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mydick30cm (我爱念书)》之铭言:
: 蜀国有五虎将
: 赵子龙应该最强
: 战神吕布大家也知道
: 魏国的就典伟最屌最出名
: 吴国有太史慈和周泰
: 所以三国最强战神是谁阿
: 有没有八卦
这位小哥是故意做球给在下吗?最近正聊到有关三国时代的“战神”,不过不是传统意义
上的“武战”,而是在政坛中风起云涌的“文战”。
故事要先从三国之中孙吴开始讲起。文很长、哏不多,请见谅。
孙吴政权虽可上溯到孙坚,但其长子孙策才是真正的奠基者,而孙策能够在短时间内基本
控制江东,全凭三样东西:遗产、亲戚、好兄弟。遗产指的是老爹孙坚遗留下来的旧部,
亲戚指的是当时在江东担任郡守的长辈们,而好兄弟当然就是他的换帖兼连襟周瑜了。
周瑜带给孙策的帮助可不是只有情与义而已,而是以周瑜为代表的整个淮南地区菁英,这
群高手们在学术上有个专有名词,称之为“淮泗集团”。
将淮泗集团的核心成员一字排开,真是不得不写个狂字:周瑜、张昭、张纮、鲁肃、吕范
等等,个个都是名号响叮当的角色。更不用说到了孙权时代“外事周瑜、内事张昭”的统
治结构,将整个江东都变成淮泗集团的形状了。
固然孙策活用这三帖猛药,迅速达成统治江东的目标,但相对副作用也强,换来的就是江
东本土大族的抗议,孙策后来遭到暗杀,根本上可以说是江东大族的一种反扑。孙策在临
死前对孙权所说的“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这句遗言,言下之意就
是希望这个弟弟,可以扛起调和淮泗与江东之间矛盾的重责大任。
孙权开始当家后,将统治重心慢慢转移到以吴四姓“顾陆朱张”为代表的江东大族上,完
成一次相对无痛的“政党轮替”。大家所熟知的孙吴四都督,前面三位都是淮泗集团的人
,到了第四位就成了吴四姓之一的陆逊了。
然而江东本地大族除了吴四姓之外,其实在吴郡南方的会稽郡,还有一股势力相对弱小、
但自成一脉的会稽士人,我们姑且将这群人称之为“会稽集团”。这两股势力虽然同属江
东,但长久以来都处于互相敌视的状态,也就是所谓的“战南北”。
会稽集团的代表人物,名为虞翻。
我们都知道小党生存艰难,如果不够自立自强的话,一旦陷入被两强夹杀的局面,很容
易就此消失在政治舞台上。至于有什么实际案例嘛......
最近“新”世纪福尔摩斯第四季相当精采,许多“亲”朋好友都在热烈讨论呢!
我想,我也只能说这么多了。
会稽集团处于孙吴政坛的弱势,为了能争取更多的资源,温良恭俭让这套显然是不行的。
若是照这个逻辑来看,身为会稽集团大家长的虞翻,就必然要有强硬激烈的问政风格,毕
竟会吵的孩子才有糖吃。
从《三国志.虞翻传》的记载可以看出,他是多么努力地在猛刷存在感,只要孙氏在江东
统治上有什么不妥的,虞翻立即显露“战神”性格批判。爱打猎,不行!爱喝酒,不行!
谈神仙,不行!
在虞翻连番机关枪式攻击之下,总算是为会稽乡亲们硬生生腾出一席之地,甚至还名扬国
际,连魏文帝曹丕都风闻其名,特地在洛阳的宫殿内为他设一虚席,以示崇敬。曹丕这个
举动,也间接让虞翻涨了不少身价。
虽然孙权最后实在是受不了,把这位战神请去位处南疆的交州养老,渡过余生。结局虽然
不甚完美,但我们可以说,虞翻确实代表了会稽人在三国这个混乱“时代”的一股坚实“
力量”。
呃,为什么我明明在讲孙吴,却有一种回顾台湾现代政治史的强烈既视感呢?
