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晚安,小弟浪漫派兼消遥派说书人又来了
自号消遥,因为前阵子刚把老板炒了鱿鱼,这才出没在各大天桥底下
想不到偶然说书受到欢迎,再次感谢前几篇所有听众的支持
果然人生际遇无常,想当初曾在私塾授课,课堂间也常跟中二生讲故事
当然有学生喜爱,但不以为然的亦所在多有,所幸现在已恢复自由之身
不得不再次感叹造化弄人,一件事到头来是福是祸都很难说
言归正传,刘玄德或许对于造化弄人的感触更深
上回说到他汉中称王,然而忘了存盘,接下来就是一连串的悲剧
有句话讲“关羽大意失荆州”,但这么说对关羽未免有失公允
荆州之失有许多原因,首先,当时荆州面对的威胁可是曹操军与孙吴军
关羽正面攻樊城,对手为何许人?曹仁、于禁、庞德也
而背后东吴虎视眈眈,来者何人?吕蒙、陆逊是也
这全部都是三国猛将中的猛将啊!我倒想问问谁可以打赢这种联军
关羽在樊城之战威震天下,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
这根本可以说是真三国无双中修罗难度完美破关的表现了
需知于禁可是曹操手下早期开疆辟土的大将
讨黄巾贼,破张绣,擒吕布,击败袁绍军,战功彪炳,可惜晚节不保
演义虚构了“温酒斩华雄”与许多情节强调关羽的勇猛
其实不必唬烂,关羽在樊城之战的英勇绝对是史诗等级
但别忘了,关羽另一项属性“心高气傲”同样也是最高等级
他倾大军攻曹,轻视默默无名的陆逊,于是遭吕蒙、陆逊奇袭
有没有觉得刘备老大的结局似乎跟关羽有87成像?
(拜托你们不要在这么奇怪的地方讲义气啊!)
当然,关羽并非独自一人对抗三国猛将排行榜的前几名
至于他身边可靠的小伙伴有谁呢?关平、廖化、麋芳、士仁、刘封、孟达
我靠超不可靠的好不好!投降的人都快比自己人还多了啊!
演义中写到刘备后来伐吴,麋芳、士仁杀死吴将马忠请求刘备原谅
刘备不假他人之手,亲自动手剐杀两人以祭云长在天之灵
这未必是史实,但刘备谴责他的养子刘封则是事实
关羽曾多次向刘封、孟达要求援兵被拒,于是最后刘备含泪赐死刘封
刘封为刘备养子,素有勇猛之名
三国故事普遍认为是诸葛亮为了刘备着想,建议赐死刘封
避免以后影响到刘禅的地位,可见当时诸葛亮就已开始设想未来了
那一年,诸葛亮大约40岁,刘禅约14岁。
至于刘禅对诸葛亮是什么想法,感激,尊重,敬畏,或是厌烦?
我想这是个好问题,今天故事的尾声再来说一则阿斗的轶事。
在这边先聊聊一些翻案文章,有人老爱说孔明不擅用兵
有人说刘备其实并没那么信任孔明,真正作战时用的谋士多为法正
刘备主权时期,诸葛亮负责的工作确实大部分是留守、内政或外交
但内政跟外交真的是所谓不重要的工作吗?
各位都知道关羽失荆州,但知道在他之前镇守荆州的是谁吗?
没错,那个不重要的人物正是诸葛亮。
有时候当一个人把事情都办得妥妥当当,反而会忽略了他的存在
关羽力抗曹操军、孙权军固然勇猛
但他对外错估局势,以致兵败东吴;对内不得人和,以致遭到背叛。
(这点张飞跟他一模一样!就说了你们不要在这种地方讲义气啊!)
而诸葛亮坐镇荆州时,主要策略是“北拒曹操,东和孙吴”
虽然吴蜀同盟看似是天经地义的事
但上回说过弱小的蜀汉强势掘起后,到达了最辉煌的存盘点
原本吴蜀联盟两弱对抗一强的局面已改变,反而是孙曹都对荆州流口水
是以善于分析天下大势的诸葛亮从未轻忽过与东吴的外交
反观万人敌关羽,他关老爷才没在怕的,一句话嘛,打就打啊。
孙子兵法谋攻篇说:“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知道何时该打、何时不该打,能够用最少的力气得到最大效益
这样还能说诸葛亮不懂用兵之道吗?
