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面扩大政治任命,为何令人担忧?
文:林韦萱 摄影:吴逸骅 设计:黄禹禛 2017/2/13
https://www.twreporter.org/a/civil-servants-head-of-the-executive
未来政府的部分三级机关首长,可能不一定是公务人员,而是如现行各部会首长一样,改
成政治指派。行政院此举引来各种质疑与忧心。也让我们深入思考:国家的政务体系应该
有多大规模?怎样的政府人事制度变革才符合公众利益?
2016年底,行政院提出“三级机关首长改政务、常务双轨任命”(注),与此相关的“中
央行政机关组织法”修正草案已经送到立法院,若三读通过即可执行。
但此项变革引来各种批评。反对声浪大致分成两类,第一类认为,这绝对是政治分赃,或
是民进党叫不动文官体系,想用自己人;第二种批评则认为,应该通盘检讨政府人事制度
,不该只片面扩大三级机关首长的政治任命。
持后者意见的,有人认为政府体系太封闭,人事任用不够弹性,专业人才无法为国效力;
也有人从这次修法看到建立高级文官制度的急迫性,让我们的文官除了专精以外,还能具
备横向沟通协调能力;再者,长久以来为人诟病的公务员考绩法与奖惩制度更需要打掉重
练。
种种关于政府人事制度问题亟需检讨解决,但行政院人事总处只挑了三级机关中的25个首
长下手,而且没有公开遴选、国会同意等把关机制,这也引起各方质疑。行政院人事总处
人事长施能杰,在《报导者》专访中说明扩大政治任命的脉络与标准,也针对各界担忧予
以回应。
前情提要:三级机关是什么?
三级机关的定义是,我们通常把行政院、考试院等五“院”视为政府一级机关;行政院其
下的内政部、教育部等“部、会”为二级机关;部会底下的“局、署”就是属于三级机关
,像是经济部下的国贸局、工业局;农委会下的农粮署、渔业署;卫福部下的疾管署、食
药署。
我们可以把政府体系想像成一艘船,有负责掌舵,决定政策方向的“政务官”;也有负责
划桨,执行政策的“事务官”(也称为“文官”)。相对于事务官必须通过国家考试,受
到“永业制”保障,可以安稳当一辈子公务员;政务官则由政府任命,不需国考资格,但
必须随政府需求,或是政府任期而下台。
扩大政治任命的争议在于:过往,政府的一、二级机关被视为决定政策方向的掌舵者,首
长由政治任命,做不好就下台以示负责。但三级机关、机构,却被视为划桨者,只有执行
功能,因此首长为“常务任命”,也就是由文官体系中调任(但少数如健保局、新竹科学
园区等单位,因为性质特殊,所以法令允许聘用没有公务员资格的人)。这些常务任命的
首长就算达不到目标,也因为受到永业制保障,仍然保有公务员工作。
这个议题的争议是,以前都是从文官体系中找三级机关首长,但为什么蔡英文政府上任后
,却想将约25个,占五分之一的三级机关改为政务、常务任命双轨制呢?
冲击:挡人升迁,破坏文官体制
许多人痛批这项修法会“破坏文官体系”,所指的是公务员升迁之路被阻挡。前国家发展
委员会主委管中闵说:“请问你,原来的事务官期待可以到达那一级(三级机关首长)的
路就断掉了,他的想法会是什么?”施能杰承认,修法通过后的确会阻挡某些人的升迁,
但他认为这不应该是修法与否的首要考量。
政治大学公共行政学系副教授苏伟业也认为,应该以公共利益为考量,文官的升迁与否不
应该是议题。只是苏伟业也提出另一个担忧,这样负重的职缺,其实并没有很好的薪资条
件,对于外界优秀人才来说并没有吸引力:“有多少外界高阶专业人士愿意投身政务,一
个月拿十几万,并常常被政治问责?”也就是说,修法后,若没有搭配调整薪资条件,也
许无法达到预期扩大人才库的效果。
忧心:缺乏遴选制度,就会任用私人
如果扩大政治任命的法案经立法院三读通过,未来三级机关首长的任用,既无需经过国会
同意,也不会有公开遴选制度。也就是说,政府想要用谁就用谁,这也引发“封官”的质
疑。
“有人担心说,政党政治一定会有任用私人。我觉得台湾的民主政治要慢慢成熟:所谓的
政务体系,就是由选上的人基于各种理由找了一票人来。这票人如果做不好,就走人,连
被选上的首长都要走人。你说这叫不叫分赃?分赃这个字眼在台湾是非常负面的,我会说
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施能杰说。
施能杰也表示,《宪法》并没有规定政务首长的任命需要国会同意,因此未来也不会有国
会同意才能任命的机制,但是哪些机关符合双轨制标准,还是会经过立法院同意。
由于顾及到台湾民众“若非任用文官,就是酬庸私人”的观念,因此行政院没有计画将三
级机关全面改为政治任命,以免有太大反弹。“当我们在设定25个时 ,只是差不多抓一
个数字,并不是真的那么科学。只是要强调,我知道不能把比例放太大,”施能杰说。
行政院因为担心反弹力道太大,只选择五分之一的三级机关扩大政治任命。这小心翼翼的
举措,反而让许多专家更生气,认为根本没在建立制度,只是将政治分赃合理化。
支持政府人力弹性化,但反对部分调整的淡江大学公共行政系教授黄一峯失望的表示:“
我怀疑民进党是想整碗捧去,偏偏人才不够,只好先搞个部份政治任命,先满足党内抢食
政府官职的压力。”
质疑:三级机关仅是执行单位,不该任用政务首长
为什么二级部会的首长可以政治任命,但三级机关却遭到反对?标准在哪?
