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电子报
两岸理工吃香人文学科边缘化
2016年12月17日 04:10 记者黄阡阡/综合报导
近年来两岸三地乃至全球,理工科起薪远高于人文学科,且碍于现实层面,不少学生宁愿
选择较没兴趣的科系就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近日指出,人文学科逐渐边缘化是
全世界正走向的趋势,即便人文学科让校园充满“灵气”,人文学者仍应该与时俱进,大
步走出“学科偏见”。
陈平原回忆过往说,“以前学生们都很膜拜人文学科教授,学生向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人
文学科教授会告诉你这在《汉书》第几卷可以找到答案;但互联网时代数据库的出现,改
变了以记忆为中心的人文学科,没有人再会佩服记录在脑海中的知识检索技能。”
受网络影响大
面对不可抵挡的转变趋势,陈平原指出,1980年代大陆的人文学科正值“黄金时代”,但
至1990年代后,人文学科的地位已逐渐地不如以往;放眼全球发达国家,近年来的人文学
科类,也差不多在同一时期开始“被边缘化”,直到2001年网络的兴起,又再给全球的人
文学科都带来一次冲击。
“正是‘变得有用’的学科建设思路,伤害了人文学科的根基。”在陈平原眼里,2005年
是社会开始对人文学科展开的“突围战”,当时社会氛围都在讨论人文学科如何变得“有
用”,且无论是政府层面有什么决策,抑或是社会的任何热潮都以“有用”做为评断的标
准。
走出学科偏见
人文学科的式微也是世界发展趋势,陈平原举例表示,去年6月,日本文部大臣下村博文
向全日本86所国立大学下达指令:希望国立大学采取必要的步骤与措施,取消社会科学与
人文学部组织或者转型,以便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
即便陈平原认为,人文学科的发展的过程,确实与政治的权威、市场的经济、大众的传媒
等因素息息相关;但他也坦言,“每个学科经过自己的发展,会逐渐形成自己的偏好和‘
兴奋点’,所有学者乃至学院都有自己的‘偏见’。”
陈平原强调,目前大陆在文化、政治等分裂因素之外,“学科分裂”的问题经常被忽略,
但过去人文学科长期的训练,影响学者对于世界的看法,“当前如何努力走出自己学科的
偏见,去理解外面的大千世界,是人文学者必须做到的”。
(旺报)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1217000750-260301
备注:
人文科学边缘化是全世界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