCS增加太多。除非是这对鸭翼的翼面与机身纵轴夹角过大。
与其担心这对鸭翼,还不如担心一下F22的Caret(加莱特)进气道里的用于产生
斜激波,来压缩超音速气流的斜切版。
下图中,F22进气道中的斜切板清晰可见。这个斜切板于机身纵轴的夹角远远大于歼20
鸭翼于机身纵轴的夹角,因此将会比鸭翼带来更多的雷达反射,不利于匿踪。
http://i.imgur.com/Uwxcsmk.jpg
不仅仅是这个斜板给F22带来雷达反射面积,F22的菱形进气道同机身之间的沟槽(图中
清晰可见那两个沟槽)也带来了雷达反射。这个沟槽还增加了飞机的空气阻力,增加了
战机的重量。 这个沟槽对于F22来说是必须的,因为它其实是用来分离附面层的,防止
低速的附面层气流流入进气口,影响发动机工作。附面层就是物体在高速运动时,因为
物体表面对空气的粘性,而让物体表面有一层缓慢移动的气流。而F22的这个沟槽就是
为了把这些低速气流引走,不流入进气口。
而歼20的DSI(无附面层隔道超音速进气道)进气道不需要这个沟槽(隔道),这是因为
DSI进气道里的那个鼓包可以将附面层气流推出进气口。
这个鼓包的雷达反射截面积比加莱特进气道的那个斜板的反射截面积要小。
这就是为何DSI进气道的匿踪性能要优于加莱特进气道的原因。
再看俄罗斯所谓的第五代战机T-50,见下图。
因为进气道过短,双发动机距离比较远,所以T-50都没有采用弯曲进气道,发动机的
风扇清晰可见,这是巨大的雷达反射源。远远超过歼20的鸭翼和F22的进气道斜切板
+附面层隔道。
http://imgur.com/bM493qg
http://imgur.com/o9IUcrs
下图是T-50的腹部图。
http://imgur.com/RD1KtDa
可以看到不同于J20和F22的平整的腹部,T50的腹部相当有凹凸感,这是非常好的
雷达反射源。发动机也裸露在外面,而不是像J20和F22那样用机身包裹起来,也是
比较大的雷达反射源。因此T-50的腹部匿踪能力也极差。
对比一下J20和F22的腹部:
http://imgur.com/FmbFkoh
http://imgur.com/5QnLGEd
F-35的腹部,也是有很大的凹凸感。
http://imgur.com/Nfdt6qG
: 奸20的设计很明显的是只想欺负当今的四代机而已,对真◎五代机只要求到别像四代机被杀好玩的就够了
: 硬要说奸20是真五代机,那请解释一下美国四款,俄国一款,甚至日韩印度的概念设计里,从未有一家如奸20的前翼构型,以及前后翼不在同一平面上。
刚才已经对比过T50的匿踪设计了。
这位flyover01版友讨厌鸭翼也就罢了,可是不该拿尚在草稿阶段的日韩印度的所谓
匿踪战机来说嘴。大陆的另一款匿踪战机FC-31(一般被误称为歼31),早就试飞了,
机身修改后的第二架原型机都试飞成功了。FC-31是没有鸭翼的。
这位版友宁肯提及日韩印度那些尚在草稿上的飞机,也不提及大陆的FC-31,实在有失
公允。下图是FC-31。
http://imgur.com/hQloXH5
http://imgur.com/rVay5RC
没有鸭翼的中型匿踪战机,日韩印尼在草稿上的匿踪战机,也是中型的。
: 优个屁
: DSI进气道的确有结构重量轻又可遮掩发动机降RCS的能力
: 可是它是固定的,懂?
: 就知道你不懂
: 高超音速之后,进气面积不变,速度两倍就是进气量变两倍。这已经不能靠震波减速或排气门来缓解,只有直接动进气面积一途
DSI的名称就是无附面层隔道超音速进气道。两倍音速下工作没有问题。
而给超音速减速的原理就是震波(激波)减速。具体是靠机头、进气道唇口和DSI鼓包
形成的复杂激波来给气流减速。其中DSI鼓包形成的激波还是多个斜激波角度连续的
激波组,因此超音速下总压恢复系数比较好,造成的发动机动力损失小。
(抱歉上面这一段大部分人都看不懂,因为涉及到了比较复杂的乘波体理论)
另外,你说的两倍音速下不能靠震波或排气门来减速,只有动进气面一途,是不对的。
你好像以为F22的加莱特进气道的斜板是可调的? 不是,它们是固定的。
F22在超音速巡航或2倍音速时,就是靠震波和背部的排气门来工作的,进气道不能调节。
: 像这样 https://goo.gl/NEH9iy
: 五毛们(又)在欢欣鼓舞歌颂奸20采用先进的DSI进气道时,却忘了空气是不会管你先不先进的。你速度高,就有那么多空气冲你的发动机。
: 你只能选一样,高速(2马赫+)或低速(穿音速)。下好离手
: 所以采用DSI,就表示奸20放弃了二马赫区的机动与空战。搭配没力的发动机,代表F-22/F-35设计的超音速空战区也放弃了。奸20回到了四代空战的穿音速空战范围。
上面说过了,DSI可以工作在2马赫,没有问题。
美国在1995年,把一架F16 Block30改为DSI进气道,证实飞机速度可以达到2马赫。
http://www.globalsecurity.org/military/systems/aircraft/dsi.htm
The inlet was found to successfully replace conventional methods of
controlling supersonic and boundary layer airflow at speeds of up to
Mach 2.0 with lower cost and complexity.
这种(DSI)进气道被证明可以成功地取代传统的方式来控制速度直达2倍音速条
件下的超音速和附面层气流,同时成本更低,结构更简单。
: 光奸妻就还有七百架,只买24架Su-35是要汰换多少?
: 是你太好骗,还是你幼稚到以为全世界都很好骗?
一架苏35可以取代至少10架歼七。
: 不仅如此,Su-35的向量喷嘴的确很威。但是这样搞就完全放弃了喷口部的匿踪了,这叫完全不处理,一种摆烂给他死的节奏。这个设计比阿三的五代概念机还逊
SU-35本来就不是匿踪战机。
: 啊我错了,奸20本来在喷口部的匿踪处理就是不处理,摆烂给他死。
歼20的喷口当然做了匿踪处理,只是没有F22那样好,同F35差不多。
: : 关于美国F-35 vs 大陆歼20,我前几天写了一些东西,分享给大家:
: 从你上面的表现就可以得知,你对五代空战长什么样一无所知。
: 军盲不可耻
: 军盲了还装军事专家摆谱瞎掰一通,还掰个满篇都是错的
: 礼义廉
: 不服气?
: 就凭你还在扯机头指向能力,却没提到Link16,整个想定还在一对一单挑
我前面一篇文已经提到,这个Link16早就过时了,通信速率太低,无法满足
第五代战机的CEC(协同交战)需要。现在F35用的高速数据链是TTNT和MADL。
http://imgur.com/WTaXPl4
原计划在周末写四篇,现在刚刚写完最后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