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长寿再出新书 疾呼终结内耗对立
消失中的台湾,如何在世界地图上找到自己?
远见杂志
https://m.gvm.com.tw/article_content_32514.html
2017年1月号第367期 作者:编辑部整理
2008年,严长寿出版《我所看见的未来》,获选年度最有影响力的书,更得到金鼎奖、台北国际书展大奖等荣耀,成为从总统到基层公务人员、里长的必读书籍。如今八年过去了,当时的“未来”,已成为“现在”,世界剧烈改变之际,台湾在经济、教育、政治各方面,几乎停滞不前。台湾走上了严长寿书中最不乐见的方向。
八年后,他再度热情撰写《在世界地图上找到自己》一书,为台湾未来建言。执笔期间,正值台湾第三度政党轮替,对于国家、社会、青年的未来,严长寿有着最急切的忧心。他认为,台湾已经错失太多机会,此时此刻,不容再内耗、斗争。他期许新的执政者看清台湾正处关键“转捩点”,呼吁全民共同摒弃政党恶斗,不分蓝绿,为“消失中的台湾”寻找出路,在世界地图上把自己找回来。
以下为读者抢先分享本书精华:
不久之前,我因为参与一次国际活动而出国,在香港机场等待登机的空档,与两个30多岁的中国青年在餐厅邻桌而坐,他们的对话不经意地吸引了我的注意。
从谈话内容得知,其中一位是来自浙江某县市的年轻人,另一位是他的友人。他们分享如何服务客户的手法,我猜想应是业务人员。两人先由商场上各种讨好客户的手段聊起,之后谈到彼此的成长学习过程。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友人问:“你一开始就在印度读书吗?”年轻人操著些许浙江口音,摇头回答:“不是,不是,我先在英国读了四年,而且是公费留学。”
接下来,他开始聊起中国的公费考试竞争如何激烈,自己当年是留学考试的榜首。他在英国知名大学经过四年的学术磨练之后,回到中国工作一段时间,然后又被派到印度进一步深造MBA,如今派驻印度开发市场。
长远的人才埋桩计画
这位年轻人的例子透露出一个惊人的讯息:中国大陆早在多年前,标定未来的“新兴市场”,以便未来有机会将产品销售到人家的市场。所以从政府政策(如:公费鼓励)到公司及个人生涯规划(如:在印度攻读MBA),早就深谋远虑、有计画的推动国际人才布局,全面做到打入各国市场的“埋椿”工作。
时间往回推,这位年轻人应是2000年后中国积极向世界取经政策中所预埋的棋子。中国当时已预测到,印度会是未来的机会与市场,才将公费留学英国的学生,派驻到与英国有殖民历史关系的印度去念商学硕士。短短两年中,除了学习当地的文化、产业,也自然而然融入印度社会,并与各行各业菁英成为同学,无形中建立各种情谊,培养坚实人脉,有助其日后在印度的发展。
反观90年代的台湾,当时正是“钱淹脚目”、国际声势高涨、资源最丰富的时期,我们的国家、企业、教育单位却没有从语言、行销、管理、专业技术……等各方面,积极布局人才外派进修。
我们退出联合国之后,丧失很多国际连结。当时台湾股市破万点,外汇存底屡创世界新高,自信如此高涨的时候,不是更应该将优秀的各领域专才或学生送出国学习,广结善缘,修练未来市场的生存能力?
可惜我们没有把握这样的天赐良机。国家没有建立人脉,产业也没有藉著当时的经济优势,培养走向世界市场的关系链,反而自我封闭、拚命锁国。聪明的人才在国内各大学内“近亲繁殖”;教育部的公费生,必须在学成之后回国服务,完成偿还公费的义务,因而没有借力使力继续向外开拓。我们号称要打“世界杯”,却没有培养进入世界赛局的选手!