会稽人要出头天,只靠一位战神是不够的,于是乎“小战神”骆统也该是时候粉墨登场了
。
骆统从小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姐姐守寡,典型的励志传记起手式。虽然仰赖宗族接济,
生活不致匮乏,但种种变局也确实造成了骆统早熟的性格,早在二十岁时便崭露头角,成
为当时江东孙氏政权里不可忽视的快红新生代。
然而骆统与虞翻之间的互动如何,史料上并没有明确的记录。但就凭他们同属会稽出身的
关系,加上虞翻大上骆统将近三十岁,因此可以合理推论,虞翻对于骆统应是如同政坛前
辈兼老师这样的存在,在日后的几项议题,两人的目标也是一致的,相信骆统也充分理解
会稽集团的使命,决不放过任何一个发言的机会。
比起虞翻有如利刃般毫不留情的问政风格,年纪轻轻的骆统反而选择絮絮叨叨、苦口婆心
的长篇大论。时人对于骆统的评价,什么“强谏”啦、“謇谔”(音同简饿,正直敢言之
意)啦、“抗明大义”等等诸如此类,讲白了就是囉嗦。
对于孙权而言,虞翻的谏言刺得时常让他下不了台,造成两人冲突不断;骆统则是让孙权
烦不胜烦,双方得你来我往好几趟,才能够让孙权屈服。固然骆统的方法不是每次都能见
效,但至少有给老板一个台阶下,不至于伤了君臣之间的和气。
在<骆统传>里就举出了一个案例,当时吴国境内发生瘟疫,加之赋税劳役又重,骆统发
现到了这个现象,于是向孙权上疏。原文如下:
“臣闻君国者,以据疆土为彊富,制威福为尊贵,曜德义为荣显,永世胤为丰祚。然财须
民生,彊赖民力,威恃民势,福由民殖,德俟民茂,义以民行,六者既备,然后应天受祚
,保族宜邦。书曰:‘众非后无能胥以宁,后非众无以辟四方。’推是言之,则民以君安
,君以民济,不易之道也。今强敌未殄,海内未乂,三军有无已之役,江境有不释之备,
征赋调数,由来积纪,加以殃疫死丧之灾,郡县荒虚,田畴芜旷,听闻属城,民户浸寡,
又多残老,少有丁夫,闻此之日,心若焚燎。思寻所由,小民无知,既有安土重迁之性,
且又前后出为兵者,生则困苦无有温饱,死则委弃骸骨不反,是以尤用恋本畏远,同之于
死。每有征发,羸谨居家重累者先见输送。小有财货,倾居行赂,不顾穷尽。轻剽者则迸
入险阻,党就羣恶。百姓虚竭,嗷然愁扰,愁扰则不营业,不营业则致穷困,致穷困则不
乐生,故口腹急,则奸心动而携叛多也。又闻民间非居处小能自供,生产儿子,多不起养
;屯田贫兵,亦多弃子。天则生之,而父母杀之,既惧干逆和气,感动阴阳。且惟殿下开
基建国,乃无穷之业也,强邻大敌非造次所灭,疆埸常守非期月之戍,而兵民减耗,后生
不育,非所以历远年,致成功也。夫国之有民,犹水之有舟,停则以安,扰则以危,愚而
不可欺,弱而不可胜,是以圣王重焉,祸福由之,故与民消息,观时制政。方今长吏亲民
之职,惟以辨具为能,取过目前之急,少复以恩惠为治,副称殿下天覆之仁,勤恤之德者
。官民政俗,日以彫弊,渐以陵迟,势不可久。夫治疾及其未笃,除患贵其未深,愿殿下
少以万机余闲,留神思省,补复荒虚,深图远计,育残余之民,阜人财之用,参曜三光,
等崇天地。臣统之大愿,足以死而不朽矣。”
一句“最近世道不太好,税赋稍微轻一点”,可以讲得跟像一匹布那么长。我想孙权当下
光是看到这卷跟枕头一样粗的竹简就饱了,有完没完啊?骆统诸如此类的建言“文多故不
悉载”,囉嗦到陈寿都不想收录进《三国志》了。
骆统唠叨归唠叨,但不夸张地说,骆统一度是会稽集团入主孙吴政治核心的希望之钥。
首先骆统与吴四姓集团的互动是相当友善的。这一点就为过去吴四姓与会稽长年以来的矛
盾,有了一个解开的契机;再者骆统是在会稽集团当中,少数(甚至可以说唯一)具有军
事才能的人物。不仅曾参与过夷陵之战,也成功抵御曹魏大军的来袭,后来更是接替遇过
飞头蛮的朱桓,成为具有指标性的“濡须督”。
(欲知朱桓故事,请见<朱桓将军撞鬼实录-落头民传奇>http://0rz.tw/cCUD6)
濡须口向来都是魏吴两国的兵家必争之地,曾担任镇守此处的濡须督,先是吕蒙、后有蒋
钦、接着周泰、再来朱桓,个个都是战功彪炳的猛将级人物。骆统接手这个重要职务,象
征了两点重要意义。一是肯定骆统军事上的才能,二则代表会稽集团的更上一层楼。
吕蒙、蒋钦、周泰是跟着孙策南渡的淮泗集团代表,朱桓则是吴四姓出身,正当孙吴政权
重心要从淮泗逐步转移到吴四姓之际,骆统及时卡到了重要位置,为会稽人开启了一条坦
途。骆统当时也不过三十岁出头,加上濡须督容易攒到战功,前途可说是无可限量,之后
要成为会稽集团的领头羊,也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可惜骆统在三十六岁那年死于濡须督任内,好不容易透出一线曙光的会稽集团,就这样陷
入低潮长达三十年。直到吴景帝孙休执政的时候,会稽集团才又有崛起的契机。
最后提个趣事,《三国演义》中的骆统,在“舌战群儒”桥段里准备要开口回呛诸葛亮时
,老将黄盖突然进场阻止。台词都没能说上一句,骆统就再也没有戏份了。
我强烈怀疑这会不会是罗贯中暗藏的恶趣味呢?
作者:
colling (数字人)
2017-01-24 18:45:00推普通人
作者:
f204137 (Fj)
2017-01-24 18:45:00End
作者:
pekka (p.e.k.k.a)
2017-01-24 18:45:00好长
作者:
huei252 (雨快快停)
2017-01-24 18:46:00三国无双玩久了 我还以为吕布是战神 关羽叫军神赵子龙是主角
作者: grayoasis (grayoasis) 2017-01-24 18:47:00
写的不够生动有趣 END
有一说法是罗为了buff蜀国这个失败的政治集团 给他武将太多虚构的战绩 像陈到的事蹟可能全灌给赵云了
作者:
will8535 (Mr.56)
2017-01-24 18:55:00直接按赞都要拉好久...
作者: yoshro 2017-01-24 18:57:00
推
作者:
sofaly (沙发椅)
2017-01-24 19: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