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闻]李远哲最伤心一刻 拿诺奖被形容为中国之光

楼主: MerinoSheep (美丽奴羊)   2016-09-12 10:15:12
※ 引述《yingjeou (英九)》之铭言:
: → asgardgogo: 教改表示 09/11 11:42
: 我其实蛮讶异的,八卦版上90%超过18岁、受过大专以上程度的教育
: 怎么还有人会碰到李远哲说出教改表示......
: 院长是中研院院长,不是教育部长
: 教改官员乱搞、老师打混,造成的结果
: 由一个顶多开会讨论的时候,出席讨论过几次的中研院院长承担?
: 不要媒体抹屎你就吃下去好吗!
这篇之前贴过了,嫌文太长的看划的重点还有最后面郭为藩是怎么讲的,连当时实际推动
教改的教育部长都承认教改会没有任何执行力,一切都是教育部在操盘。不过还是有人偏
要往李远哲头上抹,又故意遗忘当时最红,每天在电视上出风头的吴京。至于教改其实绝
大部分都是在国民党执政期进行的事实,这些人就更装作不知了。
http://www.babyhome.com.tw/mboard/topic.php?bid=28&style=education&sID=1897164
教改十年风云人物 与 卖向学历社会
(1) 2003.08.07 中国时报
政大教授出书 选出教改十年风云人物
【杨欣怡/台北报导】
教改十年史上有哪些风云人物?根据学者周祝瑛的新书所说,包括黄武雄、李远哲、刘兆玄
、史英、丁志仁、周丽玉等人都会在史上留名,他们有些是在体制外推动教改,如丁志仁,
有些则是很懂得运用媒体,如史英。
根据周祝瑛的说法,曾任台湾大学数学系教授、四一○教改联盟总召集人、目前致力于社区
大学推动工作的黄武雄,是台湾教育改革道路上的关键人物,国内教改精神也可说是由他所
带领起来。他在八十二年发行“笑罢童年”录影带,呼吁要解决台湾教育问题,唯有“广设
大学”打开升学瓶颈,此后,“广设高中、大学”、“落实小班小校”成为国人耳熟能详的
口号。
我批:台大教授的教改建议,还是学数学的,怎么逻辑这么简单?
2003.08.07 中国时报
政大教授出书谈教改期间历届教育部长
【杨欣怡/台北报导】
教改问题多,政治大学教育系教授周祝瑛出书直陈台湾解严后的七届教育部长,是教改史上
七个最佳男主角,人人都有功过,像是“每日一惊”的吴京、“捍卫师范体系”郭为藩、“
阿扁三顾茅芦”曾志朗等,他们都要为任内政策负责。
教改人士的建议
周祝瑛指出,民国七十六年上任的毛高文任内是台湾解严以来教育变革的转捩点,他的任期
是我国经济蒸蒸日上的时刻,因此他是“什么都不缺”的部长,毛高文酝酿对大学法加以修
改,配合台糖公司释放土地及地方政府合作,许多大学纷纷设立,例如中正、东华、云科大
等。不过,对于大陆学历认证问题,毛高文则持“非常保守的态度”。
我批:民国七十六年起地方政府开始呼吁一县一大学,以留住地方流失人才。
国民党执政的教育政策
民国八十二年上任的郭为藩任内正处于国内教育环境变化最剧烈的阶段。他在民国八十二年
修订公布国民小学课程标准,首度在国小三年级开始增设乡土教学,国中则从一年级开始增
设认识台湾乡土艺术活动。另外,在民代压力下,教科书开放民间编印。
吴京于民国八十五年上任,他在任期间大力推动推荐甄试,废除大学联招、广设大学 、国
中常态编班、废除高中高职,及五专联招,并明定时间表及实施方案。另外,其任内的大事
是建立“三条国道系统”,透过普通、技职、终身三条教育国道。此外,尚有改变升学制度
,例如:试办申请入学及综合高中;课程变革,如:确认九年一贯课程,而最近颇受
批评的建构式数学正是在吴京任内开始推行。吴京同时鼓励技职学校升格大学,使台湾高等
教育机构的数量在十年内大幅增加,形成过度扩张的情形。
 民国八十七年林清江接任教育部长一职,他最重要的政策即是希望透过九年一贯课程缔造
国民教育新境界,决定九年一贯课程从一、四、七年级同时实施,而非逐年依次推行 。这
个决策可说对我国课程改革创下划时代的意义,是对?抑错?目前尚无定论。熟识林部长的
人指出,这样快速且大幅度地推出九年一贯课程,是否与林部长当时急于为师范体系争
