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takuson (Who am I?)》之铭言:
: 1.媒体来源:联合报
: 2.完整新闻标题:当陆生来台 天然统遇上天然独..敌意不减反增
: 3.完整新闻内文:
: 2016-11-21 21:28联合报 记者何定照╱即时报导
: 外界一般认为陆生来台可促进两岸交流,但中研院社会所研究员汪宏伦研究发现,许多陆
: 生来台后对台湾的敌意或反感不减反增,原因可归纳为两岸制度、认知框架及“情感结构
: ”差异所造成。他认为,尽管外在制度难以改变,但属于内在的认知框架和情感结构有可
: 能改变,“两岸人民若愿意在想法上‘重开机/重灌系统’,应能为两岸和解带来新效应
: ”。
: 汪宏伦和台大国家发展研究所博士生张可前年起访谈24位以硕士生为主的陆生学位生,写
: 成《“RIP,426”:解析“大陆地区旅台学位生”的国族经验》,年中初步发表。他发现
: ,陆生来台前大都对台湾有憧憬、对中共政权不满,但来台后国族经验同时产生推力与拉
: 力,推力将陆生推得离台湾更远,拉力则拉得与台湾近些,大多陆生最后是被推得更远。
: 在台经验 让鸽派陆生变鹰派
: 汪宏伦归纳,经过在台国族经验的陆生,大致可分为三类:A类是原本没那么认同中国的
: ,变成具强烈中国认同,占比例满高。这类陆生经过在台遭歧视,认为“来台前,台湾是
: 民主基地;来台后,台湾是(中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当年我们反共才来台,但来
: 台后被推往共产党”;“在台经验,让鸽派也会变鹰派”。
: 挺台陆生 在陆生中变异类
: B类是本来对民主、中华民国有所想像,将此希望寄托于台湾,虽在来台后幻灭,但仍肯
: 定且向往民主自由体制。汪宏伦指出,B相对A类虽不那么支持中共体制,但对想作为独立
: 政治实体存在的台湾反感仍增强,或更不同情甚至讨厌。许多陆生则常在A、B类游走。
: 汪宏伦指出,至于在陆生比例最少的C类,是能深入台湾人想法,甚至相对积极帮忙提倡
: 台湾作为独立政治实体存在者,但人数真的非常少,里面政治光谱也有差异。令人感慨的
: 是,这些人往往和陆生群体相处得比较没那么好,甚至可说是异类。
: 当台湾本土化 碰上大陆爱国主义...
: 分析对陆生的推力,汪宏伦表示可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制度。他指出,两岸不同的国族
: 制度,培养出两种不同的“国民”,对国族的象征符号、历史记忆乃至对当下现实的理解
: ,都有巨大分歧。当台湾接受本土化与民主化洗礼的“天然独”世代,碰上接受中国爱国
: 主义教育长大、80后与90后的陆生“天然统”世代,当然相互冲突。
: 此外,台湾对陆生也有制度性的排除,例如三限六不,以及由于两岸特殊体制,陆生在台
: 很难被归类,既非本国人、也非外国人。汪宏伦表示,这些都让陆生来台后,对台湾民主
: 自由的评价有所变化,觉得这些民主自由“谈到陆生都变了样”。
: 认知框架不同 影响彼此了解
: 汪宏伦指出,第二个层次“认知框架”,也对陆生造成推力。在他研究中,他将此框架定
: 义成“战争之框”,即过去战争遗绪塑造两岸人们看待彼此的框架;然而这一方框架是“
: 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方是“台湾/中华民国是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当然
: 无法相容。
: 如此“战争之框”形塑两岸许多人的看法,汪宏伦指出,台湾会将对方视为敌国,造成对
: 陆生的敌意与制度排除;多数陆生则相信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与现实主义,认为两岸终需
: 一战。
: 当国共内战观点 碰上台湾独立...