如今20年过去,世界局势大不同。当Minerva Schools的学生,18岁就开始探索世界,定位自己的角色,找到梦想,而且准备到世界各地发展未来,台湾大学生毕业后却不知要做什么?不得已当个“延毕王老五”,再努力拼硕士,将青春大把大把地耗著。结果熬到硕士毕业,仍然不知要做什么?直到出了社会,才开始摸索人生的方向。政府单位选用人才,也同样缺乏外派进修、拓展国际视野的长远规划。我们的年轻人放在世界的大舞台上,国际视野不足,成了台湾竞争力的严重障碍。
与世界沟通的语言
看到Minerva Schools的大胆突破,及中国年轻人勇敢走入世界的做法,不得不提及,我们最大的弱势就是英语能力与国际化严重不足。
回想几年前,“可汗学院”(Khan Academy)风行全球,我们的重要伙伴——诚致基金会方新舟先生,设立以中小学生为主的“均一教育平台”(目前有60多万学生注册),算是勉强跟上脚步。但一走到高等教育端,台湾高教封闭式的教学环境,早已远远赶不上,原因就出在我们长久受人诟病的英语教育。
台湾教授很少能够全程以英语上课、主持讨论,因此课程也很难向国际学生开放上架。台湾大学生英语也不够好,即便教授要学生事先上网准备,以便课堂上直接讨论,他们在第一关面对英语的线上课程,就无法招架了。然而同时,菲律宾、印度、新加坡、香港等地的学校,原本就习惯以英语做为第一线的教学语言,或许他们的大环境无法改变,但个别学生却可以因为语言的优势提早走向世界,掌握最尖端的学习。
英语,全球化DNA
当线上学习已经打破国境,那样的无远弗届,只要有网络,知识取得已可说是不需要成本。当“知识”已经变成自由流通的“资讯”时,我们的老师或学生没有“工具”(如:英语能力),要如何追得上呢?如今线上教育大行其道,证实了国际通用的英语更加强势、更加重要。
就连过去心高气傲的法国人,或有强烈民族自尊的德国人,都开始讲英语了,更不要说丹麦、荷兰、比利时、北欧等国家,一般市民的英语都非常流利。他们知道自己是小国,为了与世界做朋友、做生意,就应该在语言上取最大公约数。
下面我想与青年朋友分享一个故事:我有个跟了我将近30年的老同事,她是单亲母亲,抚养一个独生子。儿子在国内求学时,始终无法找到自己的兴趣,于是妈妈把他送到加拿大。儿子高中毕业后,没有找到适当的大学,选择在当地技职学校学习有兴趣的汽车修护。学成后回台,应征相关工作,很快被B字头的国际汽车公司录取,担任维修技师。没想到他因为英语流利,特别受到公司的器重。因为无论任何新款汽车的相关技术转移,都需要接受德国技师的培训,这时他的英语优势就发挥了很大功能。做事认真的态度、与国际技师沟通无虞的优势,最终让他更上一层楼,目前ꐊw在国际顶级超跑的台湾分公司任职。
如果这位年轻人只在加拿大继续担任汽车修护的工作,他可能只是一个平凡的维修技师,一辈子也不会被看到。但是他回到台湾,反而因为拥有语言优势,而找到发展的契机。
英语,已成为萃取全球知识的基本工具,是全球化的DNA,学习外文,就等于锻炼了一种带着走的“移动能力”。有人形容,学好英语就等于为自己挣得一张“精神世界的免签护照”,可以跨出母语的舒适圈,无限制遨游各国。就算无法亲自踏上别人的土地,透过互联网,丰富的英语线上开放课程,更可以无畏的面向世界,与世界共同脉动。
没有疆界的学习领域
当世界已没有疆域,Minerva Schools预告了一个新的可能,刺激我们思考国家、产业、大学、个人,如何与国际结盟。
令人忧虑的是,不久前我在一所大学演讲,当着在座的院长、教学部门的一级主管、教授及学生们,我问:“听过Minerva Schools吗?”只有一个人举手。
同样的情况,早几年我问到Coursera、edX、Udacity这些当红线上课程时,也没有多少人知道。从事高等教育第一线的老师、当局,如果不知道世界教育的趋势,着实令人感叹与忧虑。
台湾高教层次的人员,只能忙着每天的例行工作,却没有精力抬头前瞻世界最新的教育趋势与走向。当我们执迷于传统教学时,人家早已走得如此超前,等我们再苦苦追赶,一抬头,可能连人家车尾灯都看不到。
2016年12月中旬,我在“公益平台”协助张辉诚老师举办的学思达亚洲年会“台湾教育愿景座谈”中,分享了最新的Minerva Schools。当时我询问教育部陈良基政务次长:“如今我们国际化程度大大落后,有没有可能有一套办法,鼓励台湾各领域的未来领袖人才参加人家的Minerva?或者,我们能不能创建类似台湾版的Minerva Schools?”
近来,我建议一所正在探索未来方向的大学,可以依Minerva概念推动学制改革。这所学校的董事长立刻透过关系,和Minerva Schools的创办人取得联系,甚至邀请他们到董事会议上现身说法。当我们看到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就是每一个学校改变的契机。
【Minerva Schools录取率仅2.8%,比哈佛还难考】
Minerva Schools于2014年全球招生,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菁英报考,录取率2.8%,比哈佛
这类名校还低。
创办人是现年40岁的班.尼尔森(Ben Nelson),犹太裔美国人,宾州华顿大学经济系毕业
。他发现当前的高等教育完全不符合时代需求,因而开始游说、募资,推动Minerva School
s计画,主要教授目前大学最弱的思考能力。这个理念深受认同,不但请到哈佛大学前校长?
彯q斯(Lawrence Summers)担任首席顾问(完成阶段任务之后,现在已离去),哈佛社科?
ゴ|前院长、脑神经专家柯思林(Stephen Kosslyn)担任创始教务长,同时,募到约新台币
7.5亿元的先期资金。
氶A教授可以经由视讯,在萤幕上与每一位学生面对面。
ing)、合作(collaboration)、有效沟通(communication)、创造与创新能力(creativ
ity and innovation)。不论科技如何发达,当前最重要的4C,仍是电脑做不到,却是人最
重要的能力。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来自: 60.245.65.180
※ 文章网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84493995.A.9F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