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管仁健: 只打童乩却放任桌头的湾骗回家

楼主: Pietro (☞金肃πετροσ)   2017-01-08 11:19:14
FB卦点说明:(正体中文 20 个字)
比起乡愁所苦的湾生 直接受到生命威胁以及成为人球的满生遭遇更惨 并且更符合陈女士
所虚构的操持流利殖民当地的语言的湾生情景
湾生为真 然而在国语家庭政策下
与因五族共荣政策下鼓励要学会华语的满生相比要会流利台语有困难度
FB连结: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202710793130966&id=10000176171422
1
https://derpy.me/pzlOr
FB内容:
只打童乩却放任桌头的湾骗回家(管仁健)
  台湾,真的是全世界诈骗成本最低的国家。对于最先曝光的车手,社会各界(尤其媒
体)用“猎女巫”的心态在追杀;但原本应该是为普罗大众把关,具有专业地位与学术能
力的名人,却沦为诈骗集团的门神,事发后有的切割、有的神隐,也有的置身事外。乡民
们,认清一个事实吧!对于台湾史,有时《壹周刊》的可信度,还超过中研院台史所与远
流台湾馆丛书吧?
  2015年上映的台湾纪录片《湾生回家》,将1895年至1946年间在台出生的日本(内地
)人,包括日台通婚者所生下之子女视为“湾生”。其实对于我们这些台文所的学生来说
,用出生地与父母的身分来区分是否为湾生,意义反而不大。青少年时代在日治时期的台
湾待过,能用文学作品呈现台湾史实的作家,例如写《台湾纵贯铁路》西川满、《陈夫人
》庄司本一与《南方移民村》滨田隼雄,才是我们印象中的湾生。
  二战结束前日本在亚洲各地的殖民地,有些即使尚未军事占领前,就已经有日本移民
进入;不过最重要也经营最深、最久的,应该还是满州、朝鲜与台湾这三地。因此在讨论
湾生这话题时,与其去对比湾吏(来台任职的日本官员)或湾辩(来台从业的日本律师)
,远不如对比其他殖民地里的日本人,尤其是对比满生或朝生才更恰当。
  从乡民角度来看,湾生与满生、朝生一样,在战后要被引扬(遣返),但台湾不像满
州,没有苏联共产势力入侵的干扰,以致在战火摧残下治安混乱;也没有朝鲜那样的独立
运动与民族对立,除少数地区有针对个别日本警察的报复行动,例如高雄州特高课长仲井
清一,被绑架到半屏山围殴凌迟后再枪杀外,并没有像满州朝鲜那样出现移民村遭屠戮的
惨剧。
  另一方面日本战后经济萧条,缺油缺粮让湾生们更想续留台湾;但碍于国府的政策,
即使主动放弃日籍,甚至改成汉名,最后也只有极少数国府非用不可的人以外,其他全都
必须遣返。湾生被迫返回日本居住后,与满生朝生相比,最难适应的就是气候。不过湾生
的父母较多来自九州甚至琉球,虽有气候因素,但其实也没这么严重。比起满生与朝生,
战后的湾生幸福多了。
  湾生与满生最大的差异就在于对当地语言的娴熟度,在政治上918事变后关东军扶植
的满洲国,不被国际联盟调查团接受,表面上日本必须与满洲国建立平等的邦交,因此在
满州的日本孩子也要学华语,以标榜满汉和朝蒙的五族协和、王道乐土。另一方面华语跟
汉字的结合度比台语高,学了之后能阅读更多书报(日本传统上流社会就以通汉学为时尚
),也更具商机,满生学习华语的意愿自然较高。
  至于满洲国成立前最有名的满生,就是影歌双栖红星李香兰(山口淑子),她甚至可
以冒充中国人多年而不被识破,如果不是战后抓汉奸时为了保命才交代国籍,谁会相信她
不是中国人?