: 他说,大陆来看未完成的国共内战,会认为是中国内政问题,这也影响他们用武力解放台
: 湾的看法。就大陆历史观点,会觉得建国就得付出代价,“若为国家你都不愿意打一仗,
: 这算什么独立?”汪宏伦指出,这种“枪杆子出政权”的看法,在大陆人心中根深蒂固;
: 中国从90年代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力度,更让年轻人受到爱国主义论述强烈影响,少有
: 自我反思。
: 在汪宏伦分析中,最后一个造成推力的层次,也可能是最核心的,是“情感结构”。汪宏
: 伦指出,台湾人由于长期被中国打压,很容易发泄到陆生身上;陆生满怀憧憬来台,却常
: 成为台湾人发泄怨恨与报复冲动的对象,但大部分陆生不认为自己亏欠台湾什么,更不觉
: 得自己做错什么,无法接受台湾人民的敌意与怒气,这也加深了彼此嫌隙与恶感。
: 汪宏伦表示,除了少部分例外,大部分陆生对于北京打压台湾带给本地人/本地生的切肤
: 之痛,缺乏“感同身受”的同情式理解。即使有些陆生比较能够体察局势,理解这种怒气
: 的来源,仍会觉得自己是“代国受过”,是无辜的替罪羔羊。以上这些国族经验终形成某
: 种“台湾效应”,分化出不同类型的陆生。
: 520后 大陆仇台情绪上扬
: 在五二○后,汪宏伦也发现,大陆对台湾的情绪不大一样。他表示,七月他曾赴上海一趟
: ,听到一些陆生说过去台湾因为是马英九执政,要留点面子;“现在要打就赶快打,不用
: 客气”。他忧心,这种仇台情绪在大陆开始冒出来,对台湾、大陆关系很不利。
: 日前蔡英文宣布陆生可纳健保,汪宏伦表示,这类制度性改善事宜,虽能让陆生相对剥夺
: 感减少,但两岸的认知框架及情感结构的差异仍然存在,短期内恐仍难改变。
: 汪宏伦举例,两岸政治体制差太多,台湾人对政治比较有感觉,觉得透过选票等可改变现
: 状;陆生则有其思考惯性,觉得自己不可能影响或改变北京政策,很少去想能否从改变政
: 治体制做起。这也造成很多陆生对北京打压台湾缺乏认知,没法对台湾从奥运等国际场合
: 吃瘪的经验感同身受,只会怪台湾人碰到陆生就是两套标准。
: 两岸人民 都须重新开机
: 汪宏伦认为,如果可以试着加深陆生民主素养,让他们归零思考、“重新开机”,或许能
: 让两岸民众想得更接近。像类型C的学生,来台就有翻天覆地的改变,发现自己受的党国
: 教育都有问题,因此才对包括台湾、西藏等问题等重新思考,但这得把原先的认知框架成
: 见丢掉,不易做到。
: 台湾也需要重开机。汪宏伦认为,台湾人最大问题是怨恨心太重,觉得自己被欺压,因此
: 会找机会报复、攻击中国人。他强调,台湾人必须要超越心中的怨恨,摆脱小国被强国欺
: 负的心态,“若陷在此心态,会永远无法理性,只会一直制造怨恨;台湾若要找未来出路
: ,必须先超越悲情。”只可惜过去虽也有人呼吁台湾应走出这种怨恨,但反应不是很正面
: ,被质疑“对敌人仁慈干嘛”。
: 把陆生当解决高教危机工具 极不当
: 汪宏伦坦言,若两岸现有框架与互动模式维持不变,可能彼此越交流、越怨恨。对于未来
: 陆生政策,他认为重要关键在于台湾究竟如何定位及对待陆生。如果仅是期待陆生来解决
: 台湾高教危机,就非常不恰当,如此陆生会强烈觉得自己被工具化,只是要被赚钱,这样
: 当然无益改善两岸关系。
: 4.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
: http://udn.com/news/story/10599/2120555
我觉得这篇新闻的文章写得很好。
台湾对大陆的许多不舒服感受,不是来自大陆人,
而是来自中共。
但很多人把怒气宣泄到大陆人民的身上,从陆客到陆生。
以一个弱小的岛国来说,这完全是错误的生存方式。
文章里面也提到,
绝大部分的大陆人在来到台湾之前,都是保持着憧憬。
他们许多对于台湾有美好的想像,
即使台湾不再比大陆富裕,但至少比大陆自由。
会来的人多少也对中共政权是有所不满的。
他们或许因为政治无权而对于北京有疏离感,
难以用同情的角度来看待台湾受到的压迫,
但确实是保持着喜欢台湾的心境来到这里。
试想,如果大部分的陆生的在台回忆都非常美好,
他们会怎么期待两岸关系?
他们会希望大陆变成像台湾这样的地方呢?
还是希望大陆统一台湾,然后把台湾变成像大陆?
