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JulianMinci (2016)》之铭言:
: (中央社记者韦枢台北6日电)已有70年历史的台纸公司旗下在台湾
: 台南市和越南有不少厂区土地,但董事长简鸿文和总经理余美玲在转
: 型理念上不合,嫌隙颇深,甚至缺乏监察人在财报签字导致股票停止
: 交易的危机。
: 台纸在台南市新营区拥有广达51公顷的制纸厂区,但制浆、造纸耗能
: 污染,新营厂区人口相对稠密,环保挑战日趋严峻,此外,由于台湾
: 缺乏林木资源,台纸厂浆纸产线设备老旧,以致生产成本日增,加上
: 国际浆纸价格偏低,造成近5年浆纸合计净损达新台币17.5亿元,台
: 纸在2016年9月决定停止新营厂浆、纸产线运作,并改生产与造纸相
: 关的化学品。
大家好,我是个喜欢玩纸的眼镜哥,
平常没事会A一下有没有跟纸张相关的新闻,
这次藉这篇来跟大家聊聊关于台湾比较少人谈到的造纸产业。
卖纸这一行,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1. 纸厂(就是自己有工厂造纸出来卖的)
2. 纸商(不造纸,以代理国内或国外的纸品为主)
其他的盘商暂时不在这次讨论的议题中。
首先关于造纸这行业在台湾是有相当久的历史,
从尚未被日本统治以前,因宗教用途而地方利用竹子打成浆抄作的竹纸
(也就是金纸那一张黄色粗糙的,没有金箔跟版印)
到日治时期日本人将手工造纸的技术传入后,
才算真正开始了台湾的造纸时代。
当时鼎盛时期在埔里有六十几间的手造纸厂,
由于产量过剩,加上埔里的水以抄纸而言的条件绝佳!
于是当时的总督府决定将纸销回日本贩卖,那是一件相当神奇的事。
之后由于时代的变迁,开始有了各类印刷机或办公家用的数位影印机,
手造纸虽然做工优良品质精美,但最后还是因为人力与产量的问题逐渐没落,
在埔里的手造纸厂纷纷不是转型拉机器做机造纸(机器自动造纸),
就是收起来或者转型成为观光或是其他行业,
而台纸就是当时面临这个大问题而转型成功的典范之一。
在机造纸的时代,大约距今三十年内,在五六年级生大约二三十岁的期间,
通讯技术的发展,有了传真机,企业开始有了影印机,
于是有了转写带专用纸,Double A,底片到相馆洗相片就有了相纸;
而纸厂这一行在早期用纸需求大增之时,正好与庞大的需求接上了轨道,
老爸那个年纪有人讲钱淹脚目,数钞票数到手软,
而纸厂的机器不断的运转,只差没办法直接印钞票,
不过基本上有做到那段时期的,现在都不愁吃穿相当好过(身边满多案例)
好吧我们回到正题,那么究竟台纸为什么会爆发这次的事件呢?
详细情况我没办法讲太多,不过这之中牵涉的利益层面其实满广的,
举个例子,记得以前家里墙上总是会挂著一叠很厚单张又很薄的月历吗?
就是老妈最喜欢撕下来当餐桌垫纸的那一张,有各种不同公司都会印来送人
那张纸就是台纸做的,然后虽然现在有永丰或是其他间纸厂,
但一般笔记本或是杂志出版用的道林纸,台纸的市占率也不低就是了。
纸张本身的毛利小,但是出货量庞大,外面印刷用或是文具店是单张在计算,
而纸厂对纸商是用重量,出货量基本上都以吨为单位,
换句话说,一本100页左右的杂志重量加总不到200克,
今天以一个最低量一吨出货,保守估计最少也能印五千本以上。
某方面来说也能称得上印钞机就是了XD
而新闻内有提到说,造纸本业经营惨淡,这就是跟纸商有所关联了,
由于上面有提到早期跟上时代的洪流,尝到了不少甜头,
到了近年来一下金融海啸,一下又高失业率、通膨跟少子化,
渐渐的以前能靠酒精行销交陪的厂商一个个离去,不然就是转型,
老方法逐渐行不通,慢慢的靠一些固定需求在持续经营。
不过话说白了,现在讲的经营惨淡只是台面话,
说实在就是老板或董事没办法每年换新车或是多出国度假几次罢了,
帐面上看起来公司没赚钱,啊其实就只是把大部分的获利拿去买货或是原料啊XD
总而言之,纸业这行目前来说也是一门老屁股独大的状态,
虽然近年开始有二代接手经营,逐渐有开始尊重文化方面的经营手法,
不过公司越大,以往的观念与经营者的脑袋其实越难改善,
现在市场已经没有以往这么多量了,从去年中秋到过年前就能感觉出来,
取而代之的是人人量少而精致,总量少单价高的需求模式,
买纸也开始会挑品牌、选特性、看服务,已不是以往单纯当批货在销售的时代。
而对于台湾在地纸业以前从未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品牌本身来说,
在目前与日本与欧洲纸厂庞大的行销资源夹击下,肯定更不是滋味吧(耸肩)
好啦我在深夜发这种认真文应该没什么人会看,下次浮出水面不知道是何时,
不过对于纸张有兴趣的朋友还是欢迎站内聊聊啦~
补一下,对纸张有兴趣的朋友可以google纸研所,那里找得到我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