反对三级机关首长政治任命的人主张,三级机关只是执行部会决策,说穿了就是办事的人
,不需要跟执政党共同负担政治责任。一位不愿具名的学者认为:“政府为何要有强大的
三级机关?这种远离政治指挥系统的组织设计,是因为政策执行本身没有太多政治争议,
也不应该需要太多政治考量。”他担忧修法若通过,政务影响执行细节,未来三级机关首
长是不是得和执政者到处跑选举?
然而,施能杰并不认同三级机关仅有执行功能,他认为许多政策都在三级机关成形,部会
仅是盖章通过:“你检视台湾所有的部,大部分的部把责任都交给三级机关,‘部’经常
是空洞化的。像是健保政策是在哪里发起?很多执行面、政策面都在三级机关,钱跟人大
多也放在三级机关。”他的论点是,负责重大政策制定、拥有庞大预算的单位,首长的位
子是不是该由政务官担任,和政府同一阵线呢?
对于三级机关有没有政策拟定的能力和权限,政治大学公共行政学系副教授苏伟业这样认
为:“我们无论在法律上,或实际操作上,都没有明确区分谁是执行机关。就算是执行部
门,也一定有部分的决策权。”
实际上,三级机关的执行成分虽高,但也不能说完全没有政策制定功能。不同三级机关的
性质也相当不同,前卫生署长杨志良反对扩大政治任命,但建议即便要扩大政治任命,也
要评估该机关是属于政务性质或事务性质。像是铁路局、民航局等与政策方向无关的,就
不需要动用政治任命。
依施能杰的说法,适用双轨制的机关有两个条件:预算庞大,以及有重大决策权。“重要
的职务,安排信得过的人选,应该会比较好办事”,这是无论政府或企业领导人都期待的
状况。只是,与其片面调整政务职位,更应该通盘检讨人事制度,才能带来更深远的改革
。
【专访】施能杰谈三级机关首长双轨制争议
人事行政总处人事长施能杰。(摄影/吴逸骅)
Q:以前政府上任,只有一级机关(五院)及二级机关(部会)首长会政治任命,为什么
现在连三级机关都要政治任命?
A:我们的政府,是由政务体系领导常任体系。
台湾虽然民主,但政府的人事制度从来没有重新思考:台湾从威权变成民主政府,需要什
么样的政务体系?在政党高度竞争的情况下,你的政务体系难道还要跟以前从来不用改选
的威权时期完全一样吗?这是我们现在做这件事的初衷。
台湾政府永远在轮替,这些人民选出来的行政首长,需要什么要的班底来协助他、执行他
的政策?
我们来算一下,一个由选民选出来的总统,有多少人可以帮他完成政策?其实不多。所有
的部会,都只有一个部长、一个次长、一到两个政务次长。不论大部会或是小部会,都只
有3、4个人要领导下面的文官体系。
台湾是总统制,所以总统需要一票人,来执行他的政策。对总统来说,如果要执行选举的
政见,只能依赖行政部门。这些行政部门,不只要听总统的,还要努力说服国会、跟民众
沟通,都是很耗人的事情。所以总统制的美国,是高度政治任命的,绝对不会有孤伶伶3
个人去领导所有人的情况。我的论点是,在支持政党政治,特别是责任政治的情况下,政
府是需要有较多的政务人员,不能像现在这么少。
Q:如果三级机关的工作是执行部会政策,那首长是否是政治任命,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A:台湾中央政府的运作跟美国比较像,很多重要政策并非由部会在做,而是交由部之下
各式各样的三级机关。举例,健保署在卫福部下面,一年光健保的收支就高达上兆元。
你检视台湾所有的部,大部分的部把责任都交给三级机关,部经常是空洞化的。像是健保
政策是在哪里发起?很多执行面、政策面都在三级机关,钱跟人大多也放在三级机关。三
级机关一年的预算可能高达上百亿,但部可能没多少钱。你看卫福部大部分的事情都交给
健保署、食药署;经济部做什么事情都是依赖工业局、国贸局、中小企业处...。
美国重要的职位都是政务任命,不只机关首长,甚至连部分司长都政治任命。我们务实的
判断,台湾不可能接受这样的状况。所以逐渐从以前完全不给政治任命的空间,慢慢拿一
部分的空间。现在台湾任何执政的人进来,重要的职位都没有机会用自己的政务团队。政
务团队之间的理念会比较接近。倒不是说政务一定会和常务对干,而是沟通的方式,因为
毕竟政策永远是价值的选择。
这次民进党政府的出发点是建立体制。政党政治下没有人会永远执政,如果大家有共识,
谁上来谁用这套机制。这套机制目的是为了支持现在的政府体制能够更落实责任政治。
Q:公务员能当上首长的机会因此变少了,会不会打击文官士气?
