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篇一九二三零年代的文章 里头已经点出人人都跑去唸大学的流弊
八九十年后的此时此刻读起来 是有那么一点点先知
……除此以外,升入大学,一则,是闲暇阶级用来取得社会上资格,二则,是上了社会的
当,为求毕业后得每月较高的薪俸。三,才是真正要求高深的学问。此第二种,说来真是
造孽不少。在学生父兄看来,实在纯是替弟子投资性质,因为中学毕业每月可得四五十圆
,大学毕业每月可得八九十圆。做父兄的谁不愿意他的儿子每月多得几十元,经济容易独
立。于是你也送中学毕业生入大学,我也送中学生入大学,结果一班中学毕业生,都变成
大学毕业生,中学生可做的事,都换了一班大学毕业生来做,在社会未必有好处,在个人
委屈他多上几年课,吃亏者只是甲的父兄及乙的父兄,各人多损失一二千圆的学费,少了
四五年中的儿子谋业的补助而已。及父兄们见其学业成绩未必有何长进,乃相率而骂现在
的大学。其实还是社会自己做个圈套,给自己上而已。……
节录自“读书阶级的吃饭问题——中学生的出路问题”
全文可看(简转繁 别字请自己分辨) http://www.zwbk.org/zh-tw/Lemma_Show/98281.aspx
=======
他的文章 一九二三零年代用中文写的 火花四射 比较有趣啦
三四零年代用英文写的 中译好像都其他人做的吧 就少了点味道
后来五六七零年代在台湾报刊用中文写的 可能上了年纪 也不复当年辛辣
他二女儿林太乙编的语堂文选(联经)
有依照主题分类 再稍微照时间顺序排列 比较可读
金兰/德华/风云时代版的
常把不同年代的作品掺掺一起 忽淡忽咸 读多了 很不舒服
中国九洲图书的简体字散文经典全编
错字一堆 廖寥 儒懦 王五 愤惯 骂驾
原文有引述其他文章的 也常错入正文
还收一堆英文专书(生活的艺术跟吾国与吾民等)的中译 不晓得是要冲篇幅还是怎样
焚之可也
附带一提
他二女儿林太乙文笔也很好 林家次女(九歌) 林语堂传(联经) 都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