一口气的心态有关?则不可得知了。杨朝祥是在民国八十八年上任,不久即经历了“九二一
大地震”与首度“政党轮替”,在位只有十一个月。由于任期较短,政策大多延续前几任部
长的规画。
民进党执政的教育政策
民国八十九年上任的曾志朗在位期间,主要推动的有订定儿童阅读计画,推动九年一贯课程
公布九年一贯课程暂行纲要,推动人性化教育等。曾志朗常被问及是否要进行九年一贯课程
部分的改革,他曾陷入长考。另外,有鉴于建构式数学所引发的争议,他曾经下过三道行政
命令,要求基层学校停办建构式数学,但因已实施多年,且教科书内容很难在短期
内改变,因此建构式数学在各校一时无法喊停,令他相当痛心。
教育部长黄荣村的教育政策大致延续前几任部长的脚步,周祝瑛指出,黄荣村性格上最大的
特性是有“弹性”和“柔软”,面对各阶层及职务上均能应对得体、适应良好。目前对黄荣
村的评价,一位曾经负责行政院重要院务的人士指出,一般人认为黄部长工作相当努力,但
最大的问题是经验不足;黄部长虽然过去曾参与过多次民间或政府的教改活动 ,但比较缺
乏一般行政主管所应有的抗压历练。同时也有人形容他是一位择善而不固执的人,因此面对
外在团体的压力时立场不易坚持。
谁捉弄教改?吴京被点名
【记者杨蕙菁/台北报导】
(政大教育系教授周祝瑛上午发表“谁捉弄了台湾教改?”新书)
谁捉弄了台湾教改?政大教育系教授周祝瑛今天虽未公开点名,但她私下指出,前教育部长
吴京任内做成的九年一贯课程、三条国道造成日后大学扩张太快等决策,让较多的学生承担
了这些错误;吴京是捉弄台湾教改的那个人。
周祝瑛分析自毛高文以来的历任部长指出,吴京在任时“每日一惊”,对社会人士是“惊
奇”,对教育部同仁却是“惊吓”,因为许多政策都是同仁隔天从报纸上才得知,缺乏内部
事先协调、沟通。
她说,九年一贯课程实施后,数学时数较以前减少三分之一、语文少了一半,明显可知学童
的数学和语文程度有下降的隐忧。而吴京提出的“三条国道(技职、普通和回流教育)”政策
,周祝瑛认为,教育部让大量技职校院升格改制,大学数量迅速扩张,是导致日后学生素质
大幅滑落的主因。
相较于对吴京的批评,周祝瑛对已故部长林清江的施政则赞誉有加,她认为,林清江是历
任部长中最能够抓住教改核心的部长。
【记者杨蕙菁/台北报导】
前教育部长吴京表示,九年一贯课程当初规画时是要减轻教材分量,不是增加内容,他也没
有要求合科教学,实施时程也不是他决定的;他在任内做的很多事,只是将过去没有落实的
政策严格执行罢了。
吴京也感慨,台湾现在变得有话说不清、是非不分。
吴京说,九年一贯课程当年是因为社会反映学生教材太多、书本太重,教育部才着手规画减
轻学生负担。经专家学者的检视,九个年级可精简出30%太艰涩不必要重复的内容,他希望
分量减少后,老师不必赶进度,可加强师生互动。
后来教育部进一步发现,何以九年级课程中竟有30%不必要的重复或艰涩内容,才知道以往
的课程都是分国小低、中、高年级和国中四个阶段编写,他认为有必要将九年课程重新检
视,才有九年一贯课程。
【2003/08/07 联合晚报】
台湾师大教育学院院长吴武典上午说,九年一贯课程是台湾光复以来最草率的教育政策,“
像一辆不成熟的拼装车”,每一个环节都出问题。中央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教授黄藿呼吁,希
望明年总统大选前,各组参选人马都不要乱开教育的支票,尤其不应该拿全民纳税人的钱来
负担错误的教育决策。
长期关心教改的台大化学系教授刘广定也说,九年一贯课程成败不是教育部的责任,而是依
当时行政院教改会的具体建议去做的。他说,行政院教改会当年提出的教改总咨议报告书第
38页已具体建议,国中小学课程必须进行统整,教育部只是依此“权威”执行。
吴武典、刘广定等人上午出席政大教育系教授周祝瑛的新书发表会。吴武典引述中研院士许
倬云日前的一篇文章表示,教改的过程缺乏评议和试验就付诸实行,“九年一贯课程是台
湾光复以来最草率、最应被检验的教育政策”。他又说,九年一贯课程的实施涉及学生、师
资教学、升学和教科书等问题,但每一部分都不连贯,像一辆不成熟的拼装车。
台大社会系教授薛承泰指出,改革最大的受益者,如果还是推动改革的人,“算什么改革?