A:过去的时代,政务官是由文官一路升迁上来。以前一路做到三级机关首长,如果做得
很好,还有机会当常次、政次,甚至当到部长。
现在这个议题出来后,确实会冲击到文官升迁,但不能解释成影响文官专业。因为文官真
正的专业应该是:不管老板是政务还是常务,只要老板交代政策方向,文官就要进行细部
规划,和老板分析政策优缺点。最后的选择权一定是老板,老板的选择,老板负责任。
Q:目前大约有100多个三级机关(70多个机关,加上其他机构),有25个可以采双轨制。
请问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哪些机关会被认为适用双轨制?
A: 实际上也不一定会到25个。目前三级机关有70几个,加上机构有100多个。我们拿了
差不多五分之一左右。
当我们在设定25个时,只是差不多抓一个数字,并不是真的那么科学。只是要强调:我知
道不能把比例放太大。抓出这个数字后,再来决定说谁要进来,谁不进来。
这些三级机关适不适用双轨制有两个指标:第一,负责重要政策;第二,掌握庞大资源。
因为总统或院长需要依赖这类型的单位,才能产生领导力。只是这个数字里面,会不会包
括执法情治部门?这个问题高度政治性,我们还没有做最后确认。
Q:美国有许多首长职务需要国会同意才能任命。如果这次修法通过,我们也会有国会把
关的机制吗?
A:美国很多部会首长的任命,需要议会行使同意权,但我们的宪法并从来没有这种要求
。
但不要忘了,最后这些都会入法。目前大致上说有25个机关,但至于是哪些机关会用政务
,还是需要立法院同意。立法院说可以用政务,他才可以是政务。只是目前国会对个别人
选不行使听证权。
Q: 很多人批评这就是政治分赃。
A:有人担心说,政党政治一定都会有任用私人。川普就是典型的例子,他连女婿都不避
讳(注)。
我觉得台湾的民主政治要慢慢成熟:所谓的政务体系,就是由选上的人基于各种理由找了
一票人来。这票人如果做不好,就走人,连被选上的首长都要走人。
你说这叫不叫分赃?分赃这个字眼在台湾是非常负面的。我会说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这批人做得好或不好,我觉得都要给任用的人机会,不要先质疑他,你就让他做做看。
有没有可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桩脚?我不能否认这种可能,但我相信民主制度里的总统或
行政院长,他们也都知道一件事情:他如果任用完全不行的人来担任这个职务,简直是拿
石头砸自己的脚,因为责任是大家一起扛。
但我们传统上就认为政治是肮脏的。反过来想,由于过去政务体系的空间太压缩,所以政
务首长就只好玩弄文官。因为他一定需要有人来协助完成政策,但因为没有这种机会,所
以他只好在进入政府后换掉文官,这样反而不好。
如果说法律上要不要限制怎么任用,我觉得有点不切实际,但利益回避、三等亲这就一定
要规范。
Q:地方政府应该也赞成扩大政治任命吧?未来会推到地方政府吗?
A:我不会鼓励地方政府使用这套,因为台湾的地方政府更不受信任。我务实地讲,我对
中央政府有一定的信任感。不论哪个政党执政,中央政府还是受到外界的监督,不论是媒
体还是立委,不太可能乱搞,但地方就不一样了。
所以我们在设计这套制度时,并没有想要适用于地方政府。如果你问我,现阶段真的是不
宜。我相信很多民选首长听到这个办法后,会觉得很棒,但他背后觉得很棒的原因,可能
跟我们的初衷不一样了。中央政府比较可能用原本的概念来执行它。
但是,现阶段地方政府也有政务首长,台北市局处首长本来就政务任命;而基隆因为不是
直辖市,所以只有二分之一局处首长采政治任命,就算全部的局处首长都是政治任命我也
不会反对,只是局处首长再往下就不应该采用政治任命了。
Q:未来会想推动高级文官制度吗?
A:台湾的高级文官应该要有一套招募方式,这跟竞争力有关。现在的高阶主管,就是一路爬
升,要爬很久,薪水也不会比较高,完全没有激励作用。
高级文官制度,是把这群高级文官当成一个独特的团体,会有跨部会流动的任务, 这样
才会成为通才。因为现在逐步爬升的制度设计,被抱怨太“专”,会有本位主义,原因就
是这些人没有机会流动。
如果把政府人事结构看成金字塔,最顶端是政策方向、政策领导力;顶端下面有一群人,
需要把政策转成有效的计画、有效的管理方式。我们过去花太少资源去培养这样的人。但
这是一个重大的人事制度变革,属于考试院范畴。
如果有高级文官制度,三级机关首长就属于这个体系,除了政治任命的五分之一,其他五
分之四就可以采用高级文官制度。
(采访/何荣幸、林韦萱,口述/施能杰,整理/林韦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