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心高铁 10年养出一批文明客 (UDN)
http://udn.com/news/story/7314/2210657
2017-01-05 04:13联合报 记者侯俐安/专题报导
二○○七年一月五日台湾高铁通车了,这条全长三四五公里的铁路,贯穿全台人口最稠密的西部走廊,让台湾一脚跨入了“一日生活圈”,不只改变了民众运输模式,更翻转了台湾的风貌与文化。本报推出系列报导,从不同的面向,看看这十年来,高铁改变了台湾什么。(系列二之二)
早期的轨道运输,常留给人脏乱、误点的印象,但通车十年的高铁,即便车厢内未禁止饮食,仍逆势打造出干净、整洁的形象,也因高铁的准点、守时而开启台湾交通运输的“时间革命”。铁道专家就形容,高铁不仅是现代工业文明进步的代表,也带领台湾交通服务往更文明的方向前进,影响了其他交通运具,翻转了运输文化。
过去旅客搭车时常都会争先恐后抢位子,尤其尖峰时刻、即使排好队伍,车子一停妥仍会一拥而上,但在高铁站,就算是自由座车厢外,也能看到旅客在月台上乖乖排队。此外,高铁不仅车厢、厕所都很干净,也因很少查票形成特殊的“信任文化”。
台湾铁道暨国土规画学会秘书长陈彦良观察,民众搭乘高铁会排队、爱惜环境,“不是民众习惯改变了,而是在高铁一整套的规画之下,人们本来就可以循着规则做到。”这样的排队文化也逐渐扩散到其他的交通运具。
搭起信任文化
陈彦良说,早期高铁刚引进时,地上就已画好排队路线,加上车门会精准地停在第一个排队的人面前,旅客自然可以鱼贯排好队上车,但当时的捷运车厢入口只有箭头指示、台铁又常“停不准”,“当排队的人就乱了、心情就会不好,上车后容易为了抢位子吵架,印象当然更不好。”
陈彦良难以忘记十年前第一次试营运搭乘时,列车准时八点抵达左营站的感动。但他也说,十年了,高铁偶尔仍会看到插队的旅客,应该被礼让的老人、小孩还是会跟大家一起排队,须找到改进的办法。
整洁、信任文化或贴心设计,则可以看见高铁以同理心面对旅客需求。前总统马英九就曾在国民党中常会分享对高铁列车“小把手”的印象。他提到,高铁椅背上的小把手,让旅客在摇晃车厢行走时不会抓到座位上乘客的头发,“这是非常棒的设计”。后来类似的设计也出现在许多台北公共汽车上。
高铁董事长江耀宗说,过去十年高铁成功使“一日生活圈”成为台湾民众生活的一部分,未来要努力的不单是交通时间的缩短,更要强调人与人间“心”的连结,让旅客感受到更细致、贴心的服务,才具备真正的竞争力。
“高铁建立台湾交通服务业标竿。”中华民国铁道协会前会长郑铭彰说,安全、准确、服务是轨道业都希望能达到的目标,高铁确实做到了,也给国有铁道更多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