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的主旨不是在于战胜国多残暴
如果真是这样这部片在德国应该会被检讨
主要还是老调重弹,也就是德国一向的“政治正确”:
二战是希特勒一人的错,却要德国民众一起负担
没错,德国民众就是爱用这个借口
来回避自己曾经是暴政推手
来回避自己的工资、吃的面包、喝的啤酒都掺有犹太人的血
一切问题推给纳粹与希特勒,每天吃得好睡的香
如果不是希特勒撕毁凡尔赛条约,
对犹太人开始迫害抄家配合战争经济
德国经济没有办法在1933年起迅速复苏
甚至在1935年达到工资加倍,全国失业率0%的伟业
整并中小企业与国家资本,扩大对外贸易
让德国的工业实力迅速攀升
多少德国重大企业是这时候养出来的
包括爱迪达这种民生工业
举个极端例子
红军与波兰人反推东线时,发现德国人战时的民生物资比他们平时还来的好
让他们非常不解德国人打他们是做啥
所谓代替希特勒处罚的孩子,
如果没有希特勒,他将过着要用七千万帝国马克买一份报纸的生活
全国600万人以上失业,而且持续增加
他可能不用少年当兵
但是可能连书的念不起,在圣诞节晚上跟狗冻死在教堂里
运气好一点他可能会到巴黎当移工
所以囉
经济好起来是全体德国人的功劳
战争就是希特勒与纳粹的错
只要坚持这点,你就是个优秀的新德国好公民
※ 引述《wa007123456 (大笨羊)》之铭言:
: 1.媒体来源:
: 风传媒
: 2.完整新闻标题:
: 代替希特勒被处罚的孩子!徒手拆地雷、断肢纷飞,战胜国绝口不提的德国战俘下场
: 3.完整新闻内文:
: “我要回家,我要找妈妈,我要找妈妈!”徒手去拆地雷,被炸断双臂、血肉模糊的男孩
: ,在沙滩上被拖行着哭喊著,不到两天便在医院丧命——这不是战争,不是希特勒的暴行
: ,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少年战俘面临的报复……
: 几乎全世界都知晓二战夺去多少无辜性命、纳粹如何残杀犹太人,但在战争中该被谴责的
: 、“邪恶”的,只有纳粹吗?
: 1945年德国战败后,有群才20岁左右、高达2000名的德国少年战俘,面临最可怕的惩罚—
: —只因为是德国人,他们必须趴在沙滩上、徒手拆除德国埋在占领区海岸的数十万颗地雷
: ,稍有不甚就会被炸得断肢断身、肉块纷飞。
: 众人谴责纳粹的同时,这群德国战俘的辛酸却鲜为人知,而丹麦导演马汀赞帝维与德国联
: 手拍摄的电影《拆弹少年》,便以真实历史为背景,诉说祖国丹麦如何对这群“希特勒的
: 孩子”进行最可怕的惩罚。
: 1945年,轴心国战败,德国军队撤出丹麦、结束长达5年的占领,却有一群战俘少年被迫
: 留下来,在士官长卡尔带领下,徒手拆除数十万枚德军埋在丹麦海岸边的地雷。
: 虽然军方高层承诺:“只要拆完这片海岸的地雷,就可以回家”,但回家似乎不是件简单
: 的事。沙滩布满地雷,一闪神就会被炸得粉身碎骨,少年趴在滩上小心翼翼地拨开砂土、
: 拆除炸弹,只盼能回家再见妈妈一面。
: 连日拆弹作业下,少年们渐渐体力透支,却没有东西能吃,毕竟在战后粮食短缺,丹麦人
: 更不可能把食物让给“可恶的德国人”,“那是你们自找的”。
: 某天早上,团队里的少年威廉病了、呕吐不断,却被士官长命令继续工作、不准休息,终
: 于在拆除地雷发生悲剧。一阵惊天动地爆炸声后,威廉失去双手、只剩一片血肉模糊的残
: 肢。
: “救我、我想回家、我想要找妈妈!”面对回荡沙滩的凄厉哭嚎,伙伴们也无能为力,只
: 能将威廉拖行着、赶忙送到医院。不到两天,威廉就在医院过世,结束短暂人生。
: 为了避免打击士气,士官长只能隐瞒威廉过世的事实,欺骗这群少年“他已经回家见妈妈
: 了”,让他们以为自己有机会回家。
: “回家以后,你最想做什么?”这是少年们在短暂休息时间里最喜欢讨论的话题,有人期
: 望回家吃妈妈煮的菜、交个女朋友,韦那与恩斯特兄弟则想成为建筑工人,重建战后一片
: 断垣残壁的德国。
: 然而,拆弹少年们随时可能被炸死,这些微小心愿变得好难好难,因此也有人拒绝讨论未
: 来:“美好未来,只是令人作呕的幻想!”
: 除了地雷的死亡威胁外,他们也面临无数丹麦人的仇视、恶意。一名妇人引诱他们吃下谷
: 仓里沾满老鼠屎的饲料,全员吃下以后呕吐不止、无法工作,让她欣喜万分;某天凌晨,
: 还有群军官前来凌辱他们,一群人在少年身上撒尿、拖下裤子意图性侵他。
: 明明不是这群少年发动战争、不是他们犯下暴行,为何他们必须代替希特勒受罪?韦那被
: 炸死后,弟弟恩斯特在绝望中走向沙滩,引爆地雷自杀身亡,汉默则试图逃跑,却被伙伴
: 们绑住手脚、塞住嘴巴,因为少年们认为,若是汉默逃跑成功了,他们一定没好日子过…
: …
: “当他们害怕或手脚被炸断时,是个只会哭着找妈妈的孩子……”日夜相处下,士官长卡
: 尔也开始对少年产生不忍。好不容易清完地雷了,14名少年只剩4名幸存者,丹麦军方高
: 层却违背承诺,将少年送往另一片更险恶的海滩拆弹。士官长卡尔虽然想拯救他们,却被
: 高层冷眼:“记住他们做过什么,他们不拆,我们就得自己拆!”
: 电影的最后,少年到底有没有成功回家?其实颇有想像空间,却也在一片绝望中,保留一
: 点点希望,让观众知道美好未来并不只是“令人作呕的幻想”。
: 《拆弹少年》翻转了“德国是加害者、大家都是受害者”的刻板印象,让人深深反思:电
: 影里的德国战俘少年,一心渴望能回家见妈妈,这样微小的心愿却在一次次的爆炸声里灰
: 飞烟灭,电影里的丹麦人则是把少年战俘当成希特勒来仇恨,毫无理性地想置他们于死地
: ,“谁叫你是德国人”——这种心态与纳粹何异?
: 战争中,真的有“赢家”吗?战争最可怕的,不只是战场上逝去的无数生命,更包括人在
: 战时失去理性导致的疯狂;若战事再延长十年,这群纯真的少年,是否会成为另一批毫无
: 人性的纳粹?答案令人不寒而栗……
: 观看《诺曼第登陆》、《抢救雷恩大兵》这类盟军角度的历史电影时,或许我们也该看看
: 《拆弹少年》这种,属于战败者的血泪真实,而无论历史是否由胜利者书写,战争带来的
: 伤痛,都将深深地,刻印在每个人心中。
: 4.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
: http://tinyurl.com/gwu69fr
: 5.备注:
: 非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