另外有人说刘备跟诸葛亮也应该为丢荆州一事负责,这个部分我同意
更邪恶的说诸葛亮是对关羽刚愎自用、轻视吴蜀联盟之事表示无声的抗议
所以故意眼睁睁看着关羽乱搞,等到丢失荆州后刘备自然会更倚重他
或者说诸葛亮建议刘备赐死刘封,就是为了力保比较无能的刘禅上位
日后大权才会落入他自己手中
这些黑暗兵法众说纷纭,虽然我不认同,但也没什么好反驳的
就像说书人所说的听众也未必全然赞同,就是各自填补历史的空白罢了
但我始终相信诸葛亮与刘禅的关系根本没有这么复杂
从诸葛亮所写的出师表就可以看出端倪
如果不曾认真翻看过文言文,且听说书人说一小段予各位听众:
刘禅已20岁年纪,但看到诸葛亮走来时,身为一国之君的他连忙起身
自刘备死后,他时时刻刻都不敢忘记父亲的教诲
“相父,您来得正好,我看了您的出师表,正有问题想要请教。”
“陛下请说。”
诸葛亮一方面庆幸,刘禅目前对自己既恭敬又信任
但一方面又忍不住担心,不知道他能不能真正体会这篇文章的深意
“先跟相父道贺,您这次平南蛮辛苦了。”刘禅深深一鞠躬,带着微笑。
“看来上次打的那具金𫓧钺颇具奇效,下次我再打个金的头盔赠与相父。”
诸葛亮摇了摇头,黄金刀器或什么的根本不重要,但他没有直说,只道:
“承陛下好意,不必了,所以相信陛下已明白臣北伐的用意了。”
“正是这点需要请教相父,北伐辛苦得很,您真的非打不可吗?”
孔明突然觉得这整篇出师表白写了,正待解释,刘禅又开口。
“我是说,我很感激相父的辛劳。
我也很喜欢您上次从南方打回来的那头大象。”
刘禅在孔明面前不敢自称皇帝,毕竟他可是亲耳听到过他爹爹的遗言
“但北方冷得紧,也没有什么新奇的玩意,我看也未必非打不可。”
诸葛亮听了差点没呕血,他得想想办法,忍住昏死过去的冲动
──好吧,这家伙是你的孩子,这是刘备与你共同的孩子
这么想或许会好一点
“我开玩笑的。相父,我是心疼您吃不好也睡不好。
无论是您、或者是蜀国的军民百姓,都应该好好歇歇了。
我们现在有土地、有收成,人们也都有好日子过,比父皇刚过世那时
好多了。这都多亏了相父啊。”
即使这个蠢皇帝说著蠢话,诸葛亮仍不禁感动
他比起从前多少还是懂事了点
或许这就是看着自己孩子慢慢成长的喜悦吧
其实也有许多大臣持相同意见,认为现在是休养生息的好时机
如果蜀国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一方,这话当然没错,但事实正好相反啊!
“陛下,臣请问您一个问题,臣今年46岁,陛下20岁,请问陛下您要
几年后才能追上我的年纪呢?”
诸葛亮并不怕太过僭越,就是怕刘禅看不懂,出师表中他也写得很直白
而这个问题想必能让他知道,小国再如何休养壮大都赶不上曹魏的国力
“哼哼,您这问题有诈,想要拐我,没这么容易。”刘禅慧黠一笑。
“虽然乍看只要26年我就能追上您,但我长大、相父自然也会长大啊
──所以绝对不是26年,实际追赶起来需要更多时间,就算我年轻
力壮、长得比较快,若要认真追赶的话……”
刘禅说出了让聪明绝顶的诸葛亮也哑口无言的答案。
“我算算大约得花费33年才能追上您的年纪吧。”
这个故事就说到这边,然后诸葛亮就回家呕血了。
至于刘禅究竟是真傻还是假傻,是天才还是白痴,后世有各种讨论
说书人只是借这则虚构故事搏君一笑
诸葛亮享年53岁,所以刘禅所言在某个角度上也没错
甚至是唯一的标准答案──
20岁的刘禅,33年后,确实追上了诸葛亮最后的年岁。
诗云:谁说阿斗扶不起,神机妙算制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