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XX9 (米鲁国王)
2017-02-26 13:18:45这个我稍懂
虽然林北是电资类有说错请见谅
家里也是粗工啦
由于常态维持大量正职工人成本很高
加上工期不一
所以大公司考虑灵活性和成本 会逐渐派遣化 组织分工细化
只留下设计等核心部门
这有点像半导体业生态链
所以这个趋势下
一般垂直整合的大型建设公司很难维持
无法像中国国营建设公司 如中建
大陆基本上则是认为国内未来仍有需求
所以他们 想维持实力 改成输出海外
这个方向就和台湾不同
一般国家没有特殊长远国家战略考量
都是按照市场机制走
所以说会逐渐变成分包
大包单位接案设计标工程
偶尔搞个政商勾结
然后会有中包 下面也有 小包商
理论上这样会是最合乎效率的
但 现实上是反过来 先定价抢案
再回过头去降成本
所以当然问题就出来了 会导致工安缺失
这么弹性的结构下工程应该也不致有问题才对
但监管法规 实施方式并没有跟上
你中包找 小包的过程
小包可能是有案就接 他们本身只是代工
对法规 工法并不会特别去细究
而且这就只是一个案子罢了
现在人力又短缺 他们可能随便应付就过了
究责能力不高
这就不会影响底层的生涯发展
而且成本也低 不可能多花时间在教育训练上 因为这是要花额外时间的
案子都做不完了
所以要改善的是 直接对分包制度做定义
把中小包抓去教育训练
要去规范派遣工安人员
尤其是那些到处接案 没办法用组织去框的人力
一般小包商也没什么唸书 跟上法律上的工安规范不容易
现在大家都是临时找人 也就是临时工
有人能做就已经很好了
临时编成的 小团队 你要怎么去管理
可能这个案子结束就散了一半了
但你说临时工可替代性虽高
它也是需要一阵子专业训练的
政府的监理单位要去看 调查
一个案子的实际施作合理 人力和工时
用统计数据应该可以去抓出不合理的单位
那么可以知道哪些单位施工应该是用了多少临时工 黑工 无法被监管的
要求每个工人都有被纳保
有一定的工安 训练
成本过低 工程财务结构不合理的
也应该挑出来
主要的一方面是在工安和品质 下手
实际上还可以抓贪打黑
这一块其实要深究的,话
是可以从根本顺便把很多台湾的老问题解决的
希望可以有更多人来回文讨论这个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