【2003/08/07 联合晚报】
周祝瑛:教改缺乏标准作业程序
记者张锦弘/台北报导
十年教改衍生的问题逐渐浮出台面,各界批评如万箭齐飞,却常沦为口水战。政治大学教
育系教授周祝瑛今天将发表新书,追问剖析“谁捉弄了台湾教改?”,书中提到教改乱象固
然和教育部长更动频繁有关,但缺乏常设研发机构,没有标准化的教改作业程序(SOP)
,导致教改兴废缺乏科学根据,才是教改真正致命伤。
究教改过程,发现他们在一九八○年代由社福国家转型为自由经济国家,教育首当其冲,由
政府主导的低学费政策,逐渐退让给市场机制,各种教育决策权及资源相继松绑,多元化却
导致更多势力介入教育,衍生不少问题,这些过程一一在台湾重演;但台湾更激进,不到
十年间,从校长官派改遴选的人事松绑,到师资多元化、开放教科书、建构式数学等课程改
革及多元入学方案等,无不牵一发动全身,问题更多。
“台湾的教改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要把我们的孩子带到什么地方?”周祝瑛说,不仅她经常
如此自问,周边同事、家长、教过的实习及现任老师更是质疑不断。以建构式数学为例,很
多家长目睹孩子接受一套看似不合理的教法,却又不确知孩子的能力是否真的增加,一旦插
手,又可能导致亲子冲突,直到推动六年才废除,教育部却从头到尾说不清楚,无法自圆
其说。
周祝瑛说,教改乱象不断,历任部长难辞其咎,但他们背后隐藏更严重的结构问题,例如教
育部缺乏长期的研发智库,无法预见问题,提前拟定对策;推动教改缺乏科学化、标准化的
作业程序,往往理念太复杂说不清,又没先经实验就全面推动,事后缺乏绩效评估机制,做
错了也不及时回头;更重要的是,事先常未广泛征询基层教师意见,也未致力提升其能力

【2003/08/07 联合报】
郭为藩:多元入学 其实与联考无差
教改问题近来吵得沸沸扬扬,前教育部长郭为藩坦承,教改十年来“的确出了很多状况”,
多元入学和联考其实无差,九年一贯作法却不一贯,历任部长在位时间不长,在未有足够时
间研拟配套方案就贸然推动新方案,是教改出问题最重要的原因,不应该把责任都推到中研
院长李远哲身上。
教改推动并不只十年
郭为藩说,其实教改推动已不只十年,毛高文担任教育部长时开始研修大学法、师资培育法
、成立大学入学考试中心筹备委员会,以及修订高中与国中小学课程,早就已在推动教改,
教改并不是“四一○教改大游行”与“四一○教改联盟”后才开始推动的工作。
他指出,虽然行政院教改审议委员会是在“四一○”之后成立,并对教育事务提出全盘性建
议,交由教育部长参考,“但决策权仍在教育部长,教改会只是提出建议而已,并没有决策
权,现在教改出了状况,把过错归咎于李远哲与教改会并不公平。”
“教改会的建议并不具约束力,教育部怎么可能照单全收?”
郭为藩强调,每次教改会提出的“教育改革咨议报告书”,行政院都会请教育部表达看法,
研议教改会提出的建议是否可行。他说:“教育部才是决策单位,不可能被一个没有行政约
束力的单位牵着走。”
民编教科书配套不够
郭为藩举例说,九年一贯、多元入学、开放民编教科书、小班小校等,都是教改会于他任内
时所提出的建议,当时他就极力主张,在未有足够配套措施前不宜贸然实施推动,其中只有
民编教科书在立委与社会压力下被迫开放,但他也只开放国小教科书而已,所以外界批评
他是“保守派势力”。
所以目前的教育乱象是当年教改会提出的建议
但是照单全收的却是郭为藩部长之后的吴京部长
原因之一应该就是缺乏长期稳定的智库,只凭个人的经验(在美国的生活经验)做 下不符国
情的决策
作者: foxey (痴呆小咖)   2016-09-12 10:19:00
推,追根究柢就是古代公务员唯有读书高的丑陋心态遗祸千年
作者: EvoLancer (伊地知幸介)   2016-09-12 10:24:00
这逻辑就好像核四停建是马英九的问题,跟林义雄或反核团体无关 等到非核家园实现后 又会说都是马英九太软
作者: yukaiw (Gyp)   2016-09-12 10:25:00
推卸责任谁不会
作者: david1230 (好难想)   2016-09-12 10:26:00
作者: kingcallme (无想肥宅转生)   2016-09-12 10:32:00
看来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大御所....
作者: OGC218 ( = =’)   2016-09-12 11:13:00
所以是公务人员误国囉
作者: MW1220 (老机型)   2016-09-12 11:50:00
抵销无脑嘘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