  但田中实加虚构的湾生外婆,不但会说台语,与管家夫妇三人在家中还都用台语,这
跟台湾人经验里内地人读小学,本岛人读公学校;除少数台籍菁英家庭的子女,有机会在
小学校里与湾生成为同学,最后变成“国语家庭”。湾生用台语交谈,就成了最大的破绽
。即使在《湾生回家》纪录片里,就算如导演所说,都是真的湾生,也都这么爱台湾,但
他们在剧中仍无法像田中实加所虚构的湾生外婆,说出一口流利的台语,然而满生会说华
语的就多了。
  先父多年前去北海道旅游时,接待他的旅馆主人就是满生,她的儿子是在文革后才回
到日本,华语说的还比日语好,见到说华语的客人还特别高兴。但她的儿子还算幸运,有
母亲教她日语。很多日本父母甚至为了逃难,抛弃了襁褓中的幼儿,这些被中国家庭收养
的战后孤儿,刚回日本时连50音都不识,最后就只能沦为跟华裔黑帮厮混。
  日治时期台湾总督府为了奖励日人移民台湾,政策设计上可谓无微不至,移民村里的
厕所甚至还有冲水设备,羡煞了来参访的关东军代表。当然为几千人盖厕所,跟为一百多
万人盖厕所,难度是不一样的。
  可惜因为水土不服、卫生条件太差、耕种作物选择、移民无法取得所有权等限制,台
湾的日本农业移民村并不成功。1945年遣送回日国的日本人,对照台湾二十多个农业移民
村,每村最多也只有一千多人,远少于迁往于各大都会区或自主移民的日本人。这些移民
村的农民,比起在台湾其他的日本人,经济上与地位上都显弱势;但在共享内地人对殖民
地人的优越心态上,仍是无可避免的。
  田中实加最荒谬的是要将满生(尤其是战后孤儿或遗华日侨)的不幸,跳接到她自己
想像的湾生上面,要搞一本山寨版的《大地之子》,但她的史学能力又无法驾驭这题材。
  满生的悲剧是在于1945年8月,日本在遭受美军两颗原子弹轰炸后,苏联红军片面撕
毁互不侵犯协定,攻入中国东北后,关东军的精壮都已调至南洋,军力空虚下就直接征召
开拓团的所有男性,仅留老弱妇孺们,被迫紧急撤退,向有船能回日本的大连、丹东等港
口集结,期望有机会能乘船回国。
  溥仪宣布退位后的满洲国里,上百万的日本难民,有些妇女带着幼儿,为了逃避苏联
红军的奸辱,只好改嫁中国人,就像先父在北海道遇见的那位满生。1950年日本政府对滞
留中国的日本人统计是26,492人,1959年就将她们宣告为战时死亡,对家人发放30,000元
吊慰金,并取消其户籍。
  1972年中日建交后,日本厚生省将战后被中国人收养,且未满13岁的日本人定义为遗
孤,发给他们日本国籍并援助他们回国;但13岁以上的“残留妇女”则视为自愿留在中国
,仍然无法回到日本。这些日本遗华妇女在历经苏联红军的入侵奸辱、国共激烈的围城内
战、新中国建立后的清算斗争到血腥文革,确实会有装哑巴的动机与需要;但田中实加要
把哑巴婶的故事搬来台湾,这种洒狗血的剧情,就需要更透彻的史学素养来营造。
  1985年日本厚生省制定了遗华日侨的身份担保人制度,规定她们必须征得日本亲族同
意才可以在日本居留,但很多妇女找不到亲族担保人,因此仍然无法回国。1989年日本国
会通过入境管理及难民认定法,限制遗华日侨归国时,只有与日本人有血缘关系的嫡子才
能一同取得国籍,养子、继子则被排除在外。因此有十位不符合规定的残留妇女,到了日
本机场就被扣留,引发日本国民的关注和不满。
  日本政府在民意压力下,1993年终于取消了残留妇女与遗孤的差别政策,所谓的哑巴
婶才全数得以回国。但由于遗华日侨长期在中国生活,思想和价值观都受了影响,又无法
娴熟使用日语,丧失了劳动能力,只能领政府的救济金维生。加上他们在战后经济起飞那
段时间不在日本,没有保险,如今也只能领最基本的年金,成了比“下流老人”更惨的老
人。
  田中吹得全台醉,错把满生当湾生。只要政治正确,这么荒谬的21世纪《南海血书》
,照样风靡全台;对喜欢台湾史的乡民来说,真是千金难买的一堂课。但对台湾这“只打
童乩却放任桌头”的伪善社会,湾骗回家的故事绝不会是最后一课。
※ 脸书爆卦请用FB当标题,并附上20正体中文说明卦点,违者水桶一个月。
※ 注意!滥用FB爆卦视同闹板文处理。
※ 记得要附上来源网址。
作者: viable (《私人创作》)   2017-01-08 11:21:00
XXX假掰
作者: UniversalGod (UniversalGod)   2017-01-08 11:26:00
作者: IHD (终于要等到时空变异了吗?)   2017-01-08 11:27:00
就选择性啊 什么都不能太认真 不然华式完形整体 一定崩溃的
作者: linus (天使不见了)   2017-01-08 11:27:00
开新副本?
作者: viable (《私人创作》)   2017-01-08 11:27:00
假掰
作者: pinkowa (pinkowa)   2017-01-08 11:30:00
作者: jessicali (dr house真的太好看)   2017-01-08 11:32:00
嗯满州国的日本人多已融入当地社会,战后没回去确实要假装自己是当地人会比较轻松虽然陈xx是假冒,但如果湾生二战时嫁入台湾人,一直与丈夫留在台湾,那会说台语不奇怪
楼主: Pietro (☞金肃πετροσ)   2017-01-08 11:41:00
管老师说的是有点夸张啦 不过介绍满生才是主要目的囉
作者: jessicali (dr house真的太好看)   2017-01-08 11:43:00
陈xx最大破绽不是她跟外婆同姓吗
楼主: Pietro (☞金肃πετροσ)   2017-01-08 11:43:00
就算有嫁给台人的日人妇女 也不会像陈所宣称的有管家的高阶层家庭日本人入赘的情况蛮多啊 这部份还好啦日本是要求同家庭的同姓氏 然而对于入赘他们的接受度比华人高多了 台湾较多的也仅是过继其中一个儿子给岳父家族
作者: lovejamwu (阿发我爱你!!!)   2017-01-08 11:48:00
楼主: Pietro (☞金肃πετροσ)   2017-01-08 11:49:00
这大概和日本直到近代才因苗字必称令而普遍使用姓氏有关吧? 反正华日对於姓氏的执著度有差异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