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hugh509 ((0_ 0))》之铭言:
: ※ 引述《KKKKJAY (KJ)》之铭言:
: : 独/交通部重砲轰Uber:撇清一切责任后,占尽利益
: uber表面看似先进,其实骨子里原始
: 先进的是将网络排车、付款方式整合
: 但这只是表面所呈现出的型态
: 原始的是Uber、司机、乘客关系
: 三者完完全全回到出租车法规出现以前
: 车行、司机、乘客,本质没有变啊!!
: Uber终究还是在交通费中抽佣的车行
: 这是他们拓展全球碰壁的最大原因
: 因为他们一直做车行的事情
: 却一直以为自己只是"媒合"平台
: 诸多责任都不想负,这根本错惨了!!!
: 如果它营利的方式不是从交通费抽成
: 或许还有空间说得过去,但明显不是
要讨论uber 就要先了解出租车行是怎么运作
今天假设我想要开出租车
我必须先去考出租车执业登记证
考的东西跟驾照很类似
就路考跟法规罚则之类的东西
但是有一个大魔王, 大部分人不过都是死在这
就是地理环境
你在哪个区域, 就考哪一区的地理环境
比如说是非题会这样考"中华邮政新竹邮局在武昌街"(O)(X)
...
......
.........
背法规罚则我还能忍, 虽然几乎背完就忘, 但还有点实质作用
在人手一支手机, 每个人几乎都有gps的年代
你叫我去背行政机关在哪条路
根本糟蹋人啊
考地理的本意我能理解
二三十年前导航不发达的时候
出租车司机的确要对路线很熟, 不然乘客要冒很大的被绕路风险
但现在是2016年阿阿阿
可不可以不要再考这么智障的东西了
好吧, 假设你真能容忍2016年还必须去做这么愚蠢的考题
考了两三次, 背起来也好, 蒙过去也罢
你真把执业登记证弄到手了
你还必须去靠行
靠行的意思就是把你的车过户给车行
然后车行雇用你, 你再用车行的名义去开出租车
靠行对想入行的驾驶来说真的是很烦的一件事
首先, 你要直接把车无条件过户给车行
你的车就变成车行的车, 可能会签一张沙洨的契约书
车行经营顺利就没事
车行哪天倒了你的车很可能就被拿去抵押
或许打官司可以拿回来, 但过程也会让你痛苦万分
然后因为要过户, 所以贷款中车必须先缴清才能过过去
所以即便你有考到出租车所需的证照, 而且也有一台车
但你的车还在缴贷款, 那你就无法用自己的车开
我碰过一个案例是一个司机刚牵新车, 贷款中
但因为无法靠行, 所以只好把车卖了跟车行租才能去开
靠行制度的本意我能理解
二三十年前
资讯系统不发达, 跟乘客单独相处的司机有很大的犯罪隐忧
所以借由车行来做某种程度的管理
至少那里的出租车发生命案
还可以从车行调到资料跟问一下司机的状况
但现在是2016年
以uber为例, 你每台车都有gps可供追踪
乘客也可以看google map看司机有无绕路
觉得有危险用上车时用手机跟朋友报平安给司机听也是很好用
根本不需要别扭麻烦的靠行制度
然后不靠行的资格是你要执业六年才能转作自营车
要我看来
现今的靠行制根本就图利车行的一种病态制度
每个月都要缴规费给车行
司机在外面跑, 车行根本没约束力
甚至uber还有司机<->乘客的双向评价, 长期表现差会被停业
你去靠行车行, 你做的小奸小恶只要不闹到警察局
乘客也无法投诉, 会对司机做管理的是他加入的车队系统
比如说一台出租车在台北的车行靠行, 但却加入桃园的叫车系统公司
这是有可能的
然后, 台湾本土的叫车系统输uber好几条街
主要是因为地域性很重
比如说我加入了台北的系统, 从台北开到桃园之后
我很难载到一个桃园去台北的乘客
现在只有uber有做这种顺风车系统
台湾的法律以现今的角度来看就是这么别扭且无意义
总结一下出租车司机进入的障碍
1. 智障的地理环境考题
2. 靠行制度(无作用且要缴钱)
3. 系统不如uber
4. 车要漆成黄色
说老实话
uber只有在台北开收入有机会高于小黄
因为加成时段够多
以桃园来说, 生意好的系统业者(新梅之类的)开小黄收入会比uber好
然后白牌的只要车型符合, 很多也会去申请uber帐号来开
假如今天我只是上班之余假日想开个出租车
兜兜风, 消遣一下
实在很难去加入正规的出租车系统
而我说的这几点
也是台湾乡下地方大多是白牌车的原因
因为系统业者不愿去乡下发展
然后乡村小黄司机少, 系统业者少
会去检举投诉白牌出租车的自然也少
乡下白牌司机也懒得去搞一堆麻烦的考照程序
整个加入出租车业的程序也不算真的很难
就是很智障, 执行的过程会有人格被污辱的感觉
但其实算入政府对出租车业的补助的话
用合法小黄的身分来开uber可能是最划算的选择
今天我对政府罚uber会这么反感
大致上的原因就如上述所言
今天你的管理办法有实质效益, 有具体成效
能对乘客, 对司机要求都能交出令人满意的成绩单
那政府去纳管当然合理
以现行的法令
我看外国人很难理解 司机 车行 系统业者 这三者错综复杂的关系
连看都看不懂, 更遑论执行了
今天小黄一堆人在抱怨
没受过任何专业训练的uber司机却颇受好评
那即便政府真的成功把uber赶走
最后依然是留下一滩落后的出租车制度烂摊子
不认同, 但我是可以接受uber被赶出台湾
毕竟我也不是靠这过活的
但我很好奇台湾到底有没有可能避开利益和官商勾结
去立一个立意明确, 符合公众利益的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