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09大还是很认真回答,我只补充一点点,恕删部分。
※ 引述《sam09 (柊镜)》之铭言:
: ※ 引述《kuopohung ((风之过客)在场的缺席)》之铭言:
: : 说的是这张表吗?
: : https://www.ptt.cc/bbs/Paradox/M.1189509617.A.8D9.html
: : 若是以殖民地多寡和面积来算法国是多于德国的
: 法国占了一堆荒地,德国还只能占别人吃剩的畸零地,光比面积应该没什么意义。
法国在WWI前的主要殖民地包含印度支那(越南)、马达加斯加和非洲西北部,
都是对欧陆战争没什么用的地方,没有战略资源也没有丰沛的税收,
正因如此WWI法国北部工业区被攻占大半后就出现资源不足,被迫向英美进口。
另外如果不看工业产值看GDP,法国也是惨输,
可参考 The World Economy, Angus Maddison ,P261 table B-18 ,
网络上就可以找到pdf了。
: : 是没错
: : 不过我认为只是看那个没那么准,沙俄到苏联到俄罗斯一直以来就都是
: : 帐面实力大于实际实力很多倍以上的状况
: : 不同意西伯利亚铁路没建好政治不稳所以沙俄输掉的论点
: 铁路只是其中一个因素,政治不稳也是,但政治在后半段对俄国的影响很大。
: 真正造成俄国动摇的因素是对马海战的失败,除了日军战术成功外,
: 俄国内部的决策问题,以及英国在背后的恶搞也对俄国舰队造成了影响。
我同意帝俄的真实力量比帐面差,但是也没有差到那么多,
否则不可能在1915-1916年支撑有德军主力的东线战局以及压制黑海和高加索。
日俄战争时俄军的战争潜力仍高于日本,会承认战败本来就是因为国内动荡,
而在战争中会一直被迫保持守势也是因为增援过迟,否则灰色牲口早就海过去了,
在日俄战争前俄罗斯打鄂图曼就已显示出素质不足的困扰,但都是靠兵力辗过去。
战争失利与俄国内部的动摇是互相影响,而不是单方面的因果关系,
血腥星期日和波兰、高加索各地暴乱最初发生的时间点比对马海战要早四到五个月,
下面sam09大已有提及。
下恕删部分。
: : 一开战后沙俄的太平洋舰队战败,后被限制在港口内
: : 陆军的功用是夺取棱堡在高地上以重型火砲砲击港口内舰队,并趁机把母港拿下来
: : 以你的西伯利亚铁路建好而且沙俄政治稳定论点来说好了
: : 难道限制在旅顺港口内的太平洋舰队就能脱离母港自由行动了吗?
: 西伯利亚铁路的作用在于提供满洲俄军的补给,尤其是海路被截断之后,
: 一条难以通行的铁路很难维持满洲数十万俄军的补给线,对俄军的士气不无影响。
日俄战争的目标在于满州铁路的掌握,却不知日本联合舰队如何能开上岸?
倘若俄军有能力提供远东充足的补给与增援,满州就不会易手,
甚至有可能把陆上战线往朝鲜推进。
: : 不是吧,这怎么会和陆军有关?
: : 是说日本陆军表现没那么亮眼而且几乎是很勉强才打赢没错
: : 但问题是旅顺港是在干嘛的?
: : 港口用的,给船舰补给的据点
: : 就算是保下了港口,但海军以及船只出不了海,被封锁的状态,那还要这港口干嘛?
: : 所以应该把海军当作主要对象来讨论
: : 海军以极少代价换得大获全胜的战果,就这点来说是赢的很漂亮
: : 战争结束后若日本国力再强一点,或许吞下海参崴都是可能的
日军打赢海战后还是要靠陆军攻占满州,日本海军的胜利只是战争胜利的门槛(交通线),
最终目标还是要靠陆军去夺取。
即使俄国海军无法出海,只要俄国陆军仍能确保满州,日军就无法全胜,
以此来看西伯利亚铁路的效能其实就和日本的制海权相似。
: 旅顺要塞守军的作用就是牵制,让日本陆、海军没办法集中,
: 海军除了守住港口之外,还得担心海参崴分舰队的奇袭;
: 波罗的海舰队若准时抵达,更有被包夹的危险。
: 相对之下,日本陆军倒是突破了俄国在鸭绿江的防线,
: 使俄军不得不选择退守奉天、哈尔滨的方案。
: 很多人在看日俄战争的时候都只看到旅顺和对马两场,
: 忘了在满洲地区也爆发了一系列重要的战斗,
: 奉天会战可以说是二战之前亚洲规模最大的战役。
没办法,奉天会战的知名度太低了,很多人顶多知道是在清朝领土上交战。
: : 整体来说美国还不能和英法德相比
: : 列强之末的是西班牙葡萄牙等国
: : 若你真的要算的话,瑞典挪威(1905该年分裂),比利时(拥有一些非洲殖民地),
: : 丹麦(握有冰岛,法罗群岛,格陵兰等...殖民地)
: : 那些都能算吧
: : 就算那些不算的话,就以西葡两国来说
: : 意大利在怎么样都比西葡两国还强,所以在怎么排名都不是最后的
: 何以见得?
: 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时在非洲也有殖民地,
: 所以你的国力强弱是由殖民地的面积来算?
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时、丹麦等国普遍不被视为列强,
保罗甘迺迪的霸权兴衰史在讨论一战前夕的时候也没有为这些政权开章节讨论。
: : 说到埃塞俄比亚
: : 埃塞俄比亚是北非基督宗教古国
: : 在北非伊斯兰化时,埃塞俄比亚是独立的基督宗教王国还什么的
: : 到了十八十九世纪还能有效避免其他欧洲列强入侵
: : 击败意大利只是其一而已
: 埃塞俄比亚没被入侵的原因和泰国有点类似,刚好当了英法两国的缓冲。
埃塞俄比亚位于英国势力范围的边陲,意大利第二次入侵埃塞俄比亚就是和英国利益交换,
才得到英国默许运送大规模兵力,不过英义开战后英国很快就夺回了。
附带一提,埃塞俄比亚第一次战争之所以能击败意大利,部分原因是俄罗斯的慷慨援助。
: : 相较非洲其他区域,北非伊斯兰化后逐渐沦为奥斯曼土耳其领土
: : (奥斯曼土耳其在十九世纪末是列强口中的肥羊)
: : 西非中非我印象没记错的话也没出现什么比较大的帝国之类的
: 阿善蒂(Ashanti)、达荷美(Dahomey)、索科托(Sokoto)、土可罗(Toucouleur)等等,
: 台湾没什么人做非洲史,我也只知道这几个比较大的。
还有贝宁(Benin)、刚果(Kongo)之类的,但疆域确实不是很大,
主要是西非地形破碎,在工业时代以前不利于扩张,
就连欧洲殖民者都直到18世纪以后才有能力控制大部分内陆腹地。