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体来源:
联合新闻网
2.完整新闻标题:
台湾舞台车艺术 这些照片老外看了都说好厉害
3.完整新闻内文:
2017-02-19 11:00联合报 记者陈宛茜/台北报导
一般人对舞台车(前身为“电子花车”)的印象,热闹却低俗。但在摄影家沈昭良的镜头
中,舞台车华丽精致、充满创意与设计感,可以成为台湾设计文化的代言人。“外国人对
台湾的舞台车相当惊艳,认为是成熟的工业设计作品。”
● 跟拍12年 见证舞台车历史
2005年起,沈昭良投入拍摄台湾舞台车相关产业,包括舞台车、综艺团、康乐队、钢管秀
等。好几年的时间,只有哪里有庙会、野台秀,他就会拿着相机奔往该地,“我像追龙卷
风的人,环顾四处奔放的冲天烟火,想着到底要往哪个现场。”
舞台车如烟火般灿烂,沈昭良看到的却是灿烂底下的空虚。他喜欢拍“下戏”后的舞台车
。这些空无一人的舞台车,停在同样曲终人散的夜市、庙会、街道、墓冢旁,暗夜中流动
诡丽色彩,凸显舞台车在台湾庶民社会的诡异地位。
“摄影家应该把观众看不到或忽略的东西,让观众看到。”沈昭良想让民众看到,没有了
表演者和观众的舞台车,呈现另一种情境。没想到,剥除了人潮的舞台车,却意外展现设
计的美感。
●在欧美人眼里 舞台车有“精准设计感”
2012年,沈昭良的“舞台车”摄影作品赢得纽约艺术机构Artists Wanted颁发的年度摄影
奖。从此,台湾舞台车跟着沈昭良的镜头南征北讨,在欧美艺坛展露头角,登上义、法、
英、荷、德等国的报刊杂志。
在沈昭良的镜头下,台湾舞台车既不俗艳、也不喧闹,流露一种精准的设计感。沈昭良说
,外国人看了他照片中的舞台车,最常听到的评语是“美”、“好厉害的设计”,把舞台
车当成精美的工业设计作品。
● 选举、游行、毕业典礼都找它办活动
在跟拍的过程,沈昭良梳理舞台车的历史。他表示,台湾人印象中的“电子花车”,早在
1993年便转型为“舞台车”。因为早期的电子花车是红白事混用,可能上一场做丧事、下
一场办喜事。拥有者屡遭投诉,干脆另起炉灶,设计专供喜庆活动使用的“舞台车”。
比起前身“电子花车”,转型后的“舞台车”灯光更多变、舞台机关更多元、收纳更灵活
,成功打开市场。活动场地从庙会,扩展到选举造势、游行、大学生迎新等,甚至幼稚园
的开学与毕业典礼,都会找上舞台车办活动。
● 用黑白照片 让钢管女郎“庄严展现自己”
最近,沈昭良推出摄影集“台湾综艺团”。这次,他把过去被他从“舞台车”抽离的“人
物”找回来。用黑白摄影的古典纪实手法,纪录这个活跃于台湾社会各式婚丧喜庆的“台
湾特有的移动式演出团体”。
有钢管秀、脱衣女郎,“台湾综艺团”常被外界视为色情、鄙俗。但一如“翻转”舞台车
,沈昭良的镜头颠覆这些表演者过去在媒体上的负面形象,让她们“庄严地展现自己”。
沈昭良发现,综艺团的跑场歌手中,除了专职的歌手,不乏学生、英语教师或银行职员,
以兼职方式参与演出。他的镜头挖掘出她们在亮丽外表的包装下,所潜在的平凡与质朴。
低俗不低俗,往往视乎观看的角度。沈昭良说,许多政治人物竞选时,也聘请综艺团当“
草根助选团”,“用它时说它草根,不用它时说粗俗”。
一如舞台车,综艺团也正走在转型之路上。沈昭良说,全台迄今有逾两千个综艺团。他曾
看过综艺团为年轻观众表演西方音乐,而钢管秀女郎则以健康、不卖弄肉感的方式重新登
场。
● 文创力不输电音三太子
近年,“电音三太子”成为台湾文化行销国外的主打意象。沈昭良认为,转型后的舞台车
和综艺团,也拥有不输给三太子的文创潜力。“让行动迅速、舞台灵活的舞台车载着台湾
的表演人才,到世界各角落表演,不是很好吗?”
这12年来,沈昭良的镜头见证、协助了台湾舞台车、综艺团等产业的转型与再生。他透露
,摄影集“台湾综艺团”是这个系列的句点,他已将相机转向另一个应该被台湾人注意的
产业,“我还是在路上,只是走到另一条路。”
4.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
https://udn.com/news/story/7322/2293475#prettyPhoto
5.备注:
Taiwan No.1
本鲁还蛮喜欢这种乡民文化的说,临场感都很赞勒XD (提供3个影片参考一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AkZArcgse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8EhE6pxLd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q02XNu3Ij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