多数台湾人都觉得日本、美国很美好,
就很像陆生看到台湾一样。
真正到日本、美国居住过以后,才发现台湾比较舒服,
因为你会体会到日本人其实对台湾人是有歧视的,
而美国则会遇到种族歧视,连土生土长的亚裔美国人都受不了。
这时候你就会很快遗忘过去对美日的好感。
所以我大概可以理解文章讲的陆生来台后的感受。
光是网络上发明的“426”,就已经是很歧视的用语了。
很多人抱怨陆客的素质不好,我猜想那些人可能是8年级生吧。
如果你是6或7年级生,我相信你会认同我以下所说的。
我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台湾曾经流行过四个造型垃圾桶,
每个都吃不同种类的垃圾。
为什么政府要推这种垃圾桶?
因为当时台湾道路上满街都是垃圾,
大马路和人行道高起的缝隙,到处是随手丢弃的垃圾,
当时的台湾人,水准差到你现在难以想像。
这种垃圾随地丢的习惯,要到我中学时期,
才觉得有彻底的改变。
最后一次看到垃圾满地,是在桃园火车站前,
记得那天是要去看日片“校园有鬼”第一集。
台湾在我国小的时候,最常听到有人说台湾人出国很没水准,
都常被外国人嫌弃没素质,就像现在年轻人嫌弃陆客一样。
不要以为台湾人真的素质有多好,
经济起飞后的台湾,台湾土豪出国的表现就和陆客差不多。
大家真的以为台湾人和大陆人有本质上的不同?
真是大错特错。
现在的台湾人出国,形象当然是提升非常多,
因为这种素质问题,在经济发达以后,
只要随着教育,每10年就会有飞跃提升。
陆客当然也是。
大家仔细想想,现在的陆客大多什么时候起家的?
他们小时候的大陆还是非常贫困的,
素质远不如同时期的台湾。
现在的大陆心理素质,就像是1980的台湾,
但是它进步的速度很快很快!
你在大陆会觉得大陆的80后,思维很像台湾的4、5年级生,
但是他们的高中生已经跟台湾的7年级生差不多。
小时候也常听长辈说过,菲律宾以前是亚洲非常有钱的国家。
这真是难以想像。
因为我小时候的菲律宾,已经是个输出外劳的地方了。
在我的印象里面,从来没有菲律宾比台湾进步的印象过。
那大家应该也可以想像,90后的大陆人,也就是陆生们,
他们很可能对台湾曾经比大陆富裕很多,是无感的,
更别说2000年以后才出生的大陆人(现在的高中生)了。
他们的素质当然和陆客差很多,因为生长背景完全不同,
他们不会随地乱丢垃圾或大小声,
在一线城市长大的小孩,
他习以为常的繁荣是比台湾任何都市都好的。
这些人长大以后,
对于他们的父执辈或大10岁的人曾会对台湾抱有憧憬,
恐怕难以理解。
就像我无法理解菲律宾比台湾繁荣的时期是什么样子一样。
新一代的大陆人,恐怕只会觉得台湾很落后很穷,
以及台湾人好像因为嫉妒所以很讨厌大陆人之类的。
这就是世代差异。
所以,我很不能赞同台湾天然独世代的许多看法,
即使我也只比你们大一点而已。
但台湾人曾经从没素质变成有素质、经济发展到高点又转衰、
小时候唱游课本里面有洗脑歌、台片没落到港片也没落、
蒋经国逝世老师说要哭、到总统直选、政党轮替,
这整个戏剧化的过程在成长的过程中,6、7年级生都经历了。
因此,我并不觉得天然独世代那种仇中的态度是正确的,
如果你亲身经历、观察过台湾这30年来的变化,
你会觉得骂陆客没水准、歧视陆生很可笑。
大陆变化的速度起码是台湾的2倍。
这样想你就根本不会觉得陆客水准是什么天大的问题,
因为不到10年他们的水准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
台湾要学会适应世界的变化,
大陆就在旁边而已,无论台独或统一,
学会和大陆相处都是台湾人必修的课程。
现在的陆生很类似台湾的7年级生,
但再没过几年,如果还有陆生要来的话,
台湾人要遇到的就是从小在繁荣圈长大,
完全没有大陆贫困过印象的天之骄子世代了!
未来在上海长大的小孩,可能觉得东京都很普通。
何况台湾。
而且他们的素质可能比台湾人都还好的时候,
请问台湾还有什么本钱